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壶;紫砂艺术;石泉壶;艺术装饰;陶刻;文化内涵
一、引言
紫砂艺术是茶文化衍生出来的分支,最初作为实用的茶具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茶具的需求不仅仅停留于是否好用,也越来越重视其艺术价值以及文化的内涵。因此,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思想与创作投入其中,使紫砂壶更具有艺术价值,也被赋予了情感的寄托。笔者此次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石泉壶》就是对于经典的致敬,近代紫砂大师谭泉海大师会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之上落款“石泉”二字,因此而闻名。笔者也是在这件紫砂壶作品之上运用了谭泉海大师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陶刻手艺,将其内在文化进行了诠释。同时,也是在经典光器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装饰的手法,将国人的含蓄与内敛进行了展示,也展现了紫砂艺术独有的魅力。
二、紫砂壶作品《石泉壶》的创作背景
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石泉壶》其实十分的简约明了,唯独在装饰的部分进行了重点的打造,整体造型是以光器为主,展现了大道至简的一种美。光器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明代的供春,逐渐发展,时大彬等大师也创作数不胜数的光器作品,历经百年的洗礼,光器已经成为最为经典的紫砂壶造型之一,也成为了最考验创作者功底的一种方式。光器的外观造型十分的简单,摒弃了瓷器类繁复的装饰以及华丽的色彩线条,真正回归到了紫砂泥料的本身,展现的是紫砂泥料烧制过后最为朴素的那一种魅力。造型上是依靠点线面来构建了属于紫砂壶的几何美感,所以创作者的功底也会在块面的衔接、线条的走向以及最后成品所表达的气韵中进行呈现。所谓“光器”,强调的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这其实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也十分的常见,往往被称为“留白”,这种方式往往能给予人们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也有中国人骨子里的谦虚、低调十分的吻合。光器是最早出现的紫砂造型,也是占比最大的一个类型,这也与茶道文化的内在息息相关。饮茶的习惯早已深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人爱茶饮茶,甚至每日都离不开茶,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远远悠久于紫砂艺术。茶文化带给人的纯粹、平和之感,也与光器的简约内敛十分相符,从不喧宾夺主,只会在我们品茗时默默陪伴,起到自己的作用,给予人一种平静与从容,笔者相信这也是历代文人雅士与茶人对光器情有独钟的一大原因
笔者此次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石泉壶》也正是如此,笔者将自然万物的宁静与祥和浓缩进了作品《石泉壶》之中,这是一种对于传统的延续,更是对于一种当下文化的探索,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人们更需要这样一把朴素又不失情趣的紫砂壶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
三、紫砂壶作品《石泉壶》的造型工艺
如果说紫砂壶造型决定了其艺术价值与属性,那么紫砂泥料可以说是决定了紫砂壶的一切。紫砂壶之所以能有现如今的地位,这与紫砂泥料的独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负盛名的紫砂泥料就是产自于江苏宜兴,江南水乡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促成了宜兴紫砂泥料的品质与价值,随着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宜兴泥料的产量也断崖式下降,因此其珍稀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好的泥料决定了一把紫砂壶的一切,笔者此次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石泉壶》也正是如此。笔者选择了产自宜兴的底槽清泥料,这种泥料久负盛名,是无数紫砂大师的心头好,制作的紫砂壶作品也深受世人的喜爱与追捧。底槽清,顾名思义其泥料纯净度与质感是极佳的,烧制过后紫砂泥料会呈现出略微发青的颜色,整体看上去还是十分的红润饱满,色彩十分的端庄和谐。这件紫砂壶作品《石泉壶》表面肌理十分光滑,在自然光下呈现着独特的光泽感,摸上去更是温润如玉,十分惹人喜爱。底槽清这种泥料的透气性极佳,十分适合用于制作茶具,这能保证茶香得到最大程度的扩散,品茗时仍能感受到茶香环绕,更具有意境之美。
从造型出发,笔者在上文也提到了,这件紫砂壶作品《石泉壶》是以光器为基础进行的创作,笔者采用了拍打块面的方式进行了纯手工的制作。壶身是经典的井栏壶,也是紫砂大师陈曼生的代表作之一,原型是旧时水井旁的围栏。壶身呈现出一个圆柱体的造型,壶身的线条十分的流畅,在曲线的基础上也更加有线条之感,让整件紫砂壶作品具有灵动感的基础上也不失端庄稳重之感。壶嘴采用了一弯流的设计,壶嘴微微向下与流水的趋势相吻合,也保证了使用过程中出水顺畅利落,实用性满分。壶把则是采用了最为经典的耳状设计,没有过多的装饰,经典简约的壶把十分有韵味,手握时也十分的舒适。壶身与壶盖衔接之处笔者做了一个小小的设计巧思,做了一个壶肩用于过渡,这样又能增添整件作品的层次感,又能让过渡的部分十分的自然流畅,可谓是一举两得。壶钮往往被视作是点睛之笔,笔者将壶钮设计成了扁平的造型,与棋子十分的类似,壶钮的造型与壶身进行遥相呼应,同时大小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整件作品做到了虚实相生、有机统一,将光器的“大道至简”发挥到了极致。
三、紫砂壶作品《石泉壶》的装饰手法
紫砂壶从最初作为实用茶具注重其实用价值,慢慢演变为艺术属性与实用属性结合的一件作品,这其中少不了对其他的艺术手法的学习与借鉴,所以紫砂的装饰艺术也就应运而生。
像被我们所熟知的陶刻、堆绘、陶绘等等,其实都是从其他已有的艺术形式演变而来的,所以这对于创作的艺术功底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笔者此次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石泉壶》采用了陶刻的手法,这也是对谭泉海大师的一种致敬与尊重。陶刻,顾名思义就是在陶器上进行雕刻,雕刻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法与绘画,还有许多是从自然界演变而来的画面,这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种装饰手法。实际上,陶刻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仅仅是对于雕刻手法的掌握,更是对于绘画、书法功底的一种考验。以刀为笔,在陶器上进行刻绘,真正需要做到下刀无悔的程度。笔者此次是将书法作品以陶刻的形式呈现在了这件紫砂壶作品《石泉壶》之上,通过细节可以看出笔者对于笔锋的转折、书写的干净利落都十分有考量,呈现在作品之上的装饰画面十分的刚劲有力,这也为素器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画面也更为舒展。茶中秋江这一幅装饰作品,与正件紫砂壶作品《石泉壶》相辅相成,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给人带来一种平和之感,更有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氛围。
四、结语
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石泉壶》是融入了笔者对于紫砂艺术的热爱与心血,造就了这一件作品。创作这件作品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的一种延续,这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展望。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很少有机会真真正正地静下心去欣赏生活、感受世界,笔者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件紫砂壶作品《石泉壶》为世人带来一抹平和与安稳,夏天也即将过去,独属于紫砂的秋意也在等待你的探索!
作者:朱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