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技艺;应对策略
一、引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苏州桃花坞位于古城的西北角,街长648米,早在唐宋时就极为著名,曾经遍种桃树,人们赏花于此,春风一吹灿如云锦,颇有桃花源的意境。这里名人辈出然而历尽沧桑,几经劫难,桃花盛景不在,只留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风貌。明代中后期苏州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发生变化,崇文重教讲究文化消费,建立了一种将文化融入生活的品位,太平天国中王李秀成率军攻占苏州将近四百年的时间,苏州的繁华号称天下之最,由此苏州及周边地区不仅是苏州书画的创作、收藏与鉴赏中心。商品化的市场流通中心,也是民间年画的主要产地。与天津杨柳青一起成为南北两大年画中心,并称为南朝北柳。年画苏州人称“画张”。是中国“年文化”的产物,按照传统习俗,每逢年历岁末,家家户户要张贴年画以驱邪鬼魅的侵扰,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生活,营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后来又拓展至其他节日以及婚寿等民俗活动中,史书记载明清时期苏州年画城市的地点星罗棋布,不同的年画产品,不同时期古城内外主要有枫桥、虎丘、山塘街、阊门,桃花坞,北寺塔、玄妙观等,除枫桥、玄妙观以销售为主外,其余五个地方几乎年成一线,产销一体,销售旺季每年从重九登高一直到年尾大市。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也是相当复杂,是中国古代彩色印刷术的发展之一,工艺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一版一色,套色印刷。工序有绘稿、刻版、印刷。
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人的现状
1. 传承人的数量与年龄结构
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有两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三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年龄主要都是在70—90岁之间,市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80后,而区级传承人集中在80后90后。传承人才稀少,属于濒危项目,急需增加扩大传承队伍。
2. 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与传承方式
由于桃花木板年画经历了鼎盛到衰败的时期,传承队伍人员稀少,记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由于过去的年画传承以分工合作为主,有的老师专注于绘画,有的老师专注于刻版,有的老师一辈子擅长印刷,这对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境,一幅画的完成,至少需要三个人通力合作才能达成,如果有人中途放弃传承,那么这对于桃花坞木板年画的传承工作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今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开始培养全面的技术人才,要求年轻的传承人全套公工艺全会。就在当下更加有利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现状和传承发展。
(二)市场需求与销售情况
1. 市场份额的变化
桃花坞木版年画曾经是中国古老的彩色印刷术,在400年前是科技的先进代表,直到现代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桃花坞年画的生存和发展是极大的挑战,所以过去桃花坞版年画的市场份额是极大的,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用年画,一家年画铺的年产量可以达到几百万张,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一个市场份额,而如,现代机器印刷的产品冲击了整个年画的市场,手工年画的市场份额被大大的缩小,到几乎没有的地步,只有少量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在支撑这部分的市场。
2.消费者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认知与购买意愿
大众对桃花坞木板年画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比如说门神,财神和合吉祥、福字图、花开富贵等。这些作品与当下的年轻人的居家装修风格不匹配,与年轻人的审美契合度不高,所以当下的年轻人对于桃花坞版年画的购买意愿是不高的,当然当下也不乏有一些创新的年画作品,但是因为传承队伍的人员稀少,创新力量薄弱,年画的制作周期比较长,从而推向市场的创新的年画数量不多,可选空间也非常有限,所以大众对于桃花坞版年画的购买意愿,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差。
三、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困境
(一)技艺传承的难题
1.传统技艺的复杂性与高要求
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制作技艺分为三个部分,绘稿、刻版、印刷这三个部分。在过去是由三个人分别传承,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老一代的师傅传承下来说学画要五年学刻版要四年,学印刷要三年才能出师。这对于当下的传承来说是各难题,并且桃花坞木板年画的技艺要求非常高,绘画要求不能出现枯笔,要求线条流畅粗细均匀,刻版要学会磨刀,练习不同的刀法,熟练的掌握刀法并融会贯通使用,刻制画面当中的点线面要气韵生动,做到以刀代笔,同样印刷也是要求精致雅洁层层套印,纸张不能破,色彩均匀薄透细腻,这每一步都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需要常年累月,不断地潜心专注的练习才能有所成就,如今这也是桃花坞木版年画记艺传承当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2.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缺乏
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比较缺乏,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传统技艺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反复的练习,需要极大的专注力,而当下的社会现状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从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进而迈入智能时代,信息的唾手可得,使大家的专注力降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当下的年轻人难以放下手机和网络专注在技艺的练习上,第二个原因是传统技艺习成之后的经济转化也是非常难,因为市场的缺失,哪怕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习得技艺之后,也未必能寻求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获得对应的经济回报,所以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是缺乏的。
(二)市场竞争的压力
1.现代印刷技术与数码产品的冲击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最对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发展和传承影响,最大的就是现代印刷技术的产品和数码产品的冲击现如今现代印刷技术速度快成本低,品种多内容丰富,对桃花坞木板年画来说有极大的竞争力,而桃花坞木板年画因为手工制作成本高,时间久出新比较慢,所以在市场竞争这个板块是极度缺乏竞争力的。
2.同类民间艺术的竞争
苏州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苏州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全苏州市共有七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3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73个省级项目,245个市级项目,据了解,并且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场所在2016年在吴中区灵湖镇太湖园博园内开馆的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该馆空间大相对展示全面。所以,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如何脱颖而出,获得相对的市场份额,也是一个课题。
(三)创新不足
1.题材与内容的陈旧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作品题材与内容在市面上看来整体相对比较的传统和成就题材主要还是以祈福纳祥屈兄辟邪为主,比如说门神,财神也是以前老的样式,而内容上也还是以招财多子的样式,但是现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对于多生孩子这样的祝福和愿望并不接受,所以在题材和内容上要及时的更新。
2.表现形式与设计的滞后
传统的桃花坞木板年画,表现形式与设计还是传统的表现形式,采用的是线条加色块的样式,形象设计一脉相承的老寿星老财神和武将或者是文将,形式缺乏设计感、现代感。在色彩上偏传统的配色,急需设计出一批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符合现代室内装饰需求的年画作品。
四、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应对策略
(一)加强技艺传承
要想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记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1.建立师徒传承机制与培训体系
首先桃花坞木板年画的技艺传承是一个系统的专业的需要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一门重要的民间艺术,所以在师徒传承机制上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通过名师带徒工作室带徒等方式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师徒传承机制,并且在专科本科院校成立专门的课程培训体系,让当下的年轻人可以有机会系统的学习桃花坞木板年画的艺术和技艺 。
2.开展技艺传承的教育普及活动
除了一对一和专科院校开展专业的课程体系外,在社会上也可以开展技艺传承的教育普及活动,比如说年画进社区年画进街道年画进企业年画进医院年画进政府的各个部门工会等,开展一系列体验式、阶段式的年画传承、教育普及活动,让社会大众的各个层面都有机会可以接触到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感受年画艺术之美。
(二)创新市场营销
1.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在市场营销方面,桃花木板年画可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比如说开桃花坞木板年画的淘宝旗舰店、天猫店,京东店、小红书专属账号,抖音视频号。
2.结合旅游与文化产业进行推广
苏州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可以结合苏州这座城市的特点,将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来进行推广,在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开设桃花坞版年画的作品和文创产品的线下体验店,或者在一系列的景点打卡收集年画的艺术章等等,从而增加桃花坞版年画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推动创新发展
要更好地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一方面是守正,另外一方面是创新。如何创新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是鼓励题材和内容创新。在题材方面在原有的传统题材上继续深挖,可以结合当下的一些社会热点社会事件和主题进行创新,另外一方面可以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吸收或者跨界引入其他艺术门类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甚至于在技术层面上也可以打破原有的技术壁垒,采用一些新的材料,新的技法,拥抱AI。采用新的环保材料,新型科技材料等,全新的年画的制作工艺,给大众带来全新的视觉触觉感受。
(四)完善教育体系将桃花坞木版年画纳入学校课程
将桃花坞木板年画纳入到学校的课程分可为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建议纳入到中小学阶段,成立年画的社团,在低年级,让小学生学习桃花坞木板年画的艺术背景和经典作品的欣赏,体验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印刷技艺,到了高年级阶段,可在此基础上加入刻版的体验和学习。在高中也可以成立年画社团,让初中生和高中生系统的学习桃花坞木板年画的技艺,感受年画艺术之美,最后,在专科和本科阶段,可以设立专门的年画专业方向,请各个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到大学的专科和本科的年画班级进行授课,建议高校和传承人共同努力开发校本课程,让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学习桃花坞版年画的绘稿刻版印刷等,为桃花坞木板年画的传承发展培养新生力量。
五、结论
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会彻底消失,它是中国民间艺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朵花,也是中华文脉的一部分,记录了江南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但是它的存在形式必然会从大众消费品转向文化精神符号,其继承的关键在于找到传统技艺与当代价值之间的共鸣点,建立大众普及及学习通道,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可以在全球化语境中找到意想不到的方式延续其生命力,普通人可以通过购买文创产品参与年画的体验工坊,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支持桃花坞木板年画的传承和传播,让年画从被拯救的对象变成主动参与的生活美学。
作者:乔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