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紫砂泥绘壶看起来像“绞泥壶”,实际上是泥绘制作后出来的效果!出其不意的效果。石景壶:是以石头为造型的题材,我在设计之初,就在思考“功能”与“审美”的矛盾,如何处理?期间,还是得益于对理论的研究学习:“产品的功能不仅要适应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要适应人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是使用价值;精神需求是产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关键词:装饰 紫砂泥色 泥绘工艺 绘画 审美
在紫砂陶的诸多装饰手法中,富有本色特点的就是泥色装饰。①由于紫砂原矿泥具有丰富的色泽,在紫色、米黄色、朱红色三种基色之外;还有深浅、浓淡的多种变化,这就具备了在紫砂器物表面,绘画上色的物理条件。
笔者在《江苏陶艺》上曾经发表过:“紫砂泥绘装饰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泥绘对紫砂壶造型与内容的影响。”紫砂泥绘最初的技法是堆贴泥绘,借鉴于景德镇的点彩艺术。清三代雍正皇帝勤于政务之余,热衷紫砂壶和紫砂原色装饰的文房用品,杨季初就是这个时期的紫砂泥绘杰出工匠!经典作品有:《紫砂绘唐人诗意笔筒》、《泥绘牧牛图笔筒》等。
2007年我拜师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建平老师,恩师原本就是我读书时的专业绘画教师,他的专业综合能力很强,画、字都非常好,尤擅长于紫砂雕塑,平常总会在紫砂泥绘画上帮我指点和引导我。他常对我说“一件好作品自己会说话。做作品一定要有精致细看处也要有粗犷相结合,从三百六十度的每个角度看时都要符合“美”的标准。绘画要常常观察自然和生活细节,泥色搭配是否协调,是否更加突出作品的思想和美学效果!”一下子帮我打开了我的艺术新天地。

比如《知秋组壶》、《花姿色》:前者创作灵感源于成语“一叶知秋”——该作品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苦寂”之花,一种“苦美”!;而《花姿色》——源于我对“樱花”的热爱,象征热烈、纯洁、高尚;采用原矿泥色之深浅表达花簇之立体感;用“一粒珠壶”改变成“樱花之花团”——热烈与精气神!②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强调:审美活动是人的心灵与世界的沟通,美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说:“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③
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同时也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近几年,我创作的《石景壶》系列,得益于对美学理论的研学,结合到自已的紫砂壶和泥绘作品中。(见图示)

期间,还是得益于对理论的研究学习:“产品的功能不仅要适应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要适应人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是使用价值;精神需求是产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石景壶】脱胎于传统器型“四方壶”,但是又不完全四方,似乎被风沙和湍急的河水侵蚀过————取之于大自然之沙漠,或者又搁浅于沙河;又有可能立于巍峨之山岳之巅!令人“一见如故”,又莫名其来处!上面流动的纹饰,使得整体“活动起来了”画面让整体具有了“动感”!
运用紫砂原矿泥色的反差,通过巧妙的布局、‘精湛的画工’,将一块没有主人的顽石,变得富有韵律、动感!
线条美:得益于我多年的美学教育和实践;
泥色美:得益于我多年对原矿泥与不同泥料、不同温度烧成后的“蝶变”把控;
写实美:得益于我的油画功底和造型设计能力;
主题美:得益于恩师的教诲、平日的交流学习,和对《美学理论》的新的研究和探索。
【石景壶】获得过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荣誉;得到了评委会的肯定,引起了工艺美术界和紫砂界的注意。
参考文献:
1. 徐秀棠.紫砂工艺.[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7。
2. 《天工》山西: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2019第5期。
3. 《美在意象》叶朗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2.第59页。
作者简介:
贾益芳,1968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