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浅谈核雕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摘要传统的舟山核雕的生产制作方式,与中国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制作方式相类似,大多实行家庭手工作坊形式。这种生产制作方式,一直延续到现代。现在舟山核雕村上不少经营户,依然采用前店后坊的家庭作坊形式。
关键词:核雕制作、生产、销售模式
一、引言2008年以后,核雕市场连续升温,价格连年飙升,吸引雕刻从业人员纷纷进入核雕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条包括原材料采购、道具制作、核雕创作以及互联网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从生产规模和产业发展角度看,舟山核雕发展到现在,基本形成了集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和售卖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比较单一的传统家庭手工作坊,现代核雕生产的社会分工趋向细化,有专事核雕制作的,也有专门从事原材料供应的,也有专业的营销人员。而自产自销还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二、传统生产制作方式传统的舟山核雕,从原料采购到核雕创作再至售卖,都实行的个人和家庭生产以及手工作坊的方式。解放前,舟山村内,以个人生产和家庭生产为主,经营分散,村民自主采购原料,自己创作,其作品有的是作为亲朋间赠品,也有的对外出售,售卖的形式较为单一,多是依托集市和文玩市场。殷根福在上海城隍庙创办“永兴斋”,作为手工作坊,固定的店面开始出现,由此还带动了家乡舟山核雕生产加工制作。全村年耗橄榄核一时达到10担左右,产品均由“永兴斋”收购再出售,求购者络绎不绝。这种生产营销方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代理销售。这样依托上海,远销海外,舟山核雕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规模。建国初期,“永兴斋”被公私合营,这一时期舟山核雕产业发展陷入了低迷。时值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受到政治因素等影响,上海市场基本断绝了供销渠道。而这一时期的苏州地区,对核雕的消费能力远不及当初上海那般强大,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消费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舟山核雕的文玩价值并不为大部分苏州人所认可。此时核雕的消费市场,也大大萎靡。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舟山村的不少艺人放弃了核雕这门“雕虫小技”,投入到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一时间,曾经初具规模的核雕生产开始稀落。但是依然有一些民间核雕艺人,在闲暇之时持刀施艺,或馈赠亲朋好友,或换取零用开支,只是又回归至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甚至规模更小,也不以面向市场为主要目的。舟山核雕进入了严寒期,在艰难困苦中维系着生存,失去了萌芽时期的“一时兴盛”。至20世纪60年代末,舟山雕刻迎来发展机遇。70年代前后,在计划经济背景下,舟山核雕得到恢复发展。1968年,创办舟山雕刻厂,为队办企业,但因市场销路关系,生产不大正常,时常处于关门状态。70年代开始,舟山陆续有人进入光福红木家具雕刻厂和吴县东山雕刻厂的橄榄核雕刻车间,实行集中生产,橄榄核雕也作为商品,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一条产销相结合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并且有了一定的市场。到了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兴起,乡镇(村)办企业纷纷转制。舟山核雕厂关闭,核雕产业转入低潮。舟山村仅剩十几个人从事核雕行业,再度回到个人和家庭的生产方式上来。规模小,产量低,市场更小,销售颇为艰难,难以打开销路。但举步维艰之际,仍有一批核雕艺人坚持不辍,在坚守核雕技艺传承的同时,努力寻求市场出路。舟山村的其他核雕艺人也在上海城隍庙等地,摆摊销售,以吸引市场眼球。在艺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舟山核雕市场逐渐打开。因市场的激励因素,舟山核雕生产规模日益壮大。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舟山核雕迎来了新的春天,生产制作与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进入21世纪,舟山核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市场需求的刺激,舟山核雕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社会分工,产品的题材、工艺、风格以及产品的数量,还是产品的包装、销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舟山核雕已经形成了从橄榄核收购,到核加工、雕刻、销售,包括雕刻工具制作、产品包装和相关配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核雕从业人员达到3200多人。(一)生产方式作为手工艺品的一个门类,核雕的生产制作大多沿用传统的家庭作坊型方式,但现在较多艺人也注意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生产经营方式,以现代品牌工作室的生产经营理念从事核雕生产制作,并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制作模式。1.家庭作坊型类似传统的夫妻老婆店形式。以夫妻或子女亲戚为主体,人数较少,从事核雕制作,一人身兼原料采购、产品制作和销售等数职,生产规模较小,大多前店后坊。这类生产模式在现在的舟山村依然存在,但已不是主流的发展模式。2.品牌工作室如今舟山村,大部分核雕的生产来自各类工作室。工作室大多以个人或夫妻的名义开设,从而招收大批学徒,并拥有专业生产车间乃至工厂厂房,从业人员根据销量不断招收。有较多这类工作室的生产制作规模较大。3.分工细化以核雕的生产制作为中心,其中一些村民专门从事核雕的原材料采购,每年都在橄榄成熟的季节远赴广东广西等地,购买橄榄核。由于橄榄核雕的的刀具有数十件之多,造型精细,十分讲究,是其它工具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在舟山,还有一部分村民专门从事核雕刀具的生产和销售。核雕作品,作为装饰品,更是商品,需要对其进行包装,舟山村及其周边地区也有专门从事核雕的包装行业的。舟山还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核雕销售的经纪人,他们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开店,把舟山核雕销售到各地。正是舟山村人的集体努力,推动了舟山核雕的整体发展。(二)销售方式在经历了摆摊销售的历史后,现在舟山核雕艺人根据市场和个人作品情况,形成了以下几种销售方式:1.门店零售包括在舟山村本地开店和舟山村之外的地方开店两种。舟山核雕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核雕作坊以及核雕的零售柜台,家、工作场所与柜台融合在一起,甚至有的核雕艺人的工作台就设置在柜台的旁边,这样形成的门店集工作坊、产品展示和销售于一体,极大地吸引了来往的散客以及慕名而来的核雕爱好者的光顾。2.网络销售我们通常说的电子商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网购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众多工艺大师也纷纷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全新的手段,推销自己的产品,销售途径更为多元化,交易手段更为便利。3.商客批发主要分为专业批发商和代理商两种。4.展览会如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艺博会”,涉及各类工艺品;初期,手艺人会通过展会的形式出售核雕,以扩大知名度,进一步打通市场。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许多外国人已经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拍卖,舟山核雕在文玩界的地位逐渐上升,舟山核雕这种于细微处见真章、传承愈百年的高超手工技艺,开始受到国外友人的关注。近年来,来自境外的消费也成为舟山核雕对外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宣传推介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任何产品的销售都离不开宣传和推介。近年来,舟山核雕在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组织参与各种活动活动是展示手工工艺的一种最直观的形式,以参与活动吸引人眼球,提升舟山核雕的知名度,进而带动销售。如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舟山核雕艺人在人民大会堂现场雕刻,吸引了代表们的眼光。2014年,舟山核雕艺人在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现场献技,带观众领略“指尖传奇”。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陆续举行类似的活动,大大提升了“舟山核雕”的品牌影响力。(二)利用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大力宣传舟山核雕。《核雕乾坤》在央视十套百科探秘栏目中华丽亮相;关于舟山核雕的专题片相继在江苏卫视、天津卫视等播放。《扬子晚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平面媒体也不惜版面连续报道舟山核雕这一艺术奇葩。(三)自媒体宣传随着近几年自媒体的迅猛发展,舟山艺人也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微信、微博等宣传自己的作品。在舟山的核雕品牌工作室基本上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在进一步扩大舟山核雕知名度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共同打造“舟山核雕”品牌。五、产业集聚与未来发展舟山核雕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对于扩大核雕的生产规模,提升核雕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品质,扩大舟山核雕的品牌影响力,进而激活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舟山核雕从原料采购、生产制作、生产工具制作、包装设计到产品销售,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集聚在这里的舟山村村民,家家户户在核雕这条产业链上不断创富。2014年,舟山核雕年产值已近3亿元,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核雕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同时,随着核雕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相继派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由此,带动了舟山村村民的就业和创业空间。一、集聚效应在舟山核雕村,现在从事核雕生产制作的家庭达80%以上,其余很多村民还围绕着核雕从事相关行业。舟山核雕的发展,还引发了周边村镇的年轻人习雕学艺,近年来,从周边村镇来到舟山拜师学艺的年轻人员日益增多。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最近几年时间,舟山村吸引了不少外省市的人来这里从事橄榄核雕刻。从安徽到湖北,从四川到广西,从北京到东北,不少怀揣梦想的有志青年来到这里学艺创业。并且,这种势头有增无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舟山产业的发展。二、培育多元建成一个富有特色的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发展预留空间。可以想象,凭借百年传承的雕刻工艺和不断的创新,依托愈加成熟壮大的核雕市场,舟山核雕的产业集聚将愈发明显,成为带动地方文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有力引擎。结论舟山核雕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对于扩大核雕的生产规模,提升核雕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品质,扩大舟山核雕的品牌影响力,进而激活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在舟山核雕村,现在从事核雕生产制作的家庭达80%以上,其余很多村民还围绕着核雕从事相关行业。舟山核雕的发展,还引发了周边村镇的年轻人习雕学艺,近年来,从周边村镇来到舟山拜师学艺的年轻人员日益增多。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最近几年时间,舟山村吸引了不少外省市的人来这里从事橄榄核雕刻。从安徽到湖北,从四川到广西,从北京到东北,不少怀揣梦想的有志青年来到这里学艺创业。并且,这种势头有增无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舟山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韩健徽,袁雪洪《苏州舟山村核雕艺术街区》,古吴轩出版社;[2]明代魏学洢《核舟记》;[3]徐翥先《香山小志》;[4]苏州地方志;
自我介绍:胡小兰,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水官老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核雕专业委员会成员,苏州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