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设计;水平壶;陶刻艺术;佛禅文化;形制美;精神意境
一、《水平壶套组》创作主题
这件作品由一壶、一杯、一盘组成,壶是水平壶,盘既是茶盘也可作装饰挂盘、台盘,壶、杯、盘三者都用陶刻进行装饰。水平壶得名于“入水不倾”的绝技,后成为一式,这把壶的造型同经典的水平壶造型略有不同,壶底平而实,体宽,弯流前出,圈耳把温和舒适,前后之间跨度较大,大口宝盖,整体显得趋平虚扁,带有“稳”的气质,与“水平”这一壶式的主题相呼应,壶面刻“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是佛家的一句谚语,大意是追求内心的平稳从而不会迷失,其意与“水平”之概念相衬,属于相互映衬的关系。茶杯为圆形大口杯,上刻“花开见我”这同样意为不要迷失自我,茶壶和壶杯两者本就结合紧密,在陶刻装饰层面又带来了意蕴的融合;紫砂盘的盘面则陶刻了一位小沙弥,取幼童之相亦是为了凸显内心的纯粹,整套作品的造型和装饰所呈现的意蕴内涵都围绕内心的平稳来进行表达,形与韵相辅相成,让人深切感受到其所传递的情感。
二、形制与文化内涵
《水平壶套组》是一套融器型、装饰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紫砂作品,由一壶、一杯、一盘组成,既可作日常品茗之用,又具观赏陈设之美,其设计构思与艺术表达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视觉张力,这类作品在紫砂陶器的发展历史中被统称为“文人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被称为主流三家,三者的核心理念各不相同但在文化影响力上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多年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文化审美上的共通。该作品以“水平壶”为主题,围绕“内心平稳”与“佛意禅思”的概念展开造型与装饰构思,三件器物在形制上互为映衬,在陶刻内容上彼此呼应,整体营造出一种含蓄深远的艺术氛围。
其中的主壶为经典的“水平壶”变体。水平壶本身源于古代制壶匠人的技艺追求,以“入水不倾”为名,其独特之处在于重心平衡、造型稳健,成为紫砂壶中结构对称与工艺精度的代表。这类“玩器”是历史上中国工匠追求技艺巅峰的代表之一,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类追求及需求逐渐被淡忘,唯有概念及外形广为人知,这件作品在继承传统水平壶形制的基础上做出了富有现代气息的调整。其壶身趋于扁平宽阔,底部平实沉稳,增强了器物的“地气”,象征“安如泰山”。壶的圈耳把设计得温和舒适,体量稍大,横向跨度明显,使得提握之时不仅顺手而且体现出一种包容与宽厚。壶流为自然弯曲前出式,线条流畅,与整个壶体的平稳重心形成协调的视觉平衡。壶盖采用大口宝盖式设计,盖面宽而平整,与壶身形成稳重和谐的呼应,使壶整体显得庄重安定,极具“稳”的气质,这种造型特征本身便契合了“水平”一词在视觉与精神层面的多重意涵。
壶身陶刻内容“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来自佛家禅宗语录,言简意深,是对修行者“见性成佛”思想的精炼表达,强调不执于相,不迷于心,而达于清净自在之境。这句话刻于壶身,使器物本体不再只是日常工具,更成为精神象征的载体。在中国文化中,于日常用器上刻大道理,发人深省是一种文化习惯,以求无声而振聋发聩,无为而时刻自省。加上文化感十足的陶刻装饰,则书文同载,大大提升了器物本身的价值。这件作品的陶刻技法以线为骨,轻重、粗细之间的变换生动演绎出文字的韵律美,同时通过笔意线刻传递出佛禅气息,为壶增添静谧庄严的文化氛围。
与壶相配的一只茶杯为大口圆杯,造型简约开阔,寓有“包容”与“敞亮”之意,杯身刻“花开见我”四字,同样取自禅宗语境。该语出《无门关》,意在强调开悟之际见到的并非佛、法,而是本真之我,提醒人们在纷繁之中保持内心纯粹、心如明镜。这种装饰内容使得茶杯不仅是承载茶汤的器物,更成为承载哲思的载体,与“即心即佛”的壶语构成完整的思想张力,表达出壶与杯之间的精神连贯。
而壶盘则进一步升华了整套作品的文化叙事。此盘既可作茶盘承接壶杯,也可立作挂盘,作为陈设艺术品观赏。盘面采用陶刻技法雕绘出一位小沙弥形象,面容稚嫩纯真,神态恬静安然,配以飘逸竹影与莲叶装饰,画面如同浮现一卷简净的水墨画。小沙弥之形象寓意内心的回归与初发之善,其稚子之相在审美上也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与灵性,进一步将作品从器物延伸至“人”的内心状态之表达,使整套作品的情感内涵层层递进,最终回归至“初心”的表达。
从整体而言,《水平壶套组》通过三件作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器-言-意”系统。壶体的稳重,杯体的敞亮,盘面的童真,结合陶刻文字与图像装饰,共同营造出一个“形中见静、静中有禅”的文化空间。其工艺不仅表现在器型与陶刻的技术层面,更在于能调动观者对于内心世界、人生哲理的深层共鸣。这种从器物出发,到文化叙述的艺术方式,是当代紫砂艺术追求“物我合一”的典型体现。
紫砂工艺塑造器物所承载的文化意象,不仅是一种艺术语言的创新,也是一种对当代人心灵状态的关注与抚慰。《水平壶套组》在形与意、静与动、器与人之间构建了深刻的联系,让中国文化浸润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弘扬光大,源远流长。
结语:紫砂《水平壶套组》借用“水平”之形,寓意内心的平稳与持守,陶刻禅语与图像,则以简驭繁、以静传意,构建出当代紫砂创作中难得的精神空间。在传统制壶逻辑的基础上,将哲思内涵与器物造型高度融合,使“形”不止于形,“意”超越于器。这一作品不仅回应了现代人内在心灵对静谧、和谐的追求,也为当代紫砂艺术的语义表达提供了更宽广的路径。可以说,《水平壶套组》是传统工艺美术向当代精神文化延展的有力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明. 紫砂艺术中的哲学意蕴研究[D]. 苏州大学, 2018.
[2]徐建国. 紫砂壶造型艺术研究[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
作者: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