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品《夏趣》的仿生工艺与田园意趣的研究

[日期:2025-09-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古人最为讲究艺术与文化的结合,正是古人秉持着这一种“讲究”,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并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传统文化与艺术都有着独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美,在这之中紫砂艺术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紫砂艺术从北宋时期流传至今也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其堪称是自然与人文艺术相融合的瑰宝,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便是紫砂壶花器的代表,花器是彰显审美最好的形式。紫砂壶作品《夏趣》通过塑造夏日葡萄藤下松鼠嬉戏的生动场景,通过形象的紫砂语言,展现了自然生趣与丰收喜悦。笔者将从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的创作背景、造型工艺、装饰技法以及文化内涵出发,全面地对这幅作品进行阐述与剖析,展现其艺术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紫砂艺术;紫砂壶;花器;夏趣;艺术造诣;文化内涵
  
  一、引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句老话自有其的道理。放眼古今,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诗词歌赋中对于山水人文的描写,亦或是书法绘画之中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这些无一不在证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生活的重视与享受,笔者此次创作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的灵感正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田园美景的观察。从观察到构思再到创作,这与笔者对于生活的热度都是分不开的,“趣” 是自然之趣、生活之趣、亦是艺术之趣。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件紫砂壶作品来捕捉夏日之中的一抹生机与生活之中的点滴趣味。
  
  二、紫砂花器的创作背景
  
  紫砂壶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北宋时期第一把供春壶开始繁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有无数经典作品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紫砂壶的发展史也符合时代的规律,最初人们将其视作茶具而存在,工艺者们就会更加突出其实用价值来进行创作,因此早期的紫砂壶往往是简练明了,没有过多装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朝,当时国力昌盛,引进了西方的一些文化与艺术,紫砂壶的造型也就越来越丰富,装饰也越来越花哨。在这其中,花器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打破了传统天圆地方的紫砂壶造型,开辟了新的紫砂艺术创作道路。从供春到近代的陈鸣远都能窥得一二。花器讲求的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将虚实相生做到了极致。对于花器的创作来说,创作者要花费的力气更多、时间也越长。从形态来说,花器是以仿生的模式进行了设计,要达到逼真但又不失神韵;从气度来说,花器是对于仿生对象精华的浓缩,气质饱满姿态自然也是考量花器的一个重要的角度。
  
  紫砂艺术传至当代,其题材、艺术技法以及表现形式上也有了创新,为了迎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便在基于此进行了改良,既是对于传统花器的诠释,更是对于田园山水之美当代化的表达与阐述。
  
  三、紫砂壶作品《夏趣》的造型艺术
  
  笔者在上文曾提到,花器是打破了传统天圆地方的设计思路,另辟蹊径展现紫砂别样之美的途径。抛开造型,对于一把紫砂壶来说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其原材料了,也就是紫砂泥料。紫砂壶之所以能闻名于世,这与其根本的泥料是分不开的。为什么说紫砂泥就是茶具原材料的最优解呢?因为紫砂泥料有着异于其他泥料的透气性,也正是有了这种透气性,泡茶时使用紫砂壶能让茶汤更为醇厚,香气更易于扩散,哪怕是隔夜的茶也不会变质,这是紫砂泥独有的特性。最为优质的紫砂泥便是产自现在的江苏宜兴,也是闻名遐迩的“陶都”。宜兴既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水乡,也有着中国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宜兴,也造就了紫砂艺术的盛行。笔者在创作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采用了经典的段泥作为原材料,段泥在烧制前质地柔软,便于创作者塑性、刻画细节,烧制过后的颜色也不会过于亮眼,防止喧宾夺主。不同于传统的紫砂壶,笔者在这把紫砂壶作品《夏趣》上对泥料还进行了调色与调砂。用不同颜色的泥料来为后续的艺术创作进行铺垫,调砂则是为了让壶身表现出葡萄藤老桩的粗糙与历史,与壶身上装饰的葡萄、松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造型上,笔者将壶身的整体构造成了一个葡萄藤藤干的造型,通过肌理的不同来显示了岁月的痕迹。壶身完全模仿了老树桩的造型,苍劲有力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壶脚的部分采用了独特的设计,通过自然的衔接,让壶脚的部分看起来像是树桩的根一样蜿蜒盘旋,既达到了壶脚本身的价值,又呼应了主题,同时也让整体的构图看上去不那么的厚重与笨拙。壶嘴与壶把的设计也延续了这一想法,给人以一种仿佛是从主干上生长出来一样,十分的和谐,壶嘴也是在经典的三弯流的基础上加入了小小设计,壶把在耳状的设计上也进行了装饰,各个部分可谓是融为一体,十分的自洽与和谐。壶盖的部分十分的隐蔽,完美镶嵌进了壶身之中,壶钮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让整体得到了拔高。
  
  四、紫砂壶作品《夏趣》的装饰手法
  
  除了紫砂壶最为基础的造型,其艺术装饰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更是画龙点睛。在许多人的眼里,紫砂壶似乎是十分古板、严肃的一种存在,但是紫砂的装饰艺术赋予了紫砂独特的语言,让其更加的生动与形象。紫砂的装饰手法有许多种,常见的陶刻、陶绘、堆塑与贴塑等等,在这把紫砂壶作品《夏趣》上,笔者采用了堆塑为主要的装饰手法,堆塑顾名思义就是在紫砂壶的本体上,通过有一定厚度的泥料进行堆叠,创作出具有立体感与画面感的作品,这样能让这件作品的立体感得以加强,画面完整性也更高。
  
  整件紫砂壶作品《夏趣》的构图经过了笔者的深思熟虑,从葡萄藤、叶片、果实再到松鼠的位置,画面错落有致,形成了形成疏密有致、动静相宜的合理布局,像是一幅画又像是现实生活之中的场景一般,十分的特别。葡萄与叶片藤蔓的部分,笔者采用了调色的段泥进行堆塑,果实的饱满度与颗粒感通过分区域的堆叠进行了塑造,一颗一颗葡萄果实看上去十分的诱人。叶片的部分也经过了笔者的精雕细琢,叶片的翻卷、纹理都在笔者的手下进行了细腻的表现,叶片与果实的衔接也十分的自然,看上去就像是成熟的葡萄,十分的生动。在整件作品中,松鼠是最难呈现的部分。两只松鼠的形态十分的生动,通过对于松鼠日常活动的观察以及多年的艺术创作手法,笔者通过十分细节的刻画将其机灵顽皮的神态进行了展现,细看还能看到其蓬松的尾巴,一根一根毛的细节都能完美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在全部的造型塑造完成后一起进行了烧制,烧制完成后的色彩十分的自然,仿佛是身临其境一般,十分的灵巧。
  
  五、紫砂壶作品《夏趣》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与象征的手法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在文章中抑或者是绘画之中,人们往往通过以物寓意的手法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这也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含蓄与内敛,与紫砂壶带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
  
  笔者在创作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时,就以“葡萄”“松鼠”以及“夏日”这三大主题作为切入点,这三者是有强关联性的。葡萄在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中象征“多子多福”“硕果累累”,是中国古人最为常见的祝福;松鼠因为其活泼灵敏的表现,往往被视作是“祥瑞”的象征,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夏日也正当时,表达出一种欣欣向荣、极具生命的活力。这三者叠加在一起便形成了笔者创作的这件作品,希望通过自然美学与人文情怀来展现出最为美好的祝福。这也是紫砂壶的特性,它是多元文化的载体,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笔者通过提炼生活、自然之中的美好,升华成了一种充满感情与故事性的紫砂艺术品,传递着喜悦与美好,希望能通过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把快乐带给所有人。
  
  六、结语
  
  现如今,紫砂壶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茶具,更是以中国具有陪伴感、情感的艺术品。笔者希望通过这件紫砂壶作品《夏趣》能将田园自然之中的小美好带给所有人,能让使用者在品茗之余,感受到自然的治愈感,也能唤起更多人对于田野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作者:周芳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