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艺术;紫砂壶;方器;梨形壶;工艺造型;艺术造诣;文化内涵
一、引言
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从最初再为普通不过的茶具,到现如今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其变迁史是十分复杂且多元的。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经典的紫砂作品,其构成了独特的类别与分支,被世人所熟知与沿用。光器、花器与仿生器是其中最大的三个分支,在这其中光器的占比最大,也是最常见的紫砂造型。笔者此次创作的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便是以此为基础,对“梨形”这一经典器形进行了再创作,想要探索方寸之间更多的可能性。梨形壶也是光器中非常经典的造型之一,其流畅饱满的曲线线条被世人所追捧。笔者此次将“六方”的造型进行了结合,将方器所代表的几何美与圆器的圆润进行了碰撞,十分令人所向往。
二、承古立新——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的创作背景
众所周知,紫砂壶的造型数不胜数,世世代代的紫砂创作人们贡献了无数经典的器具造型,沿用至今依旧经典流传。在所有的造型之中,就要数圆器最为经典。无数紫砂大师偏爱圆器,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经典的圆器,时至今日仍被无数人崇拜与模仿。笔者此次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就是以圆器中经典的梨形壶为原型进行了创作。梨形壶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造型深受当代百姓们的喜爱,传统的梨形壶造型是以梨为原型进行仿生创作,形态十分的优雅饱满,重心下沉,让整件作品看上去十分的稳重又不失可爱灵动。笔者在创作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时,将传统方器的设计思路融入了作品之中,将传统方器的挺括有力进行了中和。
其实方器与圆器的结合在前人的作品中也不在少数,僧帽壶就是最好的佐证。笔者此次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就是想要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进行一次个性化的探索,希望能将方圆相生的理念进行诠释与再创。
紫砂壶的特点在所有的传统艺术品中独树一帜,紫砂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集于一身,造就了紫砂壶现如今的地位。对于紫砂壶来说,其最根本的价值就是作为茶具二村中,中国人爱喝茶,生活中也离不开茶,因此紫砂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是极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也从单一的实用器具,逐渐转化成含有艺术属性的艺术品。历经千年的发展,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让紫砂艺术愈发完善、愈发繁荣。
三、匠心营造——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的工艺创作与艺术装饰
谈到紫砂壶,相信大家一定会联想到一个地方,那就是江苏宜兴。自古以来,紫砂壶就被文人雅士所热爱与推崇,因此紫砂壶本身就自带一种文学艺术气息。在紫砂壶最初诞生之际,也就是北宋时期,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南移,现如今的江浙沪一带十分的繁荣,这也是宜兴成为陶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之一。回归到宜兴本身,宜兴本身就受到了大自然的眷顾,成为了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之一。自然的丰富矿产,让宜兴的紫砂泥料举世闻名,产自宜兴的泥料有独特的透气性,正是这种独特性成就了紫砂壶的发展与盛行,让本就酷爱饮茶文化的中国人拥有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的茶具,也就是紫砂壶。紫砂泥料的选择也十分的考究,紫泥、底槽清、段泥等等每种泥料都有自己不同的属性。笔者在创作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时,选择了紫泥作为基础的泥料,考虑到紫泥的色泽在烧制过后会显得更为稳重与大气,符合设计的想法与思路。其泥质十分细腻,烧制过后表现会呈现出独特的光泽感,且其本身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不易形变,更能展现作品最初的造型。同时,考虑到六方需要在烧制前进行捶打,这也是保证泥片紧实且不开裂的基础。
在创作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时,其外观造型是整件作品的重中之重,如何将传统圆器与方器进行拼接是十分考验笔者的功底的。六方实际是将六块相同的紫砂泥片进行拼接,通过人工裁切与镶接方可成型,这就是“镶身筒”的过程,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的最终成型也展现了纯手工的传统魅力。
整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的造型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壶身将梨形壶原有的圆润饱满与六方造型的硬朗挺括进行了结合,壶身又有六方棱角分明的块面,又有圆器该有的曲线美。壶身六个块面拼接的线条就展现了圆器的柔美之感,从上而下呈现出流畅饱满的流线型曲线,又展现出了丰富的立体层次。壶嘴与壶把也延续了方圆结合的设计质感,壶嘴采用了传统三弯流的设计,壶把也采用了传统的耳形设计,保证它们与壶身的衔接自然,而且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两处的设计也与壶身的棱线相呼应,走向十分的相似。壶盖的设计也与整体做到了真正的统一,壶盖也设计成了六面的造型,与壶身的六面完美对接、浑然一体,壶盖与壶身的衔接处严丝合缝,仿佛就是一个整体。壶钮也在传统球体的基础上融入了六方的造型,与壶身的造型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也起到了一个点睛之笔的作用。整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的造型的各个细节做到了有机统一,首尾呼应,圆器的可爱灵动与方器的几何理解进行了结合,整把紫砂壶;理性的同时而触感温润。
在壶身上,笔者也进行了简单的艺术装饰。在传统紫砂装饰手法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陶刻,这也是最考验创作者艺术功底的技巧,不仅是对于雕刻的考验,更是对于书法、绘画艺术功底的考验。笔者在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上采用了陶刻的手法,以刀为笔,采用了传统书法的样式进行了装饰,将笔锋、转折都刻绘的十分到位,造型简约搭配上干净利落的书法作品,让整把紫砂壶的文化气息与艺术内涵都得以升华。
四、道法合一——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方圆”二字的出现比例是极高的,“天圆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都是老祖宗传下的话语。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也是对于“天圆地方”的再一次诠释。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之中,对称以及线条感组合是十分重视的。对称即一种美,在许多传统的艺术作品之中也多有印证。在这件作品之中,六方的棱线被视作“直”,壶身梨形的部分被视作是“曲”,两者在整件作品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让整体的观感得以加分,富有节奏感与视觉张力。
五、结语
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是对于传统紫砂艺术的致敬,更是一种对于当下紫砂艺术发展的展望。经典咏流传,这一句话是亘古不变的,经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传承。哪怕是几百年前的紫砂壶作品,我们依旧能从中窥探到紫砂艺术的魅力以及当时当下古人的心境。笔者通过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想要将新旧进行一个结合,在紫砂壶古朴、典雅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思维,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产物。紫砂艺术发展至今,离不开每一位从业者的努力与坚持,笔者在此也是希望能通过这件紫砂壶作品《六方梨形壶》向各位致敬,正是有了我们每一位热爱紫砂艺术的创作者们的坚持,紫砂艺术才会依旧熠熠生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书写着自己的名字,能让更多人了解紫砂、爱上紫砂!
作者:匡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