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自古以来,书画和装裱之间互相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装裱工艺因书画而诞生,而书画作品经过装裱更利于保存,更具艺术效果。修复装裱技艺,可以保护书画作品、修复破损古画、提高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关键字:修复装裱 书画修复 装裱技艺我国的传统字画纸绢流传至今,少不了书画装裱。自古以来,书画和装裱之间互相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装裱工艺因书画而诞生,而书画作品经过装裱更利于保存,更具艺术效果。明人周嘉胄在《装潢志》中云:“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足见装裱对书画的重要性。修复装裱技艺,可以保护书画作品、修复破损古画、提高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一、保护字画对于新画而言,装裱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一般传统的书画作品是绘制在宣纸上的,经过墨或者颜料着色后,薄薄的宣纸会出现褶皱,如果只是单纯地将它粘贴在墙体上,很容易就会破损。装裱新画时,在画心背面裱纸,在四周镶上边框,可以让原件更牢固,不易被撕裂,同时也方便存放、欣赏。在装裱过程中,托画心这一步骤即能增强书画的硬度。托画心需要找到合适的托纸,托纸的质地厚薄要均匀,必须没有褶皱,且要根据画心用纸的厚薄相当,使画心平服,才能保护好画心。另外,装裱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书画款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装裱形式,大致有轴、片、卷、册四种,细分有立轴、镜片、横批、屏条、对联、手卷、册页等主要形式,在保护字画时也起不同作用。这些装裱形式根据书画的规格和类型调整,以立轴和镜片两种形式为例,立轴常用于直幅和方幅的书画作品,两端的轴杆被称为“天杆”和“地杆”,可卷起便于存放,也可以用于悬挂。而镜片是现在许多家庭将画作悬挂于墙上的装裱形式,但从存放角度而言没有立轴那么便捷。镜片是在画心周边镶嵌镶料,再将裱件装入镜框内,或正方形或长方形,画面有一定的立体效果。镜片形式也可以只在作品背部上托底而四周不加镶料,可以按照画心的尺寸大小来决定。严格来说,镜片这一形式并不是传统的装裱形式,但随着现代人生活环境的变化,家庭住宅以公寓楼为主,墙体相对古代宅院较低,像立轴、屏条的装裱形式可能就不适用了。再加上现代年轻人的家居风格逐渐西式化,家中摆设较为拥挤,如果用立轴、横批等形式,可能会增加书画沾上污渍的概率,不少顾客更喜欢用镜片的装裱形式来保护画作。因此,在保护字画选择装裱形式时,不仅要考虑字画本身的尺寸,还要考虑总体家居的装修风格以及环境因素。二、修复字画年代久远的字画更离不开修复装裱。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传统书画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传达出作品所体现出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风俗和审美潮流。这些传世作品需要专业的装裱匠进行修复和装裱,才能将其恢复原貌,并进行维护,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将书画艺术书进一步传承下去。修复字画的目的在于恢复其原貌,在修复过程中,修补画心是最重要的步骤。画心是整幅字画最重要的部位,是整幅作品的整体内容。全色和接笔是重要的步骤,能让原作残损的地方被接好。在全色前,要熟悉古画的年代和作者,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掌握全色使用的墨色或颜色是否与原画的色彩相同,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原始面貌和风格。在进行接笔时,以书法作品为例,如果能在找到相同的字体,就可以立即补上,否则不可片面求全,要仔细观察、判断。三、增加书画作品的美观程度书画装裱能提高作品的艺术性。选择与书画作品相匹配的装裱形式,可以增加作品达到美观程度,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效果。以苏裱为例,苏裱历来重视装裱的设计,即对镶料颜色的配置。镶料的色彩与画心的色调要协调,对比度不能过于强烈,就能让画作整体有冷暖色调的配合,从而在视觉上达到饱和。如一副同时以冷暖色为主体色调的画,在装裱时可选用中间色调的镶料,以防让整画的冷色调或者暖色调过多;又如在装裱书法作品时应选用淡色的镶料,以达到清淡雅致的视觉效果。同时,镶料的花纹配色也不应过于艳丽,合理选择镶料的图案,使花纹为书画内容服务,才能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以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降低书画的感染力,降低作品所体现的艺术效果。因此,修复装裱如果得当,能突出画意以及书画整体的色彩效果,将冷暖色调进一步调配以达到视觉饱和效果。四、结语《装潢志》中说:“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装裱如治病救人,如果医生医术不精,非但不能治好,病患还会遭殃,甚至死亡;装裱一副历史悠久的古画,如果让一位技艺不精的装裱匠来修复装裱,非但不能“妙手回春”,将作品修复好,还会将其损坏到无法修复的境地。优秀的装裱技艺对书画作品而言固然是重要的,进行修复装裱,不仅考验装裱匠的技艺和谨慎,更要求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甚至可以说,装裱作品的审美和装裱匠的审美素养有关。要修复装裱好一副字画,一方面要避免因技术不佳而对书画作品造成二次损坏。要提高自身的修复装裱技艺,书画装裱技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需要的是恒心和谨慎,同时也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修复处理时采取合理性的措施,根据古画修复的技法制定多种修复的方案,以保护为主要目的,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另一方面,装裱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扩充艺术理论知识。这有利于书画修复时对破损处进行全色和接笔,同时能在装裱时进行设计,以提升字画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1、周嘉胄,田君,《中国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概况》,《装潢图志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2、康建国,《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3、吴雪英,《中国书画装裱技术》,金盾出版社,2009年出版。
作者简介:连杏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裱画世家,师承“苏裱”老艺人连海泉。从事书画修复装裱工作三十余年,先后为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装裱作品近万件,修复古旧书画数千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