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南方年画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粗浅探讨了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审美教育、文化传承、手工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激发以及品德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并阐述其在各个年龄段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包括课程设置、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为保护和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教育;
一、引言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江南地区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色彩鲜艳、构图饱满、题材丰富等特点闻名于世。2024年12月随着“春节”被列入人类非遗实践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子项目之一入选,因此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桃花坞木版年画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但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非遗文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引入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独特的教育价值。
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教育价值
桃花坞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鼎盛于清代,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技艺,是南方年画的代表。
一版一色,套色印刷,题材丰富,线条细腻,色彩雅致,以祛凶避邪祈福纳祥为主,广受老百姓的喜爱。是中国人的纸上理想国,记录表达了历代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和生活中的美好。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彩色印刷术的分支之一,在400年前也是高科技的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印刷术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桃花坞木版年画慢慢丧失了原有的社会价值和主流的地位,如何让桃花坞木版年画重新回归当代人文生活?我想他的教育意义是值得去深思挖掘推广和实践。
(一)审美教育价值
1.色彩感知
桃花坞木版年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其常用黑、红、黄、绿、玫红、灰色等颜色,相互搭配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红色的喜庆热烈、黄色的明亮高贵、绿色的生机盎然、灰色的沉静深邃等。尤其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环色工艺,也就是在两块板的条件下套出三个颜色的效果,比如说在部分的蓝色的版上再套上黄色呈现出了绿色,又或者在部分的灰色的版上套黄色呈现出金色的效果等 。通过欣赏分析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用色配色,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和搭配能力,以及色彩环套产生的丰富的效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具有特殊意义。
2.构图与造型
在构图方面,桃花坞木版年画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构图方式,画面饱满丰富。如《一团和气》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心,服饰以各种吉祥图案,采用适合纹样的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对称的基础上又不绝对对称,富有意趣。在造型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形象夸张有趣,富有民间艺术特有的不讲道理的力量感。这种独特的构图与造型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民间艺术的形式美。
(二)文化传承价值
1.历史文化内涵
桃花坞木版年画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从传统的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到日常生活场景,每一幅年画都是一部历史文化的记录。例如,一些年画上描绘的传统节日场景,如春节的岁照如意图、端午的赛龙舟等,让学生了解到古代江南人民的节日文化。通过学习桃花坞木版年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当地历史发展,熟悉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地域文化特色
桃花坞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江南地区的水乡风光、人文风情在年画中得到体现。如描绘江南水乡建筑、渔民生活、园林意趣等等的年画,展现了江南的柔美、细腻和雅致和灵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江南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
(三)手工技能培养价值
1.传统工艺学习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包括绘稿、刻版、印刷等工序,刻版又分刻线版和刻套版,印刷也分印线版和印套色版,分平版套印和水印等,可谓是非常的复杂细腻。如果在学校开展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技艺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从最初的设计画稿,到用传统工具拳刀在木版上雕刻,再到用传统的印刷工具(棕刷、棕擦)进行套印,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手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
2.综合材料运用
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时,会涉及木版、颜料、纸张、胶水、墨汁等多种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如木版的质地、不同属性颜料的附着力、不同胶水的利弊、纸张的吸水性、空气湿度的把控等。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对综合材料的运用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四)创新思维激发价值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桃花坞木版年画在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创作中。例如,当下学生可以将现代的卡通形象、流行文化元素与传统的年画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比如当下新春档火出圈的《哪吒》中的角色形象,在年轻人中已经刮起一股国潮,可否让学生针对哪吒中的角色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二创,后通过木板年画的技艺表达。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个性化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情感,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表达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想法来设计画稿、选择色彩和表现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束缚,创作出富有个性的年画作品。比如说在教师节等特殊时候,可否让学生针对教师节创作专属的教师节礼物,通过版刻刷印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传承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技艺,另外也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五)品德教育价值
1.传统美德传递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统作品中有许多作品蕴含着传统美德。如表现团结友爱、孝道、忠义、诚信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和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将这些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例如,一幅描绘子女孝顺父母的年画,可以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品德。比如说当下火出圈的经典年画作品《一团和气》,表达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究竟是如何表现的?为什么要用圆形的构图?以及色彩搭配?画面中每一个吉祥符号的运用等等,都可细细学习解读。
2.社会价值观引导
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一些作品也反映了社会的正面价值观,如勤劳致富、团结友爱等。这些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例如,描绘农民辛勤劳作丰收景象的年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勤劳奋斗的精神。比如说传统的作品福字图,一个中国汉字的福字,背后满满的牡丹花,牡丹花象征着富贵,画面当中有许多的神仙形象,都是在表达中国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教会我们要知足,知足的是不管你是在富贵还是相对贫困的时候,如果说你有一个知足的心,那么你就是一个有福的人,而不是说你拥有了什么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福的人。
三、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学校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置
1.美术课程中的融入
在苏州的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美术课程中,可以将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民间艺术欣赏和创作的一部分。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统的图片,简单介绍其特点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进行色彩和线稿的临摹练习。到高年级阶段,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年画的制作工艺,进行简单的刻版和印刷实践。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可以将桃花坞木版年画与美术史、美术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在美术发展史上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吸收和影响,并进行更为复杂的创作实践,如结合现当代绘画技巧创作桃花坞木版年画风格的作品。
2.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开发桃花坞木版年画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可以有不同的模块,比如历史模块,研究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地域文化影响等,在怎样的历史社会环境下发生发展了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制作工艺模块,详细讲解从画稿到印刷的各个工序,并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个模块可以细分为创作刻板印刷一个个小模块,又可以细分为临摹传统作品创作新的作品;创作实践模块,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集合当下年轻的流行元素进行融合创新;文化交流模块,组织学生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学术专家、业内翘楚等进行交流互动,参观展览,展开对话交流,了解其最新的发展动态。
(二)社团活动
1.成立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团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团,吸引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团可以定期开展活动,如邀请年画传承人到校传授制作技艺、组织学生参观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或工作室、举办校内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展览和比赛等。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桃花坞木版年画,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2.社团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团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活动。例如,社团成员可以在社区举办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体验活动,向社区居民传授制作技艺,尤其快到过年的时候,让社区的居民自己动手体验,在专业年画手艺人的指导下,制作新年相关的年画作品,增加过年的氛围和仪式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这不仅有助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播,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三)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环境布置
将桃花坞木版年画融入校园环境布置中,能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学校的食堂、走廊、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可以悬挂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或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在校园的宣传栏中,定期介绍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相关知识、制作工艺和传承情况。这样的校园环境布置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时接触到桃花坞木版年画,潜移默化地受到其文化的熏陶。
2.文化活动中的体现
在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如校园艺术节、文化节、教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可以设置桃花坞木版年画专题活动。例如,举办桃花坞木版年画主题的讲座、工作坊等。这些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学习和体验中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学校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面临的问题
1.师资缺乏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缺乏桃花坞木版年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制作技能,难以开展深入的教学活动。这成为制约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学校教育中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0人,市级传承人4名,区级传承人3名。
2.材料与设备不足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需要特定的材料和专业定制的工作台,如梨木板、传统的印台等。学校在开展相关教学和活动时,往往面临材料和设备短缺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制作工艺的全面学习。
(二)解决策略
1.师资培训
教育部门和学校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邀请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鼓励青年美术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等,参观专业的年画展览,时时更新知识和技能。
2.资源整合与筹集
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当地的文化机构、企业、个人工作室等合作,共同解决材料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例如,学校可以与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年画的个人品牌工作室合作,借用其设备和材料;也可以通过社会捐赠、学校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购买定制相关材料和工具等。
五、结论
桃花坞木版年画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在各个层级阶段的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审美、非遗传承、手工技艺、创新思维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虽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师资、资源、学生兴趣等多层方面的问题,但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探讨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逐步克服困难。将桃花坞木版年画融入学校的教育,不仅是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创新,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创新认知和良好品德动手能力强的的新时代非遗后备人才。
作者:乔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