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乱针绣;针法;色彩
一、乱针绣简介
乱针绣是中国传统刺绣的革新流派,由杨守玉女士于20世纪30年代在江苏常州首创。它突破传统刺绣工整排列针法的限制,以自由交叉、长短不一的线条模仿绘画笔触,将西方油画的光影、透视融入东方绣艺,开创“以针代笔、以线为色”的艺术刺绣新时代。针法乱中有序:看似杂乱的线条通过分层叠加(先铺底色,再逐层施绣),在交错中构建立体感。中西融合:吸收油画技法,用丝线表现明暗过渡、肌理质感,实现“远观为画,近视为绣”的效果。艺术表现题材广泛:尤其擅长人物肖像、风景油画等复杂题材,代表作《罗斯福像》曾作为国礼赠予美国。耗时极长:一幅精品需绣数百万针,耗时数月甚至数年,对创作者的艺术素养要求极高。2007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第五大名绣,与苏绣、湘绣等并列,被誉为“针尖上的油画”。
代表艺术家任嘒閒、孙燕云等将其推向国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收藏。乱针绣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场艺术革命, 打破绣画界限——使刺绣从装饰工艺升级为独立艺术载体。活化传统,证明古老技艺能通过创新焕发永恒生命力。
二、《秋色有香》的创作背景
《秋色有香》齐白石的写意花卉作品《秋色有香》(亦名《秋香图》《秋色秋香》),是其晚年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之作,融合了深厚的乡土情感、独特的审美意趣与革新性的笔墨语言。以浓墨泼写叶片(如秋海棠叶、残荷),重墨勾筋显其苍劲;花瓣则用饱和洋红或胭脂红直接点染,形成红黑、浓淡的强烈视觉对比,既鲜艳奔放又沉稳厚重。秋日花卉常以“残艳”示人(如半凋荷花、低垂秋海棠),通过枯笔赭石绘枝茎、淡墨皴擦顽石,突出秋意的清冷与生命的倔强。构图简练而意境深远,传递秋的静穆与丰饶。工笔草虫(蜻蜓),则形成“工写对照”——草虫精微灵动,花卉恣意挥洒,动静相生,深化“秋趣”主题。
凝练了齐白石大师衰年变法后的艺术精髓;以农民之眼捕捉自然真趣,以金石之笔重构写意传统,将平凡的秋日花卉升华为承载乡愁,讴歌生命的诗性符号。
三、《秋色有香》的创作技法介绍
这一幅绣品对于笔墨的浓淡、色彩的对比,用乱针绣虚实针法来表达写意画的意境,疏密有致,留白处似有秋风拂过,其中荷花花茎到莲蓬用比较粗的小短针交叉铺满来表达植物茎干的挺立又不失柔韧性,荷叶的叶脉用较粗的小短针顺着叶脉颜色从深到浅来表现,叶面的墨色表达深色处用比较长一点的短针和多种颜色相融,再渐变,把丝线劈成四丝,二丝,一丝慢慢延伸,让针脚绣成墨晕感觉,比较虚的叶子,丝线色淡,劈线二丝,一丝,用较疏的针脚,断断续续的线条表现,淡雅轻灵与周围相融合,荷花花瓣用比较粗的小短针交叉顺着走势渐变表达出明暗,花瓣里的莲心用打籽绣衬出立体感,作品左上角的蜻蜓用较粗很短的小短针勾勒主要部位,再用淡淡的丝线劈很细的丝若隐若现的绣入,感觉一只很轻巧的小昆虫跃于作品中。总之虚实乱针绣用疏密的针脚、断断续续的线条,再通过绣线的过渡,结合留白,形成视觉上的“透气感”,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个人感悟
常州乱针绣是近代刺绣艺术家杨守玉女士根据中国传统刺绣和西方绘画原理的相结合,开创了独特的“以针代笔,以丝线为丹青”的刺绣技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常州乱针绣与传统的绣法的“平,齐,细,密”不同,追求“乱中有序”,以“乱针”为基础,线条方向的长短疏密,看似杂乱,实则通过叠叠层层叠加来塑造明暗和色彩的过渡,一般最底层铺底把大色块都用丝线颜色用乱针交叉针铺垫,下一层用另一种颜色相融合,颜色与颜色之间再运用过渡色自然过渡,最后再精绣,再运用不同颜色再铺达到稿件的本来颜色,再利用画理笔触,布局,颜色要求,把原稿件表达出来。对各种题材的,都有独到的表现手法。
(一)常州乱针绣表现油画与摄影写实风格的人物作品针线自然,根据人物肌肤的肌理,针法很自然的转换,以素描绘画的原理绣出人物的明暗、交界线、高光、灰部、反光、投影。再与油画色彩的表达方式相结合。以丝线为色彩,层层叠加,利用层层的颜色相融合,绣出相应的色彩表达。
人物的服饰也根据不同材质的布料来表达效果,如果衣物厚实针法就大胆奔放,衣物材质柔软轻薄针法自然流畅,在叠加最后利用劈线来秀出衣服的轻盈感,随风飘动感。最后,乱针绣对于人物的气韵、气质、神态。有着独特的技法和艺术魅力,尤其眼睛,方寸之间要花费很多心血,颜色复杂多样,有的地方只要芝麻一点线,还要通过劈线,一丝甚至二分之一一丝,来表达出眼睛的深邃感,从眼神表达出人物的开心、忧郁、豁达等等。
(二)乱针绣对于风景的表现,透视感强,由远至近,由虚到实。对于风景的光影变化,花草树木,建筑,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花卉花瓣颜色表达一般使用交叉绣法利用颜色的渐变表达色彩的自然过渡,再由明暗,正反面走向绣出花瓣的立体感,灵动感。如果是满树花,也可以用打籽绣来表达。树木用粗线长针角交叉表现树皮粗糙的质感,用光影和色彩交融来表现树木的厚重生命力。大自然的树叶有很多形状,近景特写树叶一般根据走向用交叉针和颜色渐变表达,郁郁葱葱的树叶用交叉针或块面用交叉口表达,一般针法还根据树枝树叶随风的走向来表达植物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灌木丛一般根据植物走向针脚有粗有细、有实有虚、针线交叉、凌乱活泼、错落有致。建筑物一般近景针脚粗犷,远景轻盈,竖交叉、横交叉与乱针在相应的地面上灵活运用,绣建筑物一定要地基稳重,墙面立得稳,就是有破损感也要绣出稳重量,有斑驳的绣出斑驳感。
(三)乱针绣在国画,国画中的水墨画的表现。利用丝线的各种灰色系列的颜色,来表现水墨画与国画的意境。带灰的三原色,能表现出水墨的墨色,铺底针法可用乱针交叉,针线长短不一。景物可用丝线相融合来表达远近虚实,可用竖交叉、横交叉、斜交叉、虚实针法,三角针皆可。总的来说,远处针法的色彩,混合淡色灰色系,劈线来表达出细腻轻盈感,近处深色灰色系,再用淡色系渐变,达到水晕润色效果。国画相同,用各种颜色的灰色系列来表达出国画的水墨特点。
目前,由于乱针绣学习周期长,又要有点美术基础,面临着传承人才短缺的问题。完成一幅绣品需要一定的时间。相对辛苦,收入也不稳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从事这一行业,难以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在市场开发上也存在不足,一是价格高,群众消费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没有平台来展现,乱针绣都要靠口口相传让人知晓,好多老百姓都不知道乱针绣,虽然现在小视频很多,但关注的人也不多。现在虽然在开工作室的情况下,传授相关课程,但只限于体验,从头学习的人很少。虽然也在不断创新,可有时面临着知识面的不足的情况,也希望政府鼓励美术高校学生,与非遗项目相碰撞来激出灵感。也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支持乱针绣的发展,让这朵生命之花不断地传承下去。最后有一个小建议,有没有可能在技校或职高专门设立一个非遗班,请各行非遗老艺人授艺,让想学又有这方面悟性的孩子们来传承。
参考文献:
[1]李闯.中华乱针绣第一人杨守玉[J].档案与建设,2017,(08):39-41.
[2]姚紫薇,狄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以乱针绣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2):101-106.
网络资料:
[1]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青果巷印象(二)神针神品 乱针绣法,网址:https://tv.cctv.com/2016/11/16/VIDEuvhBuMfVqS8oA7oyc4um161116.shtml
作者:刘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