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艺术;紫砂壶;南枝壶;传统文化;艺术手法;经典意蕴
一、引言
作为多年的紫砂创业者,随着手工文化的逐渐没落,越来越多的机器在取代人工,紫砂行业的荣光也不复从前。但是依旧有一大部分紫砂从业者在坚持手工创作、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敬。笔者在创作这件紫砂壶作品《南枝壶》时,是受到了”南枝虽有鹊,夜久莫飞难。”这一句诗词的启发,将“南枝”这一意象融入到了紫砂壶之中,紫砂壶本身又是可以携带在身边且长期使用的茶具,紫砂艺术本身就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笔者希望能将思乡之情融入紫砂壶作品《南枝壶》这件实用之物之中,让每一个游子随时都能想起家乡,感受到家乡的温暖,知道无论身处何方,家永远是自己的底气与归宿。
二、创作背景
紫砂艺术的兴盛可以追溯到近千年之前,起源于北宋时期,一直传承至今紫砂之火依旧旺盛。北宋诗人梅尧臣诗句“紫泥新品泛春华”中的“紫泥”即早期紫砂器出现的证明。紫砂艺术源于江南水乡,陶都宜兴是紫砂艺术的起源地,也是最能代表紫砂艺术骨子里那一抹书生气、务农暖意的一部分。
宜兴之所以闻名于紫砂艺术,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联系。泥料一向是制作一把紫砂壶最为重要的部分,宜兴盛产紫砂泥料且泥料品质极佳,被誉为是最好的紫砂泥料原产地,每一位紫砂大师最为得意的作品泥料也一定是来自于宜兴的泥料,其在紫砂界的地位可想而知。由于紫砂泥料源于自然,人类对于开采了近千年,因此纯正的宜兴紫砂泥也十分稀缺,现已无法再开采,因此用出产于宜兴泥料制作的作品更是珍贵。
紫砂壶作为紫砂艺术之中最经典也是最为人熟知的部分,从古至今紫砂壶在人们生活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中国人爱饮茶的习惯是深入骨髓的,茶是每日生活必备,因此茶具更是重要。紫砂壶作为茶具已经伴随了中国人无数个春秋,其实用价值不用过多赘述。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无数紫砂壶都得到了大家的珍藏,在拍卖场上的价格更是十分高昂。紫砂壶自身就是艺术与文化融合的产物一把优秀的紫砂壶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制作者的哲学思考与情感表达。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南枝壶》便是基于以上所有经典浓缩的产物,是对传统紫砂壶的致敬,更是对当代紫砂艺术的一种诠释。
三、紫砂壶作品《南枝壶》工艺结构
笔者在上文曾经谈到,紫砂泥料对于一件优秀紫砂壶作品的重要性,笔者在制作这把紫砂壶作品《南枝壶》之初,就对泥料进行了一番挑选,最终决定采用了青色段泥作为原材料来进行烧制。段泥本身的质地十分细腻,也是最为常见的泥料之一。烧制前质地柔软,方便刻画造型,经过烧制后表面光滑,会透出一种淡淡的光泽感,低调沉稳间不失一份优雅从容。青色段泥顾名思义就是在色彩上与传统的泥料有点差别,青色往往给予人一种青色、生冷之感,在烧制过后青色段泥的冷调减少,多了几分暖意,这也与笔者想要表达的中心主题思想十分的契合,思乡之情就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感受,做到了真正的相呼应。
从造型艺术出发,这件紫砂壶作品《南枝壶》可谓是传统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外观造型秉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思想,将传统的方器与圆器进行了融和,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把壶的壶身分为了四个块面,但是整体的线条却是顺滑圆润的,将圆器的可爱、生动发挥的淋漓尽致。四个块面的分割十分清晰,线条感十足,将传统方器的利落之感进行了呈现。从上至下呈现出一个缩小的趋势,这与传统的圆器不同,在整体上看上去会特别的灵动,不会像圆器那么的笨拙。在壶把与壶嘴的设计上笔者也下足了功夫,壶嘴纤细修长,出水十分的流畅,水流也如山川小溪一般的灵动;壶把的设计与壶嘴如出一辙,保留了传统的造型,加上了枝干的细节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与壶身的衔接十分的流畅,也将“南枝”这一意象有始有终的具象化的方式融进了作品之中。
这件紫砂壶作品《南枝壶》之上的艺术装饰也十分有特点,通过刻绘的手法将“南枝”这一意象展开进行了叙述。紫砂壶本身就是艺术的承载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等等都能在紫砂壶之中找到独属于他们的痕迹。陶绘在紫砂壶诞生之初就有记载,被认为是“锦上添花”的一门艺术,也被认为是依附于紫砂壶而存在的。历经几百年几千年的发展,陶会这门手艺也早已自立门户,成为了与紫砂艺术同样重要的存在。如果说紫砂壶的造型是基础,那么陶绘就是让紫砂壶赋有生机的唯一途径。陶绘,顾名思义就是在陶器上作画,以陶为纸,以刻刀为笔,这对于作者的艺术工艺是十分看重的。这不仅是对于绘画、书法的要求,也是对于其多年来以刀为笔的考验。刻刀并没有笔那么好掌握,每一刀的深刻与转折都关系到了整件作品的成型,下刀即无悔。笔者在这件紫砂壶作品《南枝壶》上,绘制了一幅松树图,细节处更是不放过。仔细放大看,能看到松针的细节都被完整地进行了刻绘,成千上万笔的下刀,造就了这一幅仿若真正置身于园景之中的美丽画面。每一个枝叶都与枝干融合得十分完美,就像是从壶身之中生长出来一样,十分的和谐,似乎已有一种共生之感。枝条相连,盘根错节,仿佛就像是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复杂难以言说,但是那一抹思念却永远存在。
四、紫砂壶作品《南枝壶》内在意蕴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含蓄克制的,不管是仕途中谦虚做人,从不行事高调,抑或者是在表达情绪上的克制与含羞,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情感。笔者此次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南枝壶》也是将这一种克制与含蓄发挥到了极致,选取“南枝”作为这件作品的主题意象,在壶把、壶嘴、壶钮甚至是壶身的艺术画面上进行了融合,虚实相生,希望能够通过作品的造型语言与艺术语言来进行发挥,表达出“南枝”自古以来就代表的那一种思乡之情,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
其实现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家乡,去往别的城市甚至国家工作生活,虽然可能已定居他处,但是心中的那一份对于家乡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间而转移的。笔者将这一种复杂的情感倾注到复杂的紫砂艺术之中,繁杂之中更能承载这一份情感。当我们身处异乡,抑或者是家乡的回忆早已褪色,但是只要你在使用这把《南枝壶》饮茶之时,那一股浓郁却又克制的思乡之情就会随着茶香一起围绕着你,从不离去。
五、结语
这把紫砂壶作品《南枝壶》倾注了笔者多年来的心血,也展现出了笔者毕生对于紫砂艺术的追求与热爱。每一刀每一笔,不仅是笔者对于紫砂艺术认知的展现,更是情感的体现。笔者也希望能够借这件紫砂壶作品《南枝壶》与更多紫砂爱好者开启情感上的交流,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到紫砂艺术的魅力以及紫砂艺术作为多种和合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性。在未来,笔者也会继续在紫砂行业投入自己的热爱,将这一门古老传播却又在不断地更新迭代的艺术进行传承,让更多人爱上这一门克制含蓄却又奔放热情的艺术!
作者: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