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国传统紫砂花器、中国传统花卉文化、意象化设计、创新;
中国传统紫砂文化中,常见的器型为光素器、花器、方器、筋纹器等等。其中传统紫砂花器的发展,在紫砂艺术的历史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它区别于其他传统器型,传统紫砂花器的发展师以自然为师,集中国传统紫砂文化制作技艺于一身,其中蕴含着众多文化内涵与哲学。更具历史记载,紫砂花器的出现,来自明代初期紫砂手艺人对自然界万物的初次模仿。最著名的便是明末时期创作的供春壶(树瘿壶),这便是紫砂手艺人模仿大自然中天然树瘤肌理而制作成的壶形,至此便开创了紫砂艺术走向仿生大自然万物的历史先河。紧接着便是时大彬等名家,开始进行尝试将花器的制作方法与光器制作理念相结合的过程。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印包壶”,它是以布来模拟包裹印章时的外观形态,这也是传统紫砂花器开始尝试从日常事物中寻找设计元素的开端,更是紫砂手艺人开启将写意的手法融入实用器的开端。
进入清代时,紫砂花器的制作进入了鼎盛期,既仿生技艺的巅峰时代。陈鸣远在紫砂艺术发展中,被尊为“花器宗师”的称号。他突破性将传统紫砂花器的制作,通过对紫砂泥烧制后所呈现的颜色质感,来仿生日常生活中的蔬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栗子与荸荠。同时也在利用紫砂的特性来模仿大自然中的花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松、竹、梅。他的作品《南瓜壶》《梅桩壶》制作的更是神形俱佳。他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将手中的紫砂泥通过传统紫砂花器制作工艺,逼真将所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将传统紫砂花器从最开始的实用器慢慢演变为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另一位历史中具有推动紫砂花器发展的紫砂手艺人便是邵大亨,他虽然以光素器闻名天下,但他制作的《鱼化龙》以海浪元素与传统龙元素的相互融入,象征“鲤鱼跃龙门”的文化内涵。这一作品的出现,赋予中国传统紫砂花器具有吉祥寓意的精神内涵,为后期文人墨客的审美融合提供思路。极大的打开了中国传统紫砂花器制作题材的可能性。
进入近现代革新期,中国传统紫砂花器的发展融入了文人的审美理念以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且花器的专业制作手法日渐成熟。其中裴石民在复兴传统紫砂花器的制作过程以及对传统器型的精进,开始研究供春壶以及背后的制作工艺,开始研究以及制作经典紫砂花器型。蒋蓉则以《牡丹壶》《荷花壶》等作品的问世,为当代的传统紫砂花器作为典范。并且首次创作出双色泥堆塑的紫砂花器制作技法。将紫砂泥中特有的矿物质特征及烧制成果色彩各异(既紫砂泥料为五色土)之一特征,将色彩对比引入紫砂花器的创作之中。同时她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奠定了中国传统花器在当代工艺美术类中的文化地位。同时汪寅仙将传统紫砂花器的设计制作与传统筋纹器的设计制作相融合,他的代表作《曲壶》以蜗牛壳螺旋线条为设计点,抽象化地将自然形态融入紫砂花器的制作之中,开创写意花器的设计新风格,为后辈们提供的发展方向的再突破。
研究完中国传统花器的发展历程,来研究下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
中国传统花卉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合了对自然的内在审美,融入了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融入了对民俗信仰与独特的艺术表达,使得其形成了独特的象征体系和人文精神。首先便是在花卉的象征体系中,历代文人将花卉人格化进行隐喻。具有代表意义的便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凌寒独放,象征坚韧不屈;竹,虚怀劲节,寓意谦逊刚直;菊,傲霜晚香,隐喻隐逸淡泊。其次便是岁寒三友,松、竹、梅。这三种花卉在寒冬中依旧苍劲有力,象征在逆境中不屈服的优秀品质。
其次,在文人雅客的文化渲染下,花卉具有各种吉祥寓意。其中牡丹代表着花开富贵,象征文化繁荣昌盛;荷花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做人清廉高洁;石榴代表着多籽,谐音“多子多福”常用于婚庆等民俗祝福之中;桂花代表着蟾宫折桂,其对应科举成功,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祝福;而且在历史脉络与经典文献中发现,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便开始将花卉作为情感与品格的寄托。最后根据历史分析可以看出,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莳花弄草为雅,从中体悟自然之道,以及生活哲学。
根据传统紫砂花器的历史研究以及对传统花卉文化的研究,对本次的设计作品《花开富贵》壶进行艺术赏析。
本次创作的紫砂作品《花开富贵》壶,是将中国传统花卉文化与中国传统紫砂花器制作工艺相结合的创作。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象征着富贵、雍容与当朝盛世的气象。因此在花卉中选择中,以“牡丹”作为本次的主要设计点。其次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中,紫砂花器作为中国传统茶器之一,代表文人雅趣与匠心精神。通过将二者内涵相互结合,一方面既突出紫砂花器特有的艺术属性,又赋予牡丹花的吉祥寓意。
本次创作的作品《花开富贵》,在名字的选择上也颇有含义。 首先在历代发展中,“花开富贵”一直是充满美好寓意的词汇,其中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社会繁荣发展、个人财富丰裕以及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其次在文化寓意中,其象征意义花开,便是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而且暗合牡丹花的花语,代表富贵吉祥。紧接着便是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中,牡丹配以“花开富贵”题字是经典组合。周敦颐《爱莲说》里面提及的诗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进一步强化两者的关联。因此敲定此名
本次创作的作品在外观的表达中,区别于传统紫砂花器写实的创作手法,而是融入了意象化的设计表达。“意向化”便是将设计元素进行特点提炼、升华,融入制作者对此元素的主观情感以及象征此元素的符号艺术进行表现。既在创作时分析和发现牡丹花的特征,并且将元素提炼。强调“以形写意,借物传情”这一特点,而并非单纯追求形似,从而追求意同。这也是东方传统美学中“意象思维”的集中体现。
因此本次创作的《花开富贵》壶,在壶身的处理方面,将传统紫砂花器的制作方法中融入紫砂光素器的处理方式,既手工拍打成型,将从牡丹花提取出的花苞形象转化为由小变大的圆柱形,增加两条线元素,使得整体壶身线条饱满挺拔。在壶嘴方面的处理上,呼应壶身,以渐变的圆柱形为壶嘴的设计点,加入三弯流的处理方法,使得本次作品出水爽利,增加实用性。在壶把的设计上,提取牡丹枝干的元素特点,将牡丹枝干上的花刺元素简化为意象符号融入壶把,整体自然弯曲形成端把,过渡自然,拿取方便,符合人体工程学。在壶底处增加假底,提升整体的视觉效果。在壶盖的设计上,提炼牡丹花柄的元素特点,制作特殊盖形,不仅增加整体观感的同时,加强了与壶底的呼应,使整个壶形更加统一完善。在壶身与壶把的连接处,融入紫砂泥绘的技法,绘制具象的牡丹图于连接处,使得整体壶形更加有看点。
回顾本次创作的《花开富贵》壶,可以看出,本次作品基于对中国传统花器的发展历史中提取灵感,在制作中不仅限于传统紫砂花器的制作手法,也添加了传统光素器的设计理念与制作手法。将中国传统花卉文化融入本次的创作之中,在制作中,区别常规花器的具象制作方法,融入意象化的设计,使整体协调简约,符合现代审美。
作为紫砂手艺人的我们,理应扎实地学习传统的紫砂器制作技法,更应该多了解紫砂文化的发展,举一反三。不拘泥于某一个设计工艺,勇于融入更多的工艺文化或制作工艺,这样才能使紫砂器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意义。
作者:江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