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柱础壶”中泥绘技艺的当代叙事与自然隐喻

[日期:2025-03-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紫砂《柱础壶》的创作对紫砂艺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进来进行探讨。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中,除了应用经典的紫砂成型技艺以外,还加入了泥绘进行装饰,并对泥绘创作的题材进行了创新,采用了一个较为当代的美术形象,结合紫砂古典的美术底蕴,将当代题材与传统紫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两只蹲在太湖石旁嬉戏的小狗为主题,展现了生命的灵动与自然的和谐,重点研究了《柱础壶》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泥绘技法来表现当代题材。除此之外本文还讨论了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审视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揭示紫砂艺术在当下社会的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凭借紫砂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产生持续的影响力,思考未来紫砂艺术的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紫砂壶;柱础壶;泥绘技艺;艺术价值;文化内涵;


  一、《柱础壶》的艺术价值与工艺分析

  紫砂《柱础壶》是经典的紫砂壶造型,其源头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房屋支撑结构“柱础”而来,“柱础”本没有固定的样式造型,基于中国古人的智慧诞生了很多极具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的外观,这些实物原型显而易见地启发了当年紫砂壶的创作者,因此历史上诞生了不少极为经典的紫砂《柱础壶》,眼前的这件作品依然延续了这一经典壶式的特点,在“柱础”样式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泥绘装饰,并且题材尤为新颖,在与古典味十足的《柱础壶》结合在一起,诞生了全新的艺术价值。

  这把壶的壶身呈带四方的圆柱形,壶面如同切削一般十分平整,核心圆口圆盖,整体看来是圆形“柱础”,壶底部升高,在基础之上建基础,犹如古代建筑的基石,这样的形态体现了稳重与古朴的美感,只是壶面过于光滑,壶面与壶面之间为弧线过渡,带有工业的切削感,又给人一种人造物特有的规律性,两者隐隐然相互冲突,将古朴的味道冲淡。壶嘴不长不短且圆润,呈四十五度斜直向天,流根与壶面采用明接法,壶流与壶身之间泾渭分明,同样突出了一种人工斧凿的痕迹;壶把弯曲舒适,考虑了人体工学,无论是握还是提都十分舒适,把身的比例协调,线条流畅,镶接处同样采用明接法,只是由于壶把整体以曲线为主,所以接痕处理不宜太硬,过度稍柔和,体现了紫砂壶的经典美感。壶身的泥绘装饰生动地描绘了两只蹲在太湖石旁嬉戏的小狗,毛发蓬松柔顺,细节刻画细腻,纹理清晰可见,展现了泥绘技艺的高超水平。太湖石的纹理与形态也被精准地表现,经典的孔隙结构以及自身的光影变化,都通过泥绘表现了出来,由此太湖石与小狗的互动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在整体色调上,画面以暖色调为主,用黄色突出泥绘的主体增加对比,整体色彩并不丰富,但看起来却具有鲜明的色彩,这使得泥绘主题的小狗在壶身上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眼神的刻画,黑白分明增添灵动。这样的主题创作不仅展现了泥绘技法的高超,还赋予了《柱础壶》契合当代精神文化需求的丰富内涵,整把壶将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美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二、生命与灵动

  在传统紫砂壶的设计中,形体往往是排在首位的,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紫砂壶式样,各种各样的形体都有着各自的源头,无论是圆器还是方器,在现实中总有相似的事物,正是由于相似,这些壶式造型才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在讨论紫砂艺术中的生命与灵动时,就需要理解紫砂的生命由何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万物有灵,这被视为一种普遍认可的概念,直到今天依旧有无数中国人秉承着这一传统。中国人是认为物体具有灵魂吗?并非如此,而是在中国文化所营造的环境中,种种事物都可以具有“人性”。例如植物的人性,松代表挺拔,梅代表傲骨,菊代表纯洁,人性之美在中国的文化中被具象化的表达,因此依托于中国文化的艺术创作往往也会借用这些形象来表达人性。在眼前这件《柱础壶》中,生命与灵动则通过茶壶表面的泥绘来加以展现。



  《柱础壶》的外形设计独特,流线型的壶身搭配简洁的壶流、壶把和壶钮让这把壶在结构上紧凑、稳重、扎实,由于造型的原型是一种石墩子,茶壶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冷而硬的,这丝毫谈不上生命与灵动,真正让这把壶散发出生命与灵动的光辉的是壶面上的泥绘主题创作。在过去,紫砂泥绘对于紫砂壶来说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一把壶上装饰的图案要契合紫砂古朴的性格,是辅助紫砂壶表现艺术个性的手段,久而久之这种装饰就成为了定式,哪一种壶形搭配哪一种装饰就形成了特定的组合,题材也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在清代以后紫砂发展成熟阶段,这种定式帮助创作者免去了很多麻烦,提高了制作效率,后人依葫芦画瓢,其中优者就传承了下来,不少还因为与达者名贤产生了交集而身价大涨,凭空产生了价值。然而盲目的追求这些固定的组合,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并且作品的主题也会逐渐跟不上时代,创新必不可少。

  本文所描述的这件《柱础壶》跳脱出原有的装饰主题,用更符合当代生活气息的主题形象用泥绘技法完整的呈现在茶壶表面,这样的美术表象是十分鲜明且立体的,这让紫砂泥绘贴近绘画的一面更加凸显,利用现代美术来进行表现,动物、事物可以更为细致的被塑造出来,而当这些装饰内容与《柱础壶》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情景空间,柱础壶代表了古典意味的建筑,小狗代表了人饲养的宠物,而太湖石则代表着生活中文化情趣,三者合一则充满了中国人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表现生活即是在表现生命与灵动。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把紫砂壶不仅展现了传统的紫砂工艺,更融入了富有生动意象的泥绘艺术,小狗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忠诚和友善,而太湖石则是中国园林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自然的奇妙与朴素。通过这种独特的结合,这把紫砂壶不仅是一件茶具,更是营造了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强烈追求。

  结语:文化是紫砂艺术的最终驱动力,只有围绕着中国文化,围绕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才能够更加顺利的构建出文化主题场景,为紫砂作品注入感情。《柱础壶》的创作正是通过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装饰主题,展示了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泥绘技艺生动地描绘了生活场景,赋予了作品生命力,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随着现代审美的不断演变,《柱础壶》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美术理念,展现了紫砂艺术在当代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徐望. 紫砂微雕中的中国艺术之生命哲学[EB/OL]. 江苏文艺网,2024-09-11.

  [2]占牡丹. 浅谈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佛山陶瓷,2013(6):9-12.

  [3]徐光. 大美紫砂, 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3(6):92.


  作者:邵国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