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器物到心境:紫砂壶"观心"的符号叙事研究

[日期:2025-03-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心为万法主体,为正其心,先要观心。如何观心,可从自然之景入观心之境。紫砂壶“观心”,借助近乎禅境的竹、莲意象,通过对其丰富而细腻的表达营造静谧、安定的禅意氛围,让人们在品茗中‌渐入寂静深远的意境,以观其心。
  
  关键词:紫砂壶;观心;竹;莲
  
  《大学》中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佛教中,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理。如何观心,道家《清心诀》中讲:“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故可通过禅修静坐,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变化,也可通过体察外界的自然现象,进入寂静悠远的境界来发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这首诗恰是后者的写照。“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临窗冥想图,在‌竹影清风中思绪悠然飘到了天外,带着人们走进禅意渐起的静寂、幽深、辽远的意境。此诗读来感慨颇深,在回味中创作了这把“观心”壶,是这首诗的读后感,也是对“观心”的顿悟。
  
  作为《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这首诗的读后感,“观心”这把壶和这首诗一样,选择通过自然景象来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法,以丰富而细腻的表达营造静谧与安宁的氛围,‌从而进入寂静深远的意境。本文将从作品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象中的意象出发,剖析景中元素的选择与应用,探讨这把壶的创作手法,在深入了解中走进“观心”之境。
  
  竹是“观心”这把壶非常突出的元素。壶身、盖面上的竹枝竹叶及竹斑,壶把、壶钮及壶嘴的竹节,都是、竹元素的体现,可见这是一把以竹元素为创作素材的紫砂壶作。竹元素的选择呼应着诗中“开门复动竹”的竹,无论是诗中的竹还是壶中的竹,竹元素的选择根源于竹意象对“观心”的清修作用。上文提到的道家《清心诀》“幽篁独坐,长啸鸣琴”中的“篁”指的就是竹,苏轼的“无竹人俗”、朱淑真的“竹摇清影”、王维的“明月竹影”等描写都在说明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已然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文化符号,是外界自然现象与人内心深处沟通的桥梁。“观心”这把壶通过大量使用竹元素,营造竹林氛围,帮助我们很更好地走进“竹影清风”的意境。
  
  在明显的竹元素以外,这把壶还有很多的巧思辅助禅意氛围的营造,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有两点,一是壶身的形制,二是壶身的装饰。
  
  一、壶身的形制
  
  壶身的形制是壶艺作品造型的基础,确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所以壶身的形制设计非常重要。“观心”的壶身圆润饱满,看似简单的圆器却是好看又富有深意:
  

  首先,以圆为主的形制。紫砂壶有方圆之分,“观心”这把壶显然是典型的圆器型,不过,较于仿古、西施等传统圆器,“观心”将圆应用到了极致。如图所示,“观心”中有多处圆的身影,壶的壶身、壶把、壶嘴、壶盖这几个基础结构是圆,壶身上的竹枝中也含有多个小圆圈的设计,甚至壶身上还画了多个圆圈,可见,“观心”这把壶中的圆的应用非常多,强化了“圆”的存在。这种广泛的应用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圆被称为最美的几何图形,人们对圆有着天然的审美倾向,“观心”这样多个圆的相扣,也是美的叠加,凸显出圆形对于造型的视觉影响。另一方面,相较于刚正、坚毅、锋利的方形,柔软、和谐、永恒的圆带给人积极的情感力量,具有一种疗愈力,让人心生好感与愉悦,也就更容易让人放下防备,静下心来,这来源于设计学中的形状心理学的考量。


  
  其次,莲子壶的借鉴。“观心”壶的壶身借鉴了传统名壶莲子壶,莲子壶这种形制诞生于紫砂壶艺术盛起期的明代,形制的灵感来源于那个时期流行的莲子罐,而莲子罐正是因形似莲子而得名。莲子壶取其形、延其意,不仅形制素雅端庄,更是寓意祥瑞美好,既有着民俗文化中“莲生贵子”的祥瑞之意,又是“莲”文化的体现。“莲”,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与纯净,也由此成为佛教圣花,所谓“莲由心生,心生万象”,莲有着净化身心的治愈力量。“观心”壶特意选用了莲子壶的壶身,打造优美壶身的同时借助莲的加持力,以更好进入观心的境界。
  
  二、壶身的装饰
  
  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紫砂壶的创作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制壶本身,壶身上的装饰已经成为创作的一部分。紫砂壶的装饰艺术多样,我们会根据作品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装饰艺术,“观心”这把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用到了三种装饰:
  
  其一,贴花。贴花是紫砂花器中常用到的装饰艺术,它是一种用较湿的泥浆塑出想要的雏形然后贴在壶体上,再加以精细雕琢,其美学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与层次感,生动形象可以假乱真。“观心”这把壶的壶身以及盖面上的竹枝竹叶就是采用了贴花的技法,竹枝的粗细、弯曲,竹叶的形状、脉络,就好像从竹竿里努力冒出来的新枝新芽,带着强劲的生命力。
  
  其二,雕塑。紫砂雕塑是雕塑艺术与紫砂艺术的结合,随着紫砂壶艺术的发展,紫砂雕塑逐渐应用到紫砂壶的创作中,为紫砂壶的造型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观心”这把壶的壶钮、壶把、壶嘴这三处上面的竹节都用到了雕塑工艺,特别是壶钮的那一小节竹段,虽小却很有看点,可见深厚的雕琢功力,为作品增加了趣味性。
  
  其三,泥绘。泥绘是一种以泥为墨在紫砂胚体上作画的装饰艺术,它将紫砂艺术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为作品带来更多的观赏性。“观心”这把壶的壶身及盖面上散落着一些黄色的圆圈,这些圆圈并不规则,大小形态都不一,也就显得更加的自然与随意,颇有斑竹的味道。
  
  总结,这样的一把壶,在热水的氤氲中,在茶香的四溢中,如竹丛清饮,身临“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之境,以观己心。
  
  作者:张建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