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炉瓶器皿的制作技艺

[日期:2025-06-0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玉雕几大类作品的创作中,炉瓶器皿类以恢宏大气,典雅庄重,巧夺天工,受到大众的追捧跟藏家的喜爱。本人通过传承技艺以及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对玉雕炉瓶器皿件的造型设计与制作技艺的细节,进行了一个总结,以供同行交流和指导。
  
  关键词:炉瓶器皿、造型设计、制作工艺
  
  玉器在我国工艺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用坚硬的玉石琢磨成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器物,随后成为特殊的礼仪之物,到现在随着社会的需要,玉器逐渐发展成为装饰品,配饰物等,古人常以美玉来比喻女性的容貌,肌肤和人们纯洁而高尚的品德,美玉是蕴藏在玉璞中的,"玉不琢不成器"我国的琢玉技艺,经过几千年的相传,积累了丰富的技艺经验,各地的珍藏玉器,是先辈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高度水平,特别珍贵的是以潘秉衡为首的一代老艺人,他们认为在众多精美的玉器工艺品当中,器皿造型的玉器被称为王者,器皿是玉器的正宗,体现着玉雕工艺多样而又完整的技艺结构。器皿造型的玉器艺术造型特殊,不论是功能还是作用,丰富多样,技艺结构完整,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气派。
  
  玉雕炉瓶器皿的设计主要来源于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青铜器,陶器,瓷器等,这些器皿作为祭祀,宴饮,文房,陈设等用具,器皿的设计往往借鉴古器物的造型和纹饰,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给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玉器先辈继承发展中国玉器的优良传统,创作出了众多形式各异,工艺精湛的玉器珍宝。扬州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玉器加工制作地。清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炉瓶器皿造型又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大量制作宫廷玉器向朝廷进贡。有仿青铜器的器皿,链子活,把玩的器皿等众多珍品。在设计阶段,借鉴历史文献和古代器物的造型特点进行图稿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实用性,艺术性和市场的需求,确保作品又能符合传统美学,也可以满足现代审美,还要考虑到玉料的形状,玉质等因素,从而实现因材施艺,不浪费材料,辅料选材是玉雕炉瓶器皿制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原料的稀缺性使我们在选择原材料时格外珍惜和谨慎,观察原材料的形状,体积,颜色及其内部的各种瑕疵,挖脏去绺,巧色巧雕,精雕细琢,让作品更加出彩,造型上,它同时具备方、圆、菱、椭圆等形;线面上,复杂多变,有直线、弧线、平面、球面之多;技艺上,同时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手法;装饰题材上,有人物、花卉、鸟兽以及集合图案等,极其丰富。优秀作品必须厚薄均匀得当,膛内打灯颜色均匀一致,整个掏膛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上下一致,前后一致。盖子和身子,壶嘴和把,柄和脚之间的比例,角度,关系,最后的感觉,要拿捏准。壶身对角之间,面的弧度及盖子与身子的工艺、当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碰撞,形成了高品质文人玉雕。
  
  器皿制作工艺技术:
  
  器皿分为器身,盖子,以及装饰雕刻,器身制作大多是切成几何体,打钻掏膛,下链条,取活环,投子口,活动提梁,活动盖子等特殊工艺,玉雕炉瓶器皿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圆雕,浮雕,镂空雕,勾线,阴刻等工艺技巧,用于细化纹饰和线条,使作品更加精致。
  
  器皿的工艺设计:
  
  把原石挖脏去绺,分配好玉石的瓶跟盖子,取一个面用来当底面,保证器皿的规矩,随后把设计图纸移画到精选的玉料上,这些玉料大多为规矩的长方体,菱形块等,找到石头的上下中心点,画出十字中心线,图纸跟玉石的中心线确定后开始画六个面的稿,预判器皿外形在玉料中的实际位置,设计时应当把器皿型跟盖子一块设计出来,包括玉料的玉质,纹理,颜色都统一,整体协调
  
  一:器皿的出坯工艺
  
  制作过程先看整体,再考虑局部,先后顺序的切掉余料,工具的大小使用要靠自己的基本功经验,制作活环,要先在相应的位置预留好玉料,等器身定型后再取准确的活环或链条的体积,几何体块出来后要把菱角裹圆,有时候会留出线条最后裹圆保证后边制作时器皿的规矩,中途应检查器型的对称性,线条的流畅,形体的协调,符合图稿的设计要求,盖子同样也是这样制作。
  
  二:器皿的活环制作工艺
  
  可分为拿扁圆柱体,打眼,找圆,下圈包圆,先把预留的材料画好外圆轮廓,扁圆柱体的型拿出来,厚度留出来,圈的实际大小要定好,瓶璧跟圈中间用勾砣切开,不能伤到瓶璧跟耳鼻的位置,这个时候要把圈包圆一遍,然后内环打眼顺着眼的这个点向两边呈圆形的拉,瓶璧跟圈的位置也要打个眼,顺着两边拉开,使瓶璧耳鼻跟圈分开,这时候圈就能活动了,圈还不规矩,需要两边磨平再画圆,把棱角裹圆,同一件产品上直径相同的环必须大小厚薄一致,看起来相同,下提梁壶一类的也是如此。
  
  三:器皿的打钻掏膛工艺
  

  掏膛是器皿不可缺少的,很重要的一步,掏膛前要打钻,留出足够的瓶底厚度,根据瓶口的大小用钻筒取出钻芯,根据膛腹的大小形状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掏膛,越到后边越要小心,水要放足,防止料受到高温的破坏,瓶口小的器皿需要不停的打灯观察瓶体的厚度。带盖的器皿制作方法一样。


  四:器皿耳肩的制作工艺

  
  耳肩分两种,一种是带环的,上述已经详细说过,一种是兽头,制作时都要保证两个耳肩的体积大小相同,位置对称。
  
  五:器皿底足的工艺
  
  底足分两类,一种类似碗的底足,一种类似香薰炉的腿足,一开始就得保证底足跟十字中轴线的垂直跟平行,根据画稿,先用勾砣把底足的外轮廓顶磨规矩,底足跟腹部连接处要利落,底足的内膛用崭砣挖掉,用钢棒磨顺,内膛要跟底足的外形轮廓一致。腿足应跟器身的制作同步,粗坯子制成后,留出多肉,方便后期进行头,爪的纹饰雕刻。
  
  六:玉炉制作的工艺
  
  玉炉的工艺跟瓶大概一致,先设计造型,玉炉外形体积块确定,推炉口,定炉足,裹圆炉的腹部,炉腿,定炉耳,环的体积块,炉盖一并进行,随后打钻掏膛,修整,掏活环,做炉腿,投口,炉盖同样如此,炉头,炉腿,盖兽的装饰跟上述所说一样的道理。
  
  七:器皿链条工艺
  
  器皿链条工艺,链条多用于器皿以及摆件,带链条的器皿需要先从取链开始,要保证链条位置玉质坚硬,没有杂质,没有绺裂,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还有补救的机会,一般用勾砣,钉子,钢棒,尖针等工具。
  
  制作过程分为取十字条,分链节,下环包圆:
  
  1:先用勾砣切出长条玉料,长度就是链条的长度,横截面的长度就是链节的大小,随后再切出十字条,十字形的宽度就是每个链节的厚度,去多肉后要保证十字条的规矩;
  
  2:分链节要将十字条等分,竖向,横向环的分点交错画好,一个等分点为一节链条,用勾砣切出外形,随后用钢棒包圆一遍,保证链条的多肉去除干净,这时竖向环横向环中间还是连着的,需要用小尖针把相连的部分一节一节地拉开,这样链条就能活动了;
  
  3:为了最后的规矩,这时要用钢棒把每节链条内外包圆,大小一致,整体饱满,做好后用绳子把链条两边系起来,使绳子吃上劲儿,保证链条的安全。
  
  八:器皿投子口的制作方式
  
  1:瓶口为母口,画出轮廓线,用勾砣钢棒清理多肉,形成阶梯式的倒八字,盖子也是如此,去掉多肉后让盖子能盖一半,然后用钢棒慢慢找多肉,一点一点的往下投,最后形成严丝合缝;
  
  2:螺纹口的制作工艺,跟上述投子口的制作方法一致,盖子跟母口切出阶梯式的倒八字,母口的深度要大于盖子倒八字的深度,然后进行螺纹绘画,通常三圈到三圈半,要注意绘画时防止逆向,随后用扎眼或者小洋钉顺着螺纹勾,然后试着往里扭,加入金刚砂粉进行扭动拼接,最后严丝合缝后把外圈修饰好。
  
  扬州玉雕艺人所做的炉瓶器皿,强调整体造型协调对称,两边双耳对称平衡,炉底三足敦称平稳,外形轮廓清晰典雅,精致优美、镂空细琢,灵巧儒雅,给人以秀丽沉稳之感。作品的特点是造型稳重,周正规矩、左右对称同时达到上下协调。能做到这些要求,并非短时间之内能达到,关键在于一是有审美意识,二是眼力看得准。使作品对称协调、比例和谐、结构合理。为了提升创作者对玉雕器皿的设计与制作工艺,从传统的玉雕器皿设计与制作工艺当中吸收经验,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相结合,提升我们的工艺水平,不断地去创新,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玉雕器皿从造型到纹饰风格相对传统,多仿自清代玉器和古代青铜器,古朴自然,兼具实用和美观装饰性。玉雕器皿件虽然常以青铜器代表性纹样为装饰,但玉雕师结合玉石温润、内敛的气质,根据青铜器给予了取舍和变化,常常能看到玉雕中稳健、圆浑、优美、飘逸的一些纹饰。近年来随着原材料稀缺,以前的中件炉瓶器皿件放在现在属于大件了,颇受藏家们的喜爱,收藏得到了提升,玉雕炉瓶器皿件正在向小型化,文房化,实用化方向发展,文房四宝的造型渐渐地转换到了案板,书桌上,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让百姓们也能玩玉,了解更多的玉文化。
  
  作者:尉腾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