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壳在扬州漆器平磨螺钿漆器中的重要作用

[日期:2025-06-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扬州漆器门类众多,工艺精湛,其中贝壳在多种工艺中运用,名称各不相同。本文重点阐述了贝壳在平磨螺钿工艺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扬州漆器 平磨螺钿 贝壳
  
  贝壳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远古时代贝壳作装饰既是身份高贵的象征,也是贵族首领用于赏赐、馈赠之品。贝类中的一种曾作为我国最早、最原始,且使用最广泛,最长久的实物货币。在我国文明史上也写下了浓浓的一笔,贝作为偏旁的字有:财、赠、资、贪、赏、贵、贡、贷、贸、购等等,文化寓意深刻。扬州漆器多种工艺离不开贝壳,文化创作中更是离不开贝壳。
  
  一、贝壳的化学结构和种类
  
  贝壳,泛指软体动物的外壳。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称为贝壳。
  
  贝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天生丽质,色彩鲜艳,坚固耐磨。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相对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
  
  贝壳的种类很多,但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单贝壳,比如海螺、田螺、五爪螺、马蹄螺 、凤凰螺、海蜗牛、海蛳螺、红螺、花宝螺、黄宝螺等。还有一类是双贝壳,比如扇贝、河蚌、黄蝶贝、白蝶贝、鲍鱼贝、虎斑贝、白玉贝、夜光贝、珍珠贝、七角贝、货贝等。
  
  二、贝壳在文化中的意义
  
  《说文解字》中说,“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说明贝作为中国最早的古代货币,使用年代是在周代发行钱币之前,到了秦代才彻底废弃用贝交易,全面通行钱币。从这个角度贝壳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同时消费者的认知度也很高。“画中有贝,家中有宝”的说法更是让贝壳制品的文化内涵大幅度提升。贝壳吸收日月霞光而形成的璀璨棱柱层和珍珠层更是增添了贝壳的艺术审美效果。清代诗人刘应宾的诗作中“螺钿妆成翡翠光”,更是赞叹了螺钿工艺所呈现出的如翡翠般华美的光泽与色彩,体现了螺钿工艺光而不耀、内敛有节制的独特魅力。
  
  三、贝壳在平磨螺钿漆器工艺中的运用
  
  制作平磨螺钿的选取的是生产三五年的河蚌壳,选择色泽纯净、明亮度好、底面较平、不闷不酥不裂、没有砂塘脏斑、结构紧密坚韧的蚌壳,除去黑褐色的角质层,磨成厚约0.1厘米,长约10厘米的鸭蛋形平片。制作中的难度主要是材料与画稿的匹配度:平磨螺钿产品以大件挂屏、中堂为主,而蚌片较小的特殊性,设计师在设计画稿时,会根据蚌片的特征通过树干皴纹、花瓣或者人物线条预先留下切稿的空间。
  
  采用硬螺钿平脱工艺的产品一般用于中堂、壁画,画面体积大,对于贝壳的体积要求大、成本低。河蚌壳体积大、经济成本低、来源广泛的特性从众多贝壳中脱颖而出,成为硬螺钿平脱工艺的首选材料。
  
  四、平磨螺钿工艺精品《紫气东来》的创作过程
  
  平磨螺钿《紫气东来》地屏,创作于2008年,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吕永林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贾海军共同设计,规格为360×38×228厘米。作品描绘了以紫藤为主体的花园景色,画面内容丰富,栖息在太湖石上的白鹇鸟面对朝阳,飞翔的一群绶带鸟,一簇簇盛开的牡丹花,满园春色,尽显吉祥富贵之意境。该作品曾荣获2008年度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漆花杯”精品奖评比的银奖。
  
  两位设计师非常熟悉贝壳的特征以及明白选料的注意点,大面积的紫藤花既避开了大块的贝壳需求,又减少了贝壳料“硬撞”带来的弊端。同时可以选取贝壳亮耳部分的光泽。制作过程中,白鹇鸟制作难度较大,无法完全选到合适的贝壳,最后采用将百蝶贝打成粉末,采用抛撒技法形成机理效果,后结合工笔画手法渲染而成。
  
  五、贝壳在扬州漆器运用中的发展趋势
  
  贝壳在扬州漆器中运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平磨螺钿工艺制作了大量的地屏、屏风、橱柜以及摆件,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除了平磨螺钿工艺之外,还有多种工艺也选取贝壳作为原材料。点螺工艺又称为“软螺钿”更是选取名贵贝壳,但常制作小而精致的摆件产品。宝螺镶嵌既对贝壳的颜色有较高要求,又对于贝壳的厚度有要求,制作出来的薄浮雕既有百宝嵌的立体感又有平磨螺钿的光泽。但是贝壳特别是海贝的珍贵稀缺、不可再生性越来越凸显,对于扬州漆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件优质的点螺产品和宝螺镶嵌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这种情况下,贝壳在扬州漆器中的运用必然朝着多工艺结合的方向发展。贝壳将起到衬托的作用,为整件作品增光添彩。
  
  如何把大自然的瑰宝更好地制作成艺术品呈现出来,如何把贝壳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对扬州漆器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长北 扬州漆器史[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2]韩锋 浅析贝壳在扬州漆器中的运用 《中国生漆》2018年第2期
  [3]王欢 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2009, (8):297-298
  
  作者:张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