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雕作为历史悠久的雕刻种类,在历经数千年传承与创新后,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笔者在从业过程中意识到,当代随着审美潮流的多元化发展,核雕作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注重作品的独特性、精致性和文化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审美趋势。在此,笔者通过自身的设计和雕刻经历,浅谈当代核雕作品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核雕,审美,创新
核雕作为历史悠久的雕刻种类,在历经数千年传承与创新后,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前辈们用精湛的技艺创作出精美绝伦的核雕作品,为我们当代核雕从业者提供了成熟的雕刻工艺以及大量的图案题材。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核雕艺术,使这一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审美作为艺术创作和品鉴的核心要素,对核雕作品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是评价核雕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尺,在众多的核雕作品中,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佳作,往往都是因为在审美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在文化内涵和精神表达上达到了深刻的层次,从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在核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目前的审美趋势和我们自身对核雕艺术的理解和掌握,在设计时考虑各种审美元素,并尝试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具体而言,就是要从题材的选取、雕刻技法的运用以及风格的塑造等方面入手,只有作品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才能在目前的工艺美术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一、手工技艺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核雕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核雕工艺是以微小的果核为载体并进行手工雕刻的艺术形式,如果过度依赖机器雕刻,无法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审美要求。机雕作品千篇一律,且只能被称为产品,而无法真正被赋予艺术价值,在当代,我们仍需要让作品保持手工雕刻的原则,通过精湛的雕刻工艺,作品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精心设计的图案纹样被巧妙地雕刻在果核上,生动逼真,充满韵味。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使每一件核雕作品都成为无法复制的艺术孤品。
手工技艺决定每一颗核雕作品都不相同,由此带来的独特性则能让作品产生另一个艺术特点——精致性。由于果核体积较小,雕刻过程中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耐心才能完成,核雕从业者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能让每件作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线条的流畅和造型的准确,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打磨才能确定下来,每一件核雕作品都是心血的结晶,是我们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的体现,这种对精致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外观上,更体现了手工技艺内在的精神内涵,即“工匠精神”。
二、个性化与创新的审美趋势
随着审美潮流的变化,当代核雕作品在审美趋势上表现出多元化、创新性和个性化特点。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作品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题材和风格的创新,传统的核雕题材比如人物、山水、花鸟等,虽然依旧占据了市场主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样的时尚元素、多样的风格也逐渐融入核雕作品中,多元化的题材选择和风格塑造能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独特性。笔者在设计作品《归隐》时将写意风格融入作品中,在十一颗橄榄核上分别设计十一个各不相同的归隐场景,而运用写意风格设计的场景留白则让作品具备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山水中对水的塑造,在经过适当留白后显得宁静而广阔,在作品表现方面更为自由灵动,以此让观众在观看作品时可以通过整体画面感受归隐的宁静意境,从而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归隐》
从市场角度而言,创新题材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年轻的工艺美术爱好者群体更倾向于购买具有创新思想的个性化作品,创新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拓宽核雕作品的表现领域,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一些年轻消费者群体会有通过核雕作品来表达自己审美品位和文化态度的想法,因此,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作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目光。
而从传承方面来看,核雕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带来的作品题材可以更好地将当代社会的新元素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从而推动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从核雕从业者角度而言,大众的审美要求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衡量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核雕作品能体现我们当代从业者的雕刻技艺和文化底蕴,从而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因此,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创作思路,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还能促进我们在雕刻和设计方面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此外,通过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作品,我们还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形成新的创作风格,提高作品的市场地位。
三、主题表达的深度
然而,一味地创新并不能让作品达到大众的审美要求,作品在表达主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表面图案形象的描绘上,而是要创作出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绘画形象,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书画中的传统题材,再经过自身的理解,将其重新设计并转化为新的核雕题材,创造出独特而具备深度的艺术内涵,这既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代审美的创新尝试。
比如笔者在设计作品《山海经》时,即参考了《山海经》中记载的奇异怪兽,并将这些形象设计为适合雕刻的核雕图案物象,试图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使得核雕艺术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与审美。《山海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认识和想象,具有深邃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其体现地对自然的崇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思想,也符合了当代人们日益增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环保的意识。
《山海经》
作品的主题深度决定其传递出的情感,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符合大众审美,做到深入人心,除了具备精湛的雕刻技艺外,还在于作品主题所传达的深刻寓意,这些寓意与观众的情感需求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让作品具备超越技艺本身的魅力。因此,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注重主题表达的深度,力求使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四、结语
未来核雕作品的审美将会变得更加多元、开放且充满挑战,我们作为当代核雕从业者,在设计创新的同时,还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深入了解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消费需求,并从创新角度审视核雕作品的审美价值,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技法,创作出既符合当代审美趋势又蕴含文化内涵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蒋德文:浅谈核雕艺术,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85
[2]刘诗音:核雕作品艺术鉴赏,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年第4期,07
作者简介:
周武林,工艺美术师,擅长人物题材雕刻,多年来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作品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