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作家具的传承与振兴研究

[日期:2019-12-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苏州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产区,以苏绣、苏作家具等为代表的苏作工艺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发布,为苏作工艺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梳理苏作家具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探讨苏作家具传承和振兴的策略与路径,以期对当下苏作工艺振兴有所助益。


关键词:苏作家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

  苏作家具是苏州地区制作的家具总称,主要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外来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所以也称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作”“苏式”。[1]经过历代匠人的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尤其是文人阶层的广泛参与,苏作家具已形成具有较高文化、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工艺规范和产品体系。其追求天然材质和自然特性的质朴之风,精炼、合度和科学的榫卯技艺,简洁优美、适应人体形态的造型,流畅圆润、简练明晰的线条,都充分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变化、机械设备发展、传承后继乏人等因素影响,苏作家具出现产品粗制滥造、市场持续低迷、传承面临危机等问题。探索苏作家具传承与振兴的经验和路径,加强苏作家具人才培养,提高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推动苏作家具产品走进现代生活显得至关重要。

  一、苏作家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在中国古典家具领域,“苏作”“苏作家具”作为约定俗成的概念被广泛使用。“‘苏作’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苏作’是苏作工艺的简称,是指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较高审美价值,精致细腻、技艺高超的苏州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狭义的‘苏作’特指苏作家具,是指中国明清家具工艺中的苏州流派,是明式家具或苏式家具的代名词。”[2]如《中国文物大辞典》中将“苏作”定义为“中国明清家具工艺流派,指苏州地区制作的家具。”[3]《中国民间美术辞典》对“苏作”词条的解释是:“明代苏州地区木器家具制作业的简称。苏州是明式家具的主要生产地,在清代流行‘清式家具’的时候,苏州地区生产的家具仍然保持着‘明式家具’的特点,因此人们往往用‘苏作’来作为‘明式家具’的代名词。”[4]明代中期以降,苏州就是中国家具生产的主要产区,并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区别于北京、广州等主要家具产区。故中国古典家具有“苏作”“京作”和“广作”之分,其中以“苏作”最负盛名。时至今日,“苏作”一词仍广为流传并在古典家具领域中被广泛使用。[5]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体。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将苏作家具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橱类和其他类五大类。椅凳类是人们起居最基本的坐具,主要包括椅、杌凳、坐墩、长凳、交杌、宝座等品类。桌案类包括各种桌子和几案,主要有方桌、半桌、条桌、条几、条案、月牙桌、抽屉桌、平头案、翘头案、架几案、香几、画桌、画案、书桌、书案、棋桌、琴桌、供桌、供案等。床榻类主要有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等。柜橱类主要用于陈设器物或储藏物品,包括圆角柜、方角柜、立柜、亮格柜、博古架、闷户橱等。其他类包括屏风、座屏、衣架、面盆架、镜台、提盒、箱等不宜归入上述四类的产品。[6]苏作家具总体上具有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技艺精良、漆泽光亮的特点,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独树一帜。结构严谨是指家具构成都是靠卯榫技艺,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及力的平衡;线条流畅是指家具外观上以线条为主,很少雕饰;技艺精良是指选料、配料、木工、打磨、漆工等每道工序均做工讲究,无懈可击;漆泽光亮是指家具上漆均采用生漆传统技艺,通过十几道工序的精工细作,达到似漆非漆的效果。[7]

  二、 作为非遗保护对象的苏作家具制作技艺

  2005年,中国政府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2006年,以苏作家具制作技艺及其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也是第一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家具制作技艺项目。同时,木雕(苏州红木雕刻)、木雕(佛像雕刻)入选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苏式红木小件制作技艺入选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相关项目得以进入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对象。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及代表性项目的苏作家具,其保护传承的核心要素即为苏作家具制作技艺。苏作家具制作技艺工艺考究、工序繁多,每道工序都要求匠人精确细致、一丝不苟,以保证苏作家具产品的整体品质。苏作家具制作的主要工序为:(1)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结构设计、雕花纹样设计等;(2)木工:即生坯制作,包括选料、划线、理线、装配、打磨等;(3)雕刻:贴样、铲底、刻底板、拉花、雕刻纹样等;(4)漆工:包括打生坯、刮面漆、磨砂皮、做颜色、上头胶漆、缕砂皮面漆、缕砂皮、揩漆、推砂叶面漆、推砂叶、揩漆等16道工序。[8]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应加强苏作家具制作技艺基本内容、分布区域、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主要传承人和传承群体、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存续状况、相关实物及文化场所、相关保护措施等内容的整理与研究。同时,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积极制定苏作家具行业标准、保护计划和地方性法规,如四川省德阳市已制定《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苏州市也制定了《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应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用于苏作家具保护、传承、传播、利用等活动的计划或条例。

  二、苏作家具传承与振兴路径探析

  近年来,振兴传统工艺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促进社会普及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9]十项主要任务,为苏作家具为代表的苏作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指明了方向。苏作工艺的振兴需要总结案例经验,探索符合苏作工艺可持续发展规律的策略和路径,并针对每一门类或每项苏作工艺的特殊性制定合乎实际的发展策略。就苏作家具而言,加强苏作家具人才培养,提高传承群体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增强苏作家具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改进材料,改良制作,推动苏作家具走进现代生活等至关重要。

  传承与振兴苏作家具,关键在于相关人才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苏作家具传承模式封闭,创新能力不足,部分技艺面临失传等问题日益突出,父子、师徒相继的作坊式传承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苏作家具发展的需求,探索符合苏作家具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尤为迫切。当代苏作家具工艺人才的培养应当依托学校教育、行业培训、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健全多层次的工艺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教育方面,应根据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段学生等实际需求和特征,开展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的普及教育、体验实践、技能训练、理论研究、专业教学等形式,特别是要注重林业院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艺术设计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等相关专业家具设计方向人才的培养。同时,应以师徒传承、行业培训、企业培养等形式培养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才,推动苏作家具的保护传承。

  设计是苏作家具制作的头道工序,也是影响家具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明代苏州的文人学士寄情园林和苏作家具,参与园林、家具、雕刻及文房清玩的设计、制作、品评、鉴赏与收藏,文人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通过精美的工艺品展现出来,工艺思想得以推进,工艺技术得到提升,形成了以“精雅”为主要特征的工艺风格。[10]在文化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苏作家具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需求,设计师应借助传统的材料、工艺、纹样和文化内涵来设计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产品,苏作家具匠人可以凭借设计师的协助,为当代消费者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11]苏作家具基本都是遵循明清时期的明式家具制式,部分产品未必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加之部分苏作家具产品在机械加工和市场价格上妥协,制作出许多粗制滥造的低端产品;部分产品精致繁缛、价格高昂,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脱节。因此,需要熟悉当代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消费习惯,提高设计水平,提升创作能力,在适应现代生活的过程中留下实用且美的时代精品。

  苏作家具大多使用木质坚硬的红木材料,以达到精工细作、纹理细美的效果和需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红木原材料日益稀缺。大众对红木材料的过分迷恋对地区生态环境亦有不良影响,也导致了苏作家具产品价格高昂,普通大众大多无力承担。苏作家具从业者应积极反思和抵制市场上“唯材、唯旧、不唯美”的错误导向与行为,在材种的扩大和工艺手段的更新方面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除考虑受众对材质和品质的需求外,还要平衡文化、美感、价格、成本、市场等因素,充分把握各类木材的性能特征,运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合适木材,使用科技手段降低工艺成本,将苏作红木家具精品转化为服务社会大众的文化产品,让苏作家具技艺的精华走进现代生活,让苏作家具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推动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振兴。

  参考文献

  [1][7]周和平主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2:888-889。

  [2][5]王永强.“苏作”工艺传承与振兴研究——以苏州镇湖苏绣、光福玉雕为中心的考察[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中国文物大辞典[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05:735。

  [4]张道一主编.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01:418.

  [6]冷坚.百工呈奇[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08:28-60。

  [8]杨琳、仲荣荣.苏作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传承谱系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18年02期。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国务院文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2017年03月24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24/content_5180388.htm。

  [10]王稼句.谈“苏作”,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东吴文化遗产第4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03:157-167。

  [11]陈岸瑛编著.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04:12。


  作者简介:韩建贤1979年生,江苏苏州人,1993年在通安家具厂学艺,并从事木雕工作。2004年自主创办木雕工作室、红木家具厂。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技术能手,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苏州市民间工艺家,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高新区文化重点人才,苏州市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多次在各类专业展示和比赛中获奖。2019年5月9号至5月19号在中国美术馆办苏作家具个展,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