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雕吉祥题材的符号谱系与意蕴传承

[日期:2025-07-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本文从扬州玉雕以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 为准则,题材多取吉祥之意,分析扬州玉雕的吉祥如意、家和兴旺等七大类,涵盖龙凤、鸳鸯、寿星等意象,通过圆雕、透雕等技法,将祈福纳祥、仕途愿景等精神追求化为具象艺术,既承传统玉文化精髓,又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

  关键词:玉雕   吉祥

  中国琢玉工艺历经千年积淀,以 “东方艺术” 之美誉蜚声世界,而扬州玉雕作为其中典范,既传承传统玉器圆润浑朴之风,又以儒雅灵秀、新颖构思见长,其题材多取吉祥之意,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玉雕古谚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在扬州玉雕中体现为七大题材体系,每一类皆凝聚着先民对生活的热爱与精神寄托。

  一、吉祥如意类:天地祥瑞的具象化表达

  此类题材以龙、凤、祥云、灵芝、如意等为核心元素,勾勒古人对宇宙祥瑞的想象。龙凤呈祥作为经典纹样,龙踞九天、凤舞祥云,龙鳞以细密阴刻线雕琢,凤羽则用浅浮雕呈现层次感,二者环绕祥云纹,寓意高贵和谐,常见于玉璧、玉牌之上。如扬州博物馆藏清代 “龙凤呈祥” 玉插屏,以和田白玉为料,龙首上扬、凤喙衔芝,祥云纹随玉料弧度流转,尽显 “天工与人工” 的融合。

  福寿如意则巧妙融合蝙蝠、灵兽与灵芝:蝙蝠双翼以镂空雕技法舒展,翼尖微卷似振翅;灵兽取麒麟造型,鬃毛用短阴线刻画,与 “寿” 谐音呼应;灵芝菌盖以圆雕技法琢成如意形,菌柄缠绕祥云,整体构图紧凑而不失灵动。明代《天水冰山录》记载,权臣严嵩府邸曾藏 “福寿如意玉摆件”,其灵芝纹理细如发丝,蝙蝠翅膀透雕仅余 0.2 毫米,足见工艺之精。

  三阳开泰以三羊为主体,取 “羊” 与 “阳” 谐音,常配旭日纹。扬州玉雕中的三羊造型多呈跪卧状,羊角以螺旋纹雕琢,羊毛用 “短斜刀” 技法刻出层次感,背景旭日以浅浮雕勾勒光芒,寓意祛邪迎祥。清代李澄《扬州画舫录》提及,扬州盐商曾定制 “三阳开泰玉镇纸”,三羊首尾相接成环形,阳纹藏于羊身间隙,构思之巧令人称奇。

  二、家和兴旺类:伦理秩序的视觉符号

  该题材聚焦家庭和睦,以鸳鸯、并蒂莲、白头鸟等为意象。连年有余中,鲤鱼多取跃水之姿,鱼鳞以 “片刀” 技法琢成扇形,鱼嘴微张似吐泡,搭配卷曲荷叶 —— 荷叶边缘刻 “波浪纹”,叶脉以 “拉丝工” 呈现,茎秆缠绕水草,寓意 “富足永续”。扬州清代玉雕 “莲鱼玉佩” 中,鲤鱼身体呈 “S” 形扭转,尾鳍与荷叶边缘形成呼应,穿孔藏于鱼眼处,兼具美观与实用。

  鸳鸯戏水常以两两相依的造型出现,雄鸳鸯羽冠用 “立雕” 技法突出,喙部涂朱砂(古法制玉常用),雌鸟则以素面表现温婉。如扬州馆藏民国 “鸳鸯玉梳背”,两只鸳鸯浮于水波纹上,羽翼以 “压地隐起” 技法琢出高低差,水纹用细密短阴线排列,梳背边缘刻缠枝莲纹,既作装饰又加固梳齿。

  三、安宁平和类:心灵慰藉的物化载体

  以观音、佛、宝瓶等为题材,寄托平安愿景。平平安安图案中,花瓶多取 “荸荠瓶” 造型,瓶身光素以显玉质,瓶口微撇似含苞,两侧贴塑衔环铺首;鹌鹑蹲于瓶侧,羽毛用 “点刻法” 琢出斑点,喙部啄食灵芝,寓意 “瓶(平)鹌(安)如意”。清代《玉作图说》记载,扬州玉工制作宝瓶时,需经 “开料 — 掏膛 — 打磨 — 贴塑” 四步,其中掏膛工序要求内壁厚度均匀,最薄处仅 0.5 毫米。

  平安扣作为经典器型,外圆内圆的造型暗合 “天圆地方”,外圈打磨至 “镜面光”,内孔边缘倒圆以防剐蹭。扬州出土汉代 “出廓平安扣”,外沿雕螭龙纹,龙首探出圆环,龙身与内环形成虚实对比,孔径与环宽比例严格遵循 “黄金分割”,体现古人对形制美的追求。

  四、事业腾达类:仕途愿景的立体诠释

  以荔枝、鲤鱼、竹节等为题材。连中三元常以荔枝、桂圆、核桃组合,三者果实皆取圆形,以 “圆” 谐 “元”。扬州玉雕中的此类题材多作摆件,如清代 “三元玉镇”,荔枝以圆雕表现,果皮刻 “鳞甲状” 纹,桂圆壳薄如纸,核桃纹路深达 2 毫米,三组果实以藤蔓相连,藤蔓用 “活环” 技法制成可转动的链条,构思奇巧。

  鲤鱼跳龙门中,鲤鱼多呈腾跃之势,鱼鳍张开如帆,鱼尾翻卷似浪,龙门以 “镂空雕” 琢成牌坊状,匾额刻 “龙门” 二字,云雾纹用 “压地隐起” 技法表现层次。据《扬州玉器志》记载,民国时期扬州玉工曾制 “龙门玉插屏”,鲤鱼跃出水面部分采用 “俏色” 技法,利用玉料天然红色琢成火焰纹,寓意 “鱼化龙” 的升腾之势。

  五、长寿多福类:生命哲学的玉质表达

  以寿星、寿桃、松鹤为核心。寿星题材中,寿星额部高凸如半球,多用 “留皮” 技法保留玉料原色,面部皱纹以 “短阴线” 刻画,胡须分三绺用 “拉丝工” 琢出,手持拐杖顶端雕灵芝,杖身刻 “寿” 字纹。扬州馆藏明代 “寿星玉把件”,寿星衣纹用 “折叠式” 线条表现褶皱,衣摆处透雕蝙蝠,形成 “福在眼前” 的隐喻。

  松鹤延年常以仙鹤立于松干上,鹤羽用 “片刀” 分层雕琢,飞羽长而尖,覆羽短而圆,松针以 “攒尖式” 排列,松皮刻 “鳞片状” 纹。清代扬州玉工首创 “巧色松鹤”,如 “墨玉松鹤牌”,利用玉料黑色琢成松干,白色琢仙鹤,鹤喙与爪用红色玉皮点缀,色彩对比强烈。

  六、招财辟邪类:功利诉求的艺术转化

  貔貅与金蟾为热门题材。貔貅造型多取 “蹲坐式”,头大如虎,额刻 “王” 字,口张露齿,鬃毛分缕雕琢,背部刻 “钱纹”,尾部卷曲似灵芝。扬州玉雕中的貔貅讲究 “眼如铜铃、爪如铁钩”,如清代 “貔貅玉镇纸”,貔貅前爪抱铜钱,铜钱孔可穿绳,腹部刻 “招财进宝” 四字,底座琢海水纹,寓意 “财源广进”。

  金蟾多为三足,背部凸起如小山,刻 “钱纹” 或 “蝌蚪纹”,口衔金钱,金钱链条用 “活环” 技法制成可活动状。明代《雪涛小说》记载,扬州盐商曾以 “金蟾玉壶” 为礼,壶盖为蟾首,蟾口吐水注壶,壶身刻 “刘海戏金蟾” 纹,刘海衣纹用 “游丝毛雕” 技法,纤细如发。

  七、其他意象:生活智慧的多元投射

  白菜取 “百财” 谐音,菜叶用 “翻卷式” 雕琢,叶脉清晰如真,菜帮刻 “竹节纹”,寓意 “家世清白、财源广进”。扬州清代 “翠玉白菜”,利用翡翠青白二色,白处琢菜帮,绿处琢菜叶,菜虫伏于叶背,栩栩如生。

  牡丹以 “层层叠瓣” 技法雕琢,花瓣边缘翻卷,花心用 “打洼” 技法琢出花蕊,常配蝴蝶纹,如扬州 “牡丹玉牌”,牡丹占据牌面三分之二,蝴蝶停于花瓣,翅膀用 “透雕” 呈现虚实感。

  葫芦取 “福禄” 谐音,多作连体造型,大葫芦在下、小葫芦在上,藤蔓缠绕,如扬州 “子孙万代葫芦”,藤蔓刻 “回纹”,葫芦表面琢 “婴戏图”,寓意多子多福。


  扬州玉雕的吉祥题材,以“玉必有工,工必有意”为创作圭臬,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凝练为七大主题体系:从龙凤呈祥的天地礼赞、莲鱼戏水的家业愿景,到松鹤延年的生命哲思、貔貅招财的功利隐喻,每一类题材皆通过精湛的刀工与巧思的构图,赋予玉石以深厚的文化魂魄。


  作者:陆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