关键词:紫砂;石瓢;竹;竹瓢
初见此壶,竹,是它的素材,这是“竹瓢”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再观之,透过竹的枝繁叶茂,石瓢的痕迹清晰显现。既有着石瓢的形制特征,又有着竹的自然身影,是这把“竹瓢”的造型特征,也是它的创作特点。
一、竹
在中国,竹是“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显然,竹早已不仅是生机葱翠的观赏植物,而是高洁、脱俗精神的象征,是“君子”的化身。根源于中国人对竹的这种深切的情怀,竹也成为艺术作品中常用到的素材,作者常常以此托物言志。在紫砂壶艺的数百年进程中,以竹为素材的紫砂壶式灿若星辰,龙头八卦一捆竹、束柴三友、竹节、竹段、双线竹鼓等,都是传统的经典壶式,在世代流传中又常做常新,带有竹元素的紫砂壶已然成为非常成熟的竹系列壶式。
二、石瓢
紫砂壶艺术发展至今,诞生了很多经典的紫砂壶式,这些壶式世代流传,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经典茗壶。在数百种传统经典茗壶中,有这样一款,对于壶友来说,它是“壶中百变之首推”,对于创作紫砂壶的艺人来说,它是“永远跌不破的形”,可见其地位之高,受众之广,这就是有名的石瓢壶。关于石瓢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石瓢”最早称为“石铫”,是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于北宋时期由金属器变为陶器。不过,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石瓢壶,由清朝的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关于这把壶的灵感,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一日,陈曼生在街上闲逛,无意间看到一块三角形的石头,颇觉有趣,就买了回来。在日日的观赏中,有感而发,设计了这把备受后世推崇的石瓢壶。
从曼生被石吸引,到以石为灵感进行壶艺的创作,可见,石瓢根源于石文化,中国的石文化由来已久,传言黄帝是最早的赏石文化的发起人,那么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石头,看似没有生命,但是在中国的石文化中,石头不仅有生命,还有两个层面的深刻意义,一种是物质生命:中国人认为,石乃天地精气结而成之,此为上苍之恩赐;一种是文化艺术生命:人们欣赏石的自然景观,特别是中国的文人墨客,透过石的外观看到了石的精神品性,并寄情于此,托物言志,此般生命为爱石者所赋予。根源于石文化的石瓢壶,内蕴着石的天地灵气,也象征着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
三、竹瓢
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于赏石与观竹,逐渐从自然景观的直观之美上升到美学意境、人生之境的哲学高度,从而形成了象征着坚毅、顽强、清隐的石文化与不屈、高洁、脱俗的竹文化。石文化与竹文化相映成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竹与石,精神境界上的共情,使得它们经常结伴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与书画作品中,郑燮就是极为推崇竹、石文化的文人代表,他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他的画《石竹图》等,无不为我们描绘了竹的坚挺直上,石的清冷隐忍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清雅脱俗的生活的追求与品性高洁的人生境界。这样的结伴出现所形成了画面视感、情感流露与文化底蕴都是更加丰富、愈加强烈的,所以这种结合也就出现了今天的这把“竹瓢”中。

虽然石瓢与竹有着相通的精神文化内涵,但是这二者还是有着迥异的自然形态特征,在紫砂壶艺术的创作中,石瓢是素器的代表,而竹基本是以花器的形式出现的,即使在一起,也是如上文所说,是以陶刻的形式出现在了瞿子冶的“子冶石瓢”中。要换一种表现形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其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而不是画蛇添足、不伦不类,还是非常考验造型上的设计能力与工艺处理上的技法水平。在几经推敲后,“竹瓢”选择了在石瓢上进行贴花这种表现形式来表达石文化与竹文化的携手共生。
如图所示,“竹瓢”是一把石瓢与竹元素相结合的壶作,为了更好地进行自然的融合,使之看起来浑然一体,这把壶以石瓢为形制基础,在此基础上再以贴花的手法进行竹的表达。贴花是紫砂花器中常用的手法,先将泥浆做出一定的雏形,再粘贴在湿润的壶坯上,然后用竹片等工具进行修饰,使其成为所需的样子,进而形成立体、形象的艺术效果。贴花讲究精雕细琢,否则就没了生动形象的美学特征,且要求一气呵成,不可贴上再取下,否则会导致烧成后肤色不匀,光泽涣散。“竹瓢”上贴的竹叶,非常自然地从壶嘴处胥出,伸展在壶身上,枝繁叶茂,姿态昂扬,一派生机勃发。壶把、壶嘴、壶钮的改良是非常巧妙的,在不改变石瓢形制特征的基础上,将它们转化为竹节的造型,依然是三角把、桥形钮、直流嘴,却都是竹节弯曲而成,造型清晰明了、流畅爽快,这样的设计将竹枝竹节都进行了写实的具象化演绎,使得主题明确、氛围浓郁。
看似随意的碰撞,其实是深思熟虑的考量。这两者的结合,源自它们精神境界上的契合。在紫砂壶艺的创作中,石与竹都是常见的灵感与素材,源于石文化的石瓢,以竹为形制的竹段等。就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方面来说,无论是紫砂文化还是石、竹文化,它们都与中国的禅宗文化有着极大的渊源与联系,三者虽形差千里,隶属于不同的物质体系,但予人所带来的心灵观照却是一样的,它们修身养性,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治愈。品茗、观竹、赏石,实乃人生是幸事,而“竹瓢”将这三雅集于一壶之中,一竹一石一壶,有节有骨有香,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总结,“竹瓢”是一把壶,一把以石瓢为形制、以竹为装饰的紫砂壶作,也是一件建立在传统壶式基础上的创新之作。这把壶把我们常见的石瓢、竹元素结合起来,通过造型上的巧妙设计,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观感。古为今用,实现传统经典的创造性转化,是一种创作形式,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作者: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