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方兽耳瓶”为例探讨紫砂陶刻艺术对紫砂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日期:2025-03-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紫砂陶刻这门艺术兴起以前,紫砂艺术唯紫砂壶为众人所知。紫砂陶刻兴起后,经过陶刻装饰的紫砂花瓶、紫砂笔筒、紫砂陶板等品类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些荟萃了篆刻、书画、文学等艺术于一体的紫砂器,充满了文人气息与文化底蕴,具有了欣赏性、文化性、工艺性,也就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开始关注紫砂壶以外的紫砂其他品类,直接推动了这些品类的生产与研发,进而带动了紫砂行业的全面发展。因为紫砂陶刻对紫砂壶的影响在笔者的其他论文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集中于紫砂陶刻对紫砂壶以外的其他品类的影响力,以下将通过笔者所刻的《四方兽耳瓶》为例,透过紫砂陶刻对紫砂器的装饰效果,赏析它们的艺术魅力、了解它们的艺术价值,在作品中深切地感受紫砂陶刻对紫砂行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紫砂陶刻;紫砂花瓶;紫砂陶板
  
  对比各个时代紫砂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自清代以来,特别是在当代,紫砂行业各种品类的全面开花是重大的突破与发展。在清代以前,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出土文物,都是关于紫砂壶的记载,而清代开始,特别是曼生时代之后,紫砂花瓶、紫砂笔筒等品类以极具艺术价值的形式开始出现,民国时期兴盛起来,发展到当代更是有紫砂陶板、紫砂挂盘等品类以常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也就是说紫砂陶刻艺术兴起之前,紫砂行业基本被紫砂壶这一种品类所垄断,而在紫砂陶刻出现之后,紫砂行业中逐渐有了紫砂瓶、紫砂挂盘、紫砂陶板等其他品类的艺术作品,发展至当代更是全面开花,其中的转折点就在于紫砂陶刻的出现。
  
  紫砂陶刻,这门以紫砂为载体,集书画、文学、篆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与文化底蕴,这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契合着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情怀。所以,当这样的艺术放在紫砂载体上,与紫砂古拙、质朴的气质相投,即使只是一只平平无奇的紫砂瓶,紫砂陶刻这门艺术的存在依旧赋予了它们隽永的人文气息、深厚的艺术境界和鲜活的生命力,让它们不再普通也不再平凡,增加了作品的文化气息与底蕴,为作品赋予了较强的欣赏性,经过陶刻的紫砂花瓶有了欣赏性、文化性、工艺性,也就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当经过陶刻的紫砂花瓶、紫砂花盘等品类陆续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也由此开始关注到这一艺术形式,紫砂陶刻也不再只是紫砂壶上的装饰,不再只是根据壶的主题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陶刻,而是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示,可以为了想要陶刻的内容而选择合适载体。这点在紫砂陶刻作品《四方兽耳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紫砂花瓶是紫砂的品类之一,在陶刻饰于其上之前主要用于插花、字画等,不过相较于瓷瓶等其他材质的花插来说,紫砂花瓶显然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极小。自清曼生时代之后,紫砂陶刻广泛地应用于紫砂花瓶的装饰创作中,特别是在民国至今,紫砂花瓶更是成为极具观赏性的工艺摆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一发展离不开当代紫砂陶刻大师任淦庭先生的艺术贡献。任淦庭先生处在民国至新中国时期,是当代紫砂陶刻的奠基者与带领人,他不仅培养了徐秀棠、毛国强等当代紫砂陶刻的中坚力量,还将紫砂陶刻广泛地应用于紫砂壶以外的其他品类中,其中,任淦庭先生尤其喜欢在紫砂花瓶上陶刻,并留下了“松鹤延年诗文大花瓶”“云龙瓶”“铺首方尊”等陶刻的紫砂花瓶作品,此后紫砂花瓶成为陶刻艺术的又一重要载体。


  
  紫砂花瓶创作空间较大,更能凸显紫砂陶刻的美学特征,让人们看到陶刻花瓶的艺术魅力。“四方兽耳瓶”是笔者陶刻的紫砂花瓶系列作品之一,正反两面均进行了陶刻创作。如图所示,“四方兽耳瓶”有四个面,左右两侧为兽耳,前后两面均为大面积的空白,所以在这两面进行了陶刻装饰,一面刻画一面刻字。这样的组合搭配是有着深层次的考量的。首先,陶刻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书法和绘画,“四方兽耳瓶”这样既有字又有画的组合就可以进行书法和绘画这两方面的内容展示。刻画的内容是《松下问童子》,这幅画源自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画中古松参天,粗壮而枝茂,全用中锋细笔写出,凸显出极强的视觉张力。简约的刀法,刻画出变换多端的树枝,以及错综复杂的松针。松树下,一位面貌祥和的老者和一个捧着书本的书童,其形态生动,意境幽远。刻字的内容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内容的字体采用了隶书,诗文的标题采用了篆书,诗文两侧的题字则是行书,集三种字体于一首诗中,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与观赏性,体现了作者书法上的造诣,也彰显了中国书法、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
  
  如此一来,这只瓶就有了欣赏性、文化性、文化性,也就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试想,如果没有陶刻艺术的装饰,只是一只紫砂材质的“四方兽耳瓶”,那么简单、普通、平凡就会是它给人们的印象,特别是空白的两个面更是显得单调乏味。而陶刻之后,这只瓶就不再简单普通了,它有篆刻之功、有诗词之韵、有书画之美,是文人气息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的工艺美术品,它既可以作为花瓶使用,更是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作品摆放观赏,甚至具备了收藏价值的艺术魅力,这就是陶刻对紫砂花瓶这一紫砂品类的巨大影响力,直接带动了紫砂花瓶的研发与生产,当下紫砂花瓶的市场盛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紫砂陶刻逐渐出现在紫砂壶以外的其他品类上,在陶刻的装饰下,紫砂瓶、紫砂陶板、紫砂挂盘、紫砂花盆等焕然新生,可以说,是紫砂陶刻这门装饰艺术推动了紫砂行业的全面发展。有人会说,除了紫砂陶刻,还有很多其他的装饰艺术,比如彩绘、铺砂、镶嵌、描金等,但是从市面上的陶刻作品来看,这些装饰是鲜少出现在紫砂壶以外的其他紫砂品类上的,这里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陶刻以外的其他装饰的工艺在大面积的紫砂载体上创作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紫砂器的装饰基本是在湿胚上进行,然后要经过千度高温的烧制,掉色、崩裂、脱落都是常见的问题,而陶刻这种刻进泥的艺术形式可以避免这些风险。比如泥绘这门装饰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清朝如此盛行的泥绘装饰也基本只在紫砂壶上创作,并且能完好无损流传至今的很少。
  
  总结,“四方兽耳瓶”让人们看到了紫砂花瓶陶刻前后的变化,也让人们意识到紫砂艺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体现在紫砂壶这一单一品类上,其多样性与文化深度是可以通过多种器物进行展现的。由此可见,紫砂陶刻这门艺术大力推动了紫砂花瓶等其他品类的发展,由此促进紫砂多品类的研发,拓宽了紫砂行业的道路,进而推动紫砂行业全面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洪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