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材质・寓意:碧玉梅瓶《报喜》的创作方法论研究

[日期:2025-07-0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碧玉作为玉雕创作中的新宠,因为其独特的材料特色,给予玉雕艺人以更多的创作空间,但对材料的把握难度亦是增大,需要运用更多的巧思加强对工艺的领悟和对材质创作的运用。本文从作品《报喜》出发,从器型・材质・寓意等方面分析了在该作品创作中的心得体会,以期对同行在相关作品创作方面提供一点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碧玉 俏色巧雕  梅瓶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作为行业内最高规格的工艺美术盛会,不仅是全国工美同行交流作品,展示创作的综合平台,也是全国工艺美术展示整体行业发展的盛会。2022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南京召开,非常荣幸,在琳琅满目的玉雕作品中,由本人创作的碧玉梅瓶《报喜》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评比的银奖。这件作品作为本人精心创作的一件作品,以碧玉为基材,在器型、材质、寓意等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构思,创作也是几易其稿,最终创作成功,获得了专家和行业的认可。

  一、典雅端庄,尽显器型之美

  碧玉梅瓶《报喜》的造型,有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典雅之美。它整体线条流畅自然,瓶身修长而挺秀,比例协调得恰到好处。从瓶口到瓶底,每一处曲线的变化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律,仿佛是一首无声的乐章。

  瓶口较小且微微外撇,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精巧而别致,既展现了一种含蓄之美,又为整个梅瓶增添了一丝灵动。瓶颈部分修长而挺拔,宛如少女的脖颈,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以一种向上的力量感,仿佛在向上伸展,追寻着某种美好的事物。瓶身部分丰腴饱满,曲线柔和,却又不失端庄稳重,如同一位仪态万方的佳人,展现出优雅与大气。瓶底则平稳厚实,为整个梅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它能够稳稳地站立,体现出一种沉稳与安定。

  这种造型的设计,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多次精心构思和打磨。为了更好地创作该件作品,我们多次观摩不同器皿的造型,最初选择了炉瓶器皿作为创作的题材,主要是为了突出材质美。但在实际创作中,材质有着它独特的不可控性,因此在考察设计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瓶型以后,包括带盖子、壶口等,传统的器皿造型无法克服作品中的黑色运用,因此几经选择,最终它借鉴了传统梅瓶的造型特点,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升华。传统梅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其造型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经典的美学符号。而碧玉梅瓶《报喜》则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使它既具有古典的优雅,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巧夺天工,俏色巧雕展创意

  碧玉梅瓶《报喜》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独具匠心的俏色巧雕创意。碧玉本身的颜色丰富多样,有着深浅不一的绿色,还有一些天然的纹理和色泽变化。工匠们巧妙地利用这些材料的特点,将其转化为作品中的独特元素。

  在梅瓶的肩部,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喜鹊和盛开的梅花。喜鹊的羽毛部分,工匠利用碧玉颜色较深的部分进行雕琢,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雕刻技巧,将喜鹊羽毛的质感和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微风拂过,羽毛便会轻轻颤动。而喜鹊的眼睛,则选取了碧玉中最为晶莹剔透的一小块,进行精心打磨,使其犹如两颗黑宝石,炯炯有神,赋予了喜鹊以生命的活力。最为巧觉得是在喜鹊的头部,将原本的黑色内容雕刻成头部造型,既符合了传统鸟类造型和色泽上的需要,同时也将材料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材料的浪费,极大地保存了原石在色彩和体量上的原貌,将作品塑造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梅花的雕刻更是一绝。工匠们利用碧玉中颜色较浅、质地温润的部分,雕琢出形态各异的梅花。有的梅花含苞待放,小巧玲珑,仿佛在积蓄着力量,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有的梅花则尽情绽放,花瓣层层叠叠,细腻而柔美,展现出梅花的娇艳与风姿。梅花的枝干部分,工匠巧妙地利用碧玉的天然纹理,将其雕琢成蜿蜒曲折的形态,仿佛是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树,坚韧而富有生命力。

  这种俏色巧雕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他们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独特感悟。他们仿佛是大自然的知音,能够读懂碧玉的语言,将其内在的美挖掘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其转化为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三、挑战重重,解析梅瓶造型玉雕难度

  在玉雕创作中,梅瓶造型的雕琢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首先,从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方面来看,要找到一块适合雕琢梅瓶的碧玉材料并非易事。梅瓶造型对材料的完整性和尺寸要求较高,需要一块足够大且质地均匀、瑕疵较少的碧玉原料。然而,天然的碧玉往往存在着各种纹理、裂纹和杂质等问题,这就需要工匠在选材时具备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准确判断材料的优劣,巧妙地避开材料的缺陷,最大程度地利用材料的优势。

  在雕琢过程中,由于梅瓶造型线条流畅、曲线变化丰富,对雕刻工艺的要求极高。工匠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雕刻工具和技法,如圆雕、浮雕、阴刻、阳刻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以确保每一处线条都能够流畅自然,每一个曲面都能够圆润光滑。在雕刻瓶身的曲线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线条生硬、比例失调,从而影响整个作品的美感。而且,梅瓶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也需要精确把握,无论是瓶口、瓶颈、瓶身还是瓶底,都需要在尺寸和形状上相互协调,才能展现出梅瓶造型的独特魅力。

  此外,梅瓶造型的玉雕还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平衡。作为一件玉雕作品,它既要具备观赏价值,又要考虑到其作为容器的基本功能。在雕琢过程中,工匠需要在保证瓶身厚度均匀、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展现出梅瓶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这就需要工匠在设计和雕刻时,充分考虑到力学原理和工艺可行性,进行精心的规划和巧妙地处理。因此,在创作中,作者也是小心翼翼,综合运用多种雕刻技法,保证了作品胎体的厚度和造型的完整性基础上,掏空瓶体内部的同时,保证作品的通透的同时还需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观看整件作品,保证了玉石的美好和造型的完整,在灯光的照射下,玉瓶泛出温润的光泽,一如碧玉带给人以一种平和、清透、不张扬但是又美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四、作品承载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碧玉梅瓶《报喜》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评比的银奖,获得了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有专家认为该作品承载着丰富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值得好好地分析和挖掘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碧玉材料的运用上可以给予新的解读与拓展,从更多的角度去进行分析,获得不同角度的评价与定位,提升该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艺术角度来看,它是玉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了当代玉雕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其独特的造型、精妙的俏色巧雕以及对工艺难度的挑战与突破,都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文化层面,梅瓶作为中国传统瓷器造型的一种,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梅瓶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于插花、陈设等,象征着高雅、纯洁和吉祥。而《报喜》作品中,喜鹊和梅花的组合,更是寓意着喜上眉梢、吉祥如意,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玉雕技艺相结合,使古老的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碧玉梅瓶《报喜》以其典雅的造型、精巧的俏色巧雕、艰难的创作过程以及丰富的艺术文化价值,成为玉雕艺术中的一件珍品。它不仅是工匠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对中国传统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在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报喜》这样优秀的玉雕作品问世,为我们展现出玉雕艺术的无限魅力和广阔前景。作为作品的创作者,个人也从作品中收获很多,对今后的创作指导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罗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