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设计创作以老土布为底料,以丝线为绣线,把中国最古老的甲骨文元素融入到农耕文化老土布刺绣系列文创产品中,制作出一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
【关键词】农耕文化老土布刺绣传统文化
农耕文化老土布刺绣是在熟练掌握苏绣技艺的基础上采用土布材料作为绣地的创新刺绣。设计创作以老土布为底料,以丝线为绣线,把中国最古老的甲骨文元素融入到农耕文化老土布刺绣系列文创产品中(包括:茶席、桌旗、靠垫、挂画、布艺软装等等),制作出一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采用老土布和丝线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刺绣产品,可以增强刺绣产品的实用性和耐磨性,延长产品的寿命。就像《美物抵心》里面的那段话:“外表平平却有内涵,我想做这样的东西。”“想做平淡无奇却真正耐看好用的东西,这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伴随着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和企业降税的政策红利,市场的活力会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会增强对文化产品的认可,市场需求也会逐渐打开。“丝线在老土布上刺绣”这一绣法的运用,也促进刺绣创新的进一步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扬起着重要作用。
用不同材质的材料组合,制作出新的刺绣创意产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农耕文化老土布刺绣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做到了创新。刺绣是一门精工细作的艺术,每一件绣品的问世对于刺绣者来说,都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刺绣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而是由多个流程配合完成,这对刺绣者的技艺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一幅刺绣作品的诞生,必须经过选择刺绣底稿、准备刺绣工具、配线设色、刺绣及绣品装裱等环节相继完成。而单是刺绣这一环节,就得由设计、上稿、上绷、勾绷、配线、刺绣、装裱等多道工序完成。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色彩艳丽但不张扬,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冬暖夏凉透气性好,不易搓起、不卷边、抗静电,又因其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肤作用,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由于老粗布采用纯棉纱为原料,全部工艺采用纯手工制作,产品为绿色环保产品。非常适合喜欢田园风格,爱好自然,寻求返璞归真的人士。
一、老土布农耕文化刺绣的消费群体主要为以下几种:
(1)软装设计公司:农耕文化老土布,具有耐磨性、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特点,可被广泛设计并应用于软装设计和家居布艺装饰、如房地产样板间挂画,高档实木家具的布艺装饰等等。
(2)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在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老土布刺绣收纳包、茶席、桌旗等文创产品可以满足一部分爱好者的需求。
(3)收藏爱好者需求:手工艺爱好者、高端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高端的茶叶(具)收藏者会选择我们开发的杯垫和茶席作为搭配等等。
(4)主题酒店和民宿的定制配套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也推动了乡村观光和生态休闲的发展,一些乡村主题酒店和民宿应运而生。农耕文化老土布文创产品不仅满足了民宿装饰需求,有助于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起到了教育现代人的重要意义。
二、老土布农耕文化刺绣的优势与制作难度
(一)老土布农耕文化刺绣的优势
1.市场认可度高: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苏绣技法高超,享誉中外,以老土为底料,制作的产品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三重价值。
2.独创性强:农耕文化老土布系列产品申请了版权认证,设计的产品同时又融入了甲骨文元素。
3.资源优势:制作文创产品的团队人员都是有三四十年刺绣工龄的农村妇女,团队人员对农耕文化了解深刻,同时又熟练掌握刺绣针法,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苏州产业配套齐全,农耕文化刺绣产品市场一旦打开,就能确保产品迅速投产。
(二)老土布农耕文化刺绣在制作上也存在一些难度
1.制作老土布农耕文化刺绣难度较大。由于老土布布料厚实,质地比较粗旷,样稿不能采取现代科技的印刷办法,完全要使用手工勾勒、刺样、擦样,制作工序复杂和制作难度较大。在刺绣诸多工序中,针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它也是所有工序中最为复杂多变的。在针法上,农耕文化老土布刺绣大多采用滚针、齐针、乱针等针法。在把刺绣完的土布做成茶席、收纳袋等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裁剪、缝制等工序时也都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工。
2.制作老土布农耕文化刺绣单位时间生产效率偏低。由于老土布面料厚实,用线较粗,制作刺绣产品时工序复杂、耗时耗力,单位时间内生产效率略低于其他刺绣品种。
在全球化发展大潮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对经济利益越来越重视,而对文化内涵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越来越少,尤其是机器化生产的实现,与传统手工艺之间又形成新的矛盾点。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成为迫切的需求,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当下艺术行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艺术是无价的,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要从尊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通过作品走向国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可以说,工艺美术创新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沈寿.《雪宦绣谱》.重庆出版社,2017.12
[2]赤木明登.《美物抵心》.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11
陆彩凤简介:
祖传绣艺,1964年2月出生,吴中区木渎凤绣娘刺绣艺术工作室创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民间工艺家、吴中工匠。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系。
出生于苏南风景秀美的太湖之滨光福窑上村,从7岁时受其祖母和母亲的影响,站在小凳上开始涉及苏绣,至今已有43年刺绣经历,曾多次接受国家级大师殷濂君老师技艺指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授苏绣技艺,其针法宛如她的性格,娴静,细腻。苏绣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博览会上获得大奖,发表苏绣论文数篇,著作权版权登记作品50余幅。其《陆彩凤》注册商标作品已得到社会和专业人士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