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牛气冲天”的造型解读

[日期:2025-01-2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第一眼见到这把壶,我想,应该就会被它独特的造型所吸引。是的,较于我们常见的紫砂壶,特别对于传统的经典茗壶来说,这把壶的造型很大胆、也够独特,无论是形制、泥色还是装饰,它都有着丰富的艺术语言,营造了浓厚的主题氛围,具象化的演绎了“牛气冲天”的美谈。本文就“牛气冲天”的造型进行深入的解读,走进这件作品的创作背后,了解它的别有洞天,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内涵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紫砂;牛气冲天;雕塑;陶刻
  
  “牛气冲天”,顾名思义,这是一件以“牛”为创作灵感的紫砂壶作品。不同于龙等神兽的民族属性,牛是纵贯东西方世界的全球崇拜。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更推崇牛的力量,比如拉斯科、阿尔达米拉岩洞壁画中的牛非常高大健硕。在中国,牛有着更为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牛不仅是我们身边的动物,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代,牛被看作神祇,以此祭祀,以达天听,在目前出土的很多远古的祭祀文物中,多处可见牛的图案。在神话故事中,炎帝是人身牛首,蚩尤也是“人身牛蹄头有角”的形象。后来,牛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体现了我们先祖的智慧,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前进,牛也成为我们忠实的合作伙伴。由此,牛也成为忠诚、勤恳、朴实的象征,有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美谈。
  
  在紫砂壶史上,以牛的题材的作品还是比较多的,牛为什么能成为紫砂创作中常用的题材呢?这得益于三个层面的原因:首先,人们对牛文化的推崇。如上文所说,牛跟我们有着深厚的情缘,又是祥瑞文化的一部分,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就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自然容易得到人们的喜爱;其次,精神品性的契合。朴实是牛主要的品性特征,这与紫砂的古拙质朴是相通的,用紫砂的材质来演绎牛的形态,质感上是非常契合的,紫砂可以更好地体现牛的沉稳、踏实、质朴。再次,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牛为紫砂壶的创作提供了一大灵感,以牛为造型设计的紫砂壶不仅再现了牛的形态,这样的紫砂壶也是更具有趣味性,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与文化的内涵。所以,紫砂史上出现了不少以牛文化为创作灵感的紫砂作品,因为很受人们喜欢,所以流传至今,不过,在过往的牛文化紫砂作品中,一部分是紫砂壶的形式,比如,牛盖莲子壶、牛盖洋桶壶,这两款壶都是借助牛鼻形制的壶盖来融入牛文化的主题;一部分是以陶刻、泥绘等装饰艺术的手段;一部分是以雕塑的形式呈现的,这部分的占比也是最大的,紫砂雕塑的牛茶宠、牛摆件等,栩栩如生,特别是紫砂这种材质恰是能凸显牛的沉稳踏实、健硕有力。而“牛气冲天”这样形如雕塑的紫砂壶的造型是比较少见的。
  
  壶嘴是紫砂壶的基本结构之一,用于满足出水的实用性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注重它的比例合理即可,像“牛气冲天”这样集中了作品主题造型设计的壶钮是不多见的。“牛气冲天”有着简约的壶身、常见的耳把和采用了雕塑技法着重体现牛主题的壶嘴。壶嘴形制如牛首,加上两侧的牛角就非常逼真了。这样就将整把壶化作了一头牛,壶身是牛身,壶把是牛尾,牛背上还坐着一个戴着帽子的牧童,此时整只牛跃然眼前,特别是牛头高昂,有冲天之势,“牛气冲天”这个抽象化的说法就有了具象化的演绎。
  “牛气冲天”的壶盖与壶钮非常独特,引人注目。我们常见的紫砂壶,壶盖和壶钮一般是分开的,比如仿古、西施等,都是壶盖外加一粒圆珠纽。也有一些壶的壶盖和壶钮是一体的,比如上文我们提到的牛盖莲子、牛盖洋桶等。但是像“牛气冲天”这样将壶盖与壶钮融为一体的造型还是不多见的。“牛气冲天”的壶盖与壶钮不仅融为一体,还设计成了帽子的样子,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从观赏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壶体的造型特征,这样的壶盖与壶身巧妙地融为一个整体,看起来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其二,从主题内涵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壶盖与壶钮设计成了斗笠的模样,斗笠不仅是生活日用,更是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字眼,比如“蓑衣斗笠一渔翁,雨打浮萍碧水中”“一袭蓑衣立水中,钓得归来斜照半江风”“花满枝,正当时,蓑衣斗笠芭蕉赋新词”等,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气息,这样的造型很容易让人们想到这些景象,让人们梦回牛伴身边的田园生活;其三,从主题精神的角度出发,这顶壶盖像极了牛仔帽,牛仔帽是为了满足牧牛工人的实际需求而诞生,后来象征着自由、勇敢、独立、斗争的精神,赋予作品冲劲与力量,与“牛气冲天”的主题呼应。
  
  为了更加强烈地营造牛文化的氛围,除了形制上的牛造型,“牛气冲天”这把壶在泥料的选择也经过了深思熟虑。紫砂泥又称为“五色土”,不同的泥料有不同的颜色和泥性,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各色的紫砂壶正是因为选择的泥料不同而色彩缤纷。颜色是造型设计的一部分,对于作品的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这对于紫砂壶的创作来说也是这样的。比如这把“牛气冲天”,相较于常见的各种紫泥,这把壶特意选择了沙粒感较强的黑泥。黑泥是紫砂泥的一种,因颜色深邃如墨而得名,烧成后也呈黑色,特别是沙粒感较强的黑泥,烧出来后宛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别有一番味道。“牛气冲天”特意选择了这种泥料,沉稳肃穆,更契合牛的外貌与性格特征,而点点繁星的加入,则提升了作品的质感与看点。
  
  “牛气冲天”这把壶不仅有形象的形体设计,还采用了陶刻进行装饰。如图所示,“牛气冲天”这把壶一面陶刻了“牛气冲天”四个字,对作品进行了直接点题,另一面的陶刻就非常有意思了,并不是牧童骑牛的画面,而是两个小童放纸鸢的场景。整体画面清晰,人物表情细腻,动作自然流畅,“儿童放学归来早,趁东风放纸鸢”的欢乐跃然眼前。这里配上这个画面并不是随意选取,而是有着两个层面的深意:一方面,画面充满了乡野之趣,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表达了田园生活的主题情感;一方面,纸鸢放飞在天上直达天际,旨在表达牛气借助纸鸢一飞冲天,表达了“牛气冲天”的主题精神。
  
  总结,作为以牛为题材的紫砂壶作品,“牛气冲天”突破传统,以大胆、独特的造型,作品注重整体性,从形制、泥色、装饰三方面入手,层层递进,营造了浓厚的主题氛围,以紫砂壶艺的形式演绎了“牛气冲天”的祥瑞之象,既趣味横生,又满载着浓厚的祝福。
  
  参考文献:
  
  [1]徐雅. "简述《牛盖莲子壶》的造型表现及艺术传承."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

  [2]“牛文化”的源流与变迁[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作者:邱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