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技法复刻藏传文殊菩萨像制作过程

[日期:2025-02-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2024年6月有幸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版印插画研究与古版画技法人才培训”,学习到若干蒙藏古籍文献版画,尤其是众多的藏传佛教艺术,深深的被吸引,笔者从事国家级非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和研究工作近20年,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艺和艺术理解去复刻藏传文殊菩萨,让这门艺术更多的应用和跨学科的实践。
  
  关键词:文殊;桃花坞;年画;
  
  引言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桃花坞木版年画技法复刻藏传文殊菩萨像具有深远而独特的意义。
  
  从艺术传承的角度来看,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首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通过将其技法运用于复刻藏传文殊菩萨像,是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创新和传承。从文化交流的层面来分析,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技法复刻藏传文殊菩萨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着江南地区的民间文化,而藏传文殊菩萨像则蕴含着藏传佛教的深厚文化内涵。两者的结合,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为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对话搭建了桥梁。这不仅是艺术的交流和交融,也增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构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共处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精神内涵方面,文殊菩萨在佛教中象征这智慧和慈悲。复刻文殊菩萨像,无论是对于信仰者还是普通的大众,都具有积极的精神引领作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智慧和慈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人生中的困难,培养宽容善良的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前期准备
  
  (一)材料收集与研究
  
  1.藏传文殊菩萨像的图像资料收集
  
  在乌日切夫老师的批准同意下,由郎宝宝老师整理出一批清晰的藏传文殊菩萨像图片。仔细观察菩萨的造型、姿态、服饰、法器以及线条的运用等,为后续的绘画和雕刻做准备。
  
  首先了解藏传文殊菩萨像的意义,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众而言,文殊菩萨像如同智慧的灯塔,有助于信众在修行的路上更好的领悟佛理,增长智慧和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藏传文殊菩萨像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佛像的造型、装饰、色彩等细节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密码。例如,手持智慧剑,象征着智慧,能够斩断一切烦恼和迷惑。左手持莲花上放“般若经”,代表无上的智慧纯洁无染。身后伴有背光装饰。文殊菩萨像在精神引导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它激励人们追求智慧、正义和善良。让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用智慧和善良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这一形象也有助于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的精神氛围,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得内心的片刻安宁。
  
  2.复习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技法特点
  
  复习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风格、技法和工艺流程。回味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线条特点、色彩运用、雕刻手法等,以便思考如何恰当地将各种技法运用到复刻工作中。
  
  3. 准备材料和工具
  
  (1)木材:选择纹理细腻无结疤无裂缝的梨木作为雕刻板材。尺寸根据画像的大小而定。因为时间紧迫,最终确定尺寸为24乘35厘米。
  
  (2)纸张:选用适合木版印刷的单层生纸和薄绢5种,要求纸张质地柔韧、吸水性好。
  
  (3)颜料:准备传统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如朱砂、花青、赭石、石绿、藤黄等。确保颜料的质量和色彩的稳定性。
  
  (4)工具:包括拳刀、剔空、棕擦、棕刷、墨汁、铅笔、勾线笔、熟宣、颜料盘、镇纸等。
  
  (二)设计稿绘制
  
  根据收集到的藏传文殊菩萨像资料,结合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风格特点,进行构图设计。确定菩萨像的大小、比例、位置以及周围的装饰元素。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画面的平衡、和谐与美感。
  
  首先,尊重文殊菩萨像的基本样式,如盘腿的姿势,手持智慧剑,莲花经书的位置摆放等,藏传佛教艺术研究的专家老师说背景和珠宝摆放等可以自由发挥,为了突出水印的技法,在背景的设计中借鉴了法海寺壁画中的云朵和衣饰的效果。为确保设计准确,特意请教王俊老师把关,根据老师的建议反复修稿。最后定稿。感谢王俊老师不厌其烦的跟我讲解其中的细节和原理,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文殊菩萨像的画稿设计。
  
  用铅笔在纸上仔细绘制文殊菩萨像的线稿,然后输入电脑,在电脑软件中反复配色,确定最终的线稿和色稿。线条需流畅,形象准确地表现出菩萨的形态和特征。打印出来后用毛笔重新勾勒,特别需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和疏密关系,区别对待主线和辅线的运用,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绘制线稿时,刻意参考传统白描技法“十八描”等,使最终的整体线条更具弹性和表现力。
  
  定稿过后进行分版,遵从科学分版的原则,既要方面刷印,又要节约用版,最终分为墨线、蓝色、橘红色、黄色、绿色、玫红色等8块版。
  
  二、刻版
  
  1. 切割木材
  
  将选好的木材按照设计好的尺寸进行切割,确保木版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木版厚度至少2.5-3厘米以上,选择梨木或者枣木的竖截面,有节疤和开裂的木版不可用。
  
  2. 打磨木版
  
  用砂纸对木版进行打磨,去除木材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使木版表面光滑细腻。打磨时要注意力度均匀,避免出现深浅不一的痕迹。
  
  首先用粗砂纸打磨,然后用细砂纸打磨,最后用水磨,使版面光滑细嫩如肤即可。打磨的手法采用打圈的方式层层递进。
  
  3、上样
  
  将勾描好的线稿扫描复印,将线稿等比例复印,原稿存档,复印稿用来上样。在打磨好的木版上均匀的抹上一层薄薄的白乳胶,将复印件反贴在木版上,放在阴凉通风处静置24小时。
  
  4、撕纸
  
  在上好样的版上,用喷壶轻轻喷一层清水,用手或者毛笔将水快速抹匀后用抹布吸除多余的水分,从其中一角开始掀起慢慢撕掉画样的2分之一厚度。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细致。
  
  5、打磨
  
  用手蘸取少量的清水均匀的打圈,将剩余在版上的画稿再去除2分之1,此时,画稿在板上已经是清晰可见,但细节仍然不够,需要下一个步骤上油。
  
  6、上油
  
  取一张干净的餐巾纸,对折再对折后,将食用油倒取适量在上面,然后用蘸有食用油的餐巾纸细致的擦遍有稿样的版,此时,画面将非常清晰明了,需要注意的是油不能一次上太多,只要能看清画稿即可。
  
  7、雕刻
  
  根据线稿的要求,采用阳刻和阴刻的方法进行雕刻。阳刻是将线条和图案凸出于木版表面,阴刻则是将线条和图案凹进木版内部。在复刻藏传文殊菩萨像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雕刻方法。这幅作品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了阳刻,唯有少部分运用了阴刻,比如天空的云朵和莲花的筋脉,飘带的图案,象牙等。
  
  雕刻的顺序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依次有序的雕刻。但是这幅文殊菩萨像,我计划是
  
  从主体部分开始,先是面部、身体等,然后再雕刻周围的装饰元素。在雕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线条的流畅和连贯,避免出现断刻或错刻的情况。
  
  这幅文殊菩萨像的雕刻方法选择了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雕刻方法,使用拳刀,混合运用伐刀、衬刀、挑刀、复刀等几种刀法。所有的画面全部刻完之后,再运用不同大小的剔空配合木榔头进行细致的铲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铲底之前,定要确保所有点线面都已认真复刀,否则铲底过程造成过失再要补版重刻则得不偿失。
  
  三、颜料调配
  
  (一)颜料选择
  
  1. 矿物颜料
  
  矿物颜料具有色彩鲜艳、稳定性好、不易褪色等优点,适合用于木版年画的印刷。在复刻藏传文殊菩萨像时,选择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来表现菩萨的服饰和法器等部分。
  
  2. 植物颜料
  
  植物颜料颜色柔和、自然,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选择藤黄、花青等植物颜料来表现文殊菩萨的面部和皮肤等部分。
  
  (二)颜料调配
  
  1. 确定色彩方案
  
  根据藏传文殊菩萨像的传统色彩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风格特点,确定色彩方案。文殊菩萨的服饰以红色、黄色、蓝色等为主色调,面部和皮肤以白色、粉色等为基础色调。
  
  2. 调配颜料
  
  按照色彩方案,将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进行调配。在调配过程中,要注意颜料和清水和胶水的比例和浓度,以确保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使用颜料盘、毛笔等工具进行调配。并制定色标卡。
  
  四、印刷
  
  (一)纸张准备
  
  1. 裁切纸张
  
  将宣纸或薄绢裁切至合适的尺寸,一般要比设计稿要上下大5-8厘米,左边考虑到印台固定纸张所需,至少多预留20厘米,右边能保证可以手持并不影响后续装裱的大小即可,一般5厘米左右,也不宜预留太多,纸张太大太长容易造成双线增加印刷难度。
  
  2、洗版
  
  雕版全部完成后,均需清洗,先把雕版全部用清水快速的冲洗一遍后平放,用软毛刷轻刷残留在雕版上的画稿,直到所有的画稿都清洗干净后,静置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空间,版面正面朝向墙,侧放约30分钟左右,晾干了后整齐的摆到待印区,这一刻,雕版变成印版。
  
  3 闷纸
  
  在印刷前,用喷壶将纸张均匀的喷湿,闷纸的时候喷壶尽可能在纸张的背面喷水,所有的纸张都喷水后,拉平整齐的放在印台的右边,上下用透明的涤纶片包裹压平,闷30分钟左右,使得水分浸润,使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吸水性,同时使得纸张足够平整。
  
  (二)印刷过程
  
  1. 印墨线版
  
  纸张不用闷湿,将版放到印台最适合的位置,用生宣纸边角料叠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方块,清水浸湿,垫在印版的4角,用来固定印版,然后,准备好新的墨汁、调色盘、毛笔、黑色的棕刷、干净的棕擦等。首先用毛笔蘸适量的墨汁到盘子中,用棕刷顺时针轻轻的打圈,将墨汁蘸到棕刷上,然后左手持棕刷在印版上顺时针方向轻轻的打圈,直到印版所有的画面都均匀的上墨之后,右手从印台的右边扦第一张印纸在空中交给左手,拉平轻轻的覆在印版上,左手不松开,右手持棕擦平擦纸背,使得印纸和印版更好的贴合在一起,让墨汁快速的转印到印纸上,然后放回棕擦,左手掀起印纸在空中交给右手,放回印台的右边,观察画面是否均匀一致,线条是否清晰有力,一般情况下一张画一个套色需要印2-3遍,直到满意为止。需要注意的是一次上墨不可太多,太多容易化开,也不能太少,太少画面印不出,恰到好处才能印出干净挺拔的墨线,重复几遍的过程中要保证扦纸的手势力度方向一致,才能避免错位或者线条变粗。
  
  墨色全部印好之后,荡在印台5-10分钟左右,平整的放平码齐在印台的右面,用大于印纸尺寸的板压平静置至少24小时方可印下一个套色。
  
  2,印肉色
  
  纸张不用闷湿,调色用朱标加少量白色。
  
  一般情况下,印纸的第1-3张用来对版对色,先把印版放到大致合适的位置,用湿的生宣边角料垫脚固定印版,然后掀起一张印纸,轻轻的拉平覆盖在印版上,无名指指腹轻轻的摸索印版和印纸之间的差距,用榔头轻轻敲动印版以寻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后开始印刷。
  
  肉色无深浅变化,无需水印,用毛笔蘸取适量颜料至调色盘中,使用小号棕刷顺时针轻轻的打圈蘸取颜料后,刷在印版上,反复多次,直到印版上所蘸颜料均匀轻薄,扦1张印纸在空中交给左手,右手棕擦紧跟其后,轻擦纸背,棕擦放回,扦起印纸,观察画面效果,一张印纸重复刷印2-3次,达到细腻均匀饱满的效果即可。
  
  此套色全部完成后,需要夹水。
  
  3,印咖啡色
  
  纸张不用闷湿,调色用赭石加墨。印刷方法同上。
  
  4,印蓝色
  
  纸张不用闷湿,调色用花青加白,印刷方法同上。
  
  5,印背景色
  
  纸张提前半小时闷湿,调色用花青加绿色。
  
  印刷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前面的印版一致,不同的是,这套色面积比较大,且有深浅过度和两色过度,调两个色,一碟蓝色,一碟蓝绿色,笔洗装满清水备用,两支蘸色笔,一支清水过渡笔,一支洗版笔,一个笔搁,一块干净的纯棉毛巾。准备尺寸与印纸画面等大的新的衬纸若干。
  
  印版对准位置固定之后,印纸也已闷纸30分钟后,打开印纸看一下是否符合印刷所需的湿度,是否均匀,是否平整。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先用清水笔蘸清水,均匀的将印版刷一遍,让印版先吸饱水分,避免印刷上色的时候印版抢颜料中的水分。然后用蘸色笔蘸取适量的蓝绿色上色在印版的最下面,紧接着用过渡笔快速的做过渡,然后扦一张印纸,背覆一张干净的衬纸,一起交给左手,拉平轻覆在印版上,棕擦紧跟其后,快准狠的擦印,印版的每一个地方确保都擦印到,棕擦切不可直接擦在印纸张上,中间一定要有1-2张衬纸隔离保护,然后扦起观察,再次上蓝色在印版的最上面,用清水笔过渡,扦同一张印纸,更换新的衬纸,重复擦印的动作,扦起印制观察,根据画面效果调整印刷的次数,一般2-4次可完成1张印版的刷印工作。以此类推,重复以上的动作直到所有的印纸全部完成,这个过程不可印印停停,要确保印纸印版的湿度一致,如果印时过长,印纸偏干可中途补水后闷水10-20分钟后继续刷印。
  
  需要注意的是,上色后,阴刻的部分容易有积色的问题,印刷之前可用纸笔先吸走水分。
  
  此套色全部完成后,需要夹水。
  
  6,印橘色云朵
  
  印纸提前半小时闷湿,调色用朱标加红色。
  
  准备一碟调好的颜料,一支蘸色笔,一支过渡笔,一块干净的毛巾,一支洗版笔,笔洗装满清水备用,干衬纸若干,可以是上个套色用过之后晾干的重复使用。
  
  对好印版后,先用洗版笔蘸清水洗版,让后蘸色笔蘸取适量的颜料在云朵的下三分之一处,用过渡笔将颜料均匀的过渡到整个云朵,让后扦一张印纸,覆衬纸印刷,1张印纸重复2-3遍刷印,所有的印纸全部印完之后,需要夹水。
  
  7,印飘带
  
  印纸提前半小时闷纸,飘带面积比较小,且铺满了阴刻的图案,所以不能太湿,稍有湿润,确保均匀,纸张平整即可,否则容易造成阴刻的图案体现不清晰。
  
  准备好一碟调好的颜料,一支蘸色笔,一支过渡笔,一块干净的毛巾,一支洗版笔,笔洗装满清水备用,干衬纸若干。
  
  对好版之后,用小笔耐心准确的在深色处上色,然后用过渡笔耐心细致的过渡,因为过渡的比较多,要求速度快而细致,太慢的话,后面还没过渡完,前面的已经干了,所以在正式印刷之前,需要认真的读版,将版的色块分布和需要过渡的走向了然于胸,才能在正式印刷的时候快速高效的一气呵成。
  
  8,印绿色
  
  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在印文殊菩萨手持叶脉的时候需要少量多次平印,不能贪快一次上太多颜料,否则容易造成颜料外溢,叶脉不挺拔的后果。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放佛经的青莲花,在印刷上色的时候要想象成一个整体,外围用蘸色笔上色,中间用过渡笔过渡,这样印出来才协调统一。
  
  所有印纸印完之后,需要夹水。
  
  9,印玫红色
  
  方法同上,
  
  10,印黄
  
  方法同上,提前半小时闷纸,调色用藤黄加金粉。金粉颗粒相对粗在托裱过程中容易掉,所以在调色时适量加些骨胶固色。
  
  所有印纸印完之后,需要夹水。
  
  11,夹水
  
  所谓夹水,就是在一个套色全部完成之后,将印台收拾整理干净放回挡板,将所有印纸整齐的扦至印台的左边,每2张印纸之间夹1张吸水纸,用大版压平大约30分钟后再将吸水纸取出,目的是将印纸中的水分吸走,用过的吸水纸需立刻拿到户外晾干,以便下次重复使用。
  
  备注:在印画的全过程需关闭空调电风扇,关门关窗,保证印画空间空气湿度和温度的稳定统一。
  
  四、后期处理
  
  (一)修整与装裱
  
  1. 修整勾描
  
  对印刷好的文殊菩萨像进行检查,挑选出完美的作品,用纯金粉颜料将文殊菩萨的莲花叶和莲花座勾描一遍,要求均匀流畅。
  
  2. 装裱画像
  
  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装裱方式,如卷轴装裱、镜框装裱等。
  
  笔者挑选了白色宣纸、仿古宣纸、绢本各1幅做镜框,选择了灰色、墨绿色、白色的卡纸,配金色、咖啡色的框,效果各有千秋,庄严不失简约现代感。
  
  五、总结与反思
  
  1. 总结经验
  
  用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法完成藏传佛教艺术并非不可能,经过这次的复刻,首先学习到很多,不仅仅是佛教艺术的庄严和内涵,在刻印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感悟,所谓技近乎于道,个人也获得成长。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参考。
  
  2. 反思不足
  
  复制文殊菩萨像的过程中,总体是合格的,跟最初的设计稿基本吻合,但仍有几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提升,一是飘带上的图案设计的太小太细,导致印刷过程中很难玩味体现,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就是莲花的底座的分版为了省版和省时间,分在了同一块版上,虽然用拳刀做了印刷记号,但是印刷难度增大,莲花的花瓣和花瓣之间层次不够分明,也无法做到分明,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六、意义
  
  这次复刻意义深远,不仅仅是艺术传承和创新的体现,也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还是精神内涵的表达和历史价值的承载,未来,我们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创新,让更多的非遗和传统艺术技法与不同的文化元素相结合,为人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感谢国家艺术基金,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和乌日切夫老师及其团队提供宝贵的机会,感谢所有的授课老师和同班同学的帮助鼓励。祝愿国家艺术基金越办越好,为我国的艺术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乔兰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