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螺钿工艺在漆器中的创新应用

[日期:2025-03-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扬州螺钿工艺跟随漆艺工艺美术发展和扬州城市的沉浮在历史长河中生发、演变、创新,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如何使螺钿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体现它特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需要设计者融入更多的创新理念,也需要制作者运用更多的创新手法。


  关键词:扬州螺钿 工艺创新 设计


  随着电视剧《雁归时》的热播,以螺钿屏风为主题的片头爆火,非遗螺钿之美如浩瀚星光洒落人间,其独特的质感美和色泽美征服了一大批观众,螺钿工艺也由此重新获得关注和赞美。螺钿是一种将贝壳、珍珠母等材料镶嵌在漆器表面的装饰手法。贝壳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装饰材料,螺钿器物因其华丽的外观,常被视为富贵和地位的象征。在《髹饰录》中,螺钿被称为“螺填”或“螺钿填”。因其色彩绚丽、光泽动人,而广泛应用于家具、屏风、漆盒等器物,漆地大多选用深色以凸显螺钿的光泽质感。就好像《雁归时》的片头,深沉而肃穆的屏风漆地上,由斑斓的螺钿刻画出的人物场景一幕幕地游走,每一幕都闪烁着绚丽动人的光芒。将人们的审美意识重新聚焦非遗——螺钿漆器。

  扬州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螺钿工艺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扬州螺钿工艺的兴起与其经济文化繁华密切相关。唐代时期,扬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港口,手工业兴起,螺钿工艺随漆器制作技术传入。考古发现表明,唐代扬州已有螺钿镶嵌的铜镜和漆盒,螺钿与金银平脱相结合;宋代,螺钿工艺在繁华的扬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成为“贡品”。明清鼎盛时期,扬州工匠首创“软螺钿”工艺,扬州成为宫廷螺钿漆器的重要供应地。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年间扬州进贡的螺钿屏风、宝座等器物“光彩夺目,工极精巧”。近现代,扬州螺钿工艺伴随战乱与经济衰败而一蹶不振,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扬州螺钿工艺逐步复兴。

  扬州螺钿工艺分为平磨螺钿、软螺钿、挖嵌螺钿。三种螺钿工艺各具特色。平磨螺钿所选用的贝壳较厚较硬,颜色以白色、牙黄色为主,设计上受到扬州人文风物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文人气韵和地域特色,展现出素雅、清丽、黑白分明的艺术格调;软螺钿又称“点螺”,选用的螺钿薄如蝉翼,柔软有弹性,其色泽在黑色漆地之上变幻无穷,要求设计需细腻、灵秀;挖嵌螺钿工艺较为繁琐,需把螺钿刻画为像,嵌于漆面,再刷漆磨显,已经很少生产。现代螺钿漆器的创新,一方面要强化螺钿的艺术特色,充分展现螺钿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另一方面,要突破技术壁垒,使螺钿工艺在现代审美语境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融入现代美学设计理念纵览传统的螺钿漆器,每个时代都有其艺术特色。除商周纹样多为局部点缀,宋代受文人绘画留白艺术影响外,自唐以后发展至明清,逐渐形成追求饱满华丽,精细繁复的设计风格,扬州漆器的螺钿装饰往往烦琐到通体密铺螺钿、少见留白;题材也多以传统的花鸟、人物故事、山水、吉祥纹样为主。这种彰显富贵奢华的设计风格不仅难以融入现代审美的空间环境,也让许多平常人家对其望而却步。

  现代美学和传统美学并非简约和烦琐的对立,而是需要在繁简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关乎设计要素,应用空间,更关乎人的情感需求。现代美学的形成,和生活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复杂不无关系,就像古人寄情于山水,现代人也需要一种疏离、留白的美来平衡生活。在对螺钿漆器纹样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漆器的用途,空间环境以及用户的审美倾向,结合螺钿工艺特点,进行有目的性地设计。例如首饰盒的设计,针对人群要有指向性,年轻用户群体普遍更喜欢清新亮丽的底色,纹样设计要脱离沉闷的构图程式,追求更加疏朗和自由的意境美;家居空间中的螺钿漆器,则要注重跟周围空间的协调性,纹样的设计繁密要依据空间的主次关系而定;再如四条屏的设计,主题可以是不变的梅兰竹菊,但可以通过构图和色调的调整让其符合现代审美。

  巧妙运用螺钿与多种工艺相结合扬州漆器工艺繁杂,多种工艺相结合总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宋代文人笔记中记载扬州“钿漆并重”,螺钿与雕漆、戗金等工艺结合,形成浓厚的地域特色;元代的螺钿与金银片结合,增强层次感;明清出现了分色螺钿和染色螺钿;螺钿与刻漆结合兼具雕刻的力度与镶嵌的华美,明代《髹饰录》称这种工艺为“雕嵌错彩,光华并重”,至今仍是国家非遗保护技艺,如扬州漆器厂的“刻漆螺钿屏风”便延续了这一传统精髓。

  由此可见,通过多种工艺的结合,使螺钿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也由此生发出更多的艺术可能性。在现代漆器创新设计中,要巧妙应用两种工艺的艺术特色,构图上,要遵循主次分明,避免与复杂的工艺过度堆砌;色彩上,要注意与螺钿色泽相冲突的颜色;纹样选择上,不能过实,要疏密得当。同时,也要考量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例如材料的特性,工艺的兼容性等。

  注重螺钿文创类产品的开发扬州螺钿漆器的品类繁多,大品类有屏风、地屏、挂屏、家具等;小品类有各种漆盒、台屏、摆台等。大品类受众有限,小品类风格传统,螺钿文创类产品的开发可以扩大受众,创新风格。近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各大城市都在做文化创意宣传,螺钿工艺也可乘此东风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扬州螺钿工艺名扬中外,本身就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能让扬州精工秀美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文创类产品中,螺钿起到点缀和锦上添花的效果,不需要过大过多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螺钿文创类产品的开发,要从年轻视角出发,以扬州本地风物以及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力求设计出现代与传统共生,创意与传承兼顾的年轻作品。

  扬州螺钿工艺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与突破,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通过材料革新、技术融合、设计语言的现代表达,工匠们让螺钿的瑰丽光华从历史深处重新照进当代生活。通过非遗IP开发、文旅融合等方式,将螺钿工艺的流光溢彩展现在更广大的舞台。我们终将看到,传统工艺的生命力,正藏在这永不停止的自我更新里。


  作者:常净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