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对于现代设计艺术,现代设计的意义进行浅析,探究了现代设计艺术对于现代设计的艺术形式、观念等的重要性和影响,分析了现代艺术设计丰富了现代设计艺术的意义和内涵。强调一个明晰的艺术意识形态不会因为没有技术基础的偶然产生,也不会因为没有任何理由的突然消失,强调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不是对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对观念和技术要求的变化史。通过运用现代的艺术观念和表现的方式可以使艺术更好的深入去表达现代艺术家们自己的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
关键词:现代艺术 现代设计
弗罗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日常心理活动在本质上是由人的无意识、潜意识和其他有意识元素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交织、并且相互发生渗透和变化的心理动态的关系。只有当一个属于人的潜在意识的心理能量按照一个人类原始的心理本能活动释放出来的时候,人在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状态下才真正得以生存和满足。所以,无意识心理领域的机制是独立于人类的客观时代和外界,超越客观时代、超越自我的心理活动机制。当一个人类这种立足于本能的心理欲望和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时,就会自然产生内在的焦虑,心理的紧张和冲突,瞬间的焦虑和梦境,混乱的梦境和心绪。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的作品正是这样立足于人类这种本能的欲望和需求,呈现出了艺术的这种最高的真实。现代主义的艺术就是以深入挖掘一个人深层心理本质结构过程中的原始心理欲望、潜意识、本能冲动、原始意象的隐喻主义、象征主义等元素为其宗旨。
一、现代艺术
所谓中国现代古典艺术,是指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以来一直具有传统艺术前卫和现代艺术先锋的特色、与东方国家古典艺术截然完全对立的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流派。中国现代古典艺术主要是凭借外部的景和物和可视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或事物来充分表露其思想或艺术观念,在其古典艺术中无论画面的结构和表现都主要是以再现自然界的景和物、人为主要的艺术描绘对象和方式的艺术表现。而中国现代古典艺术以及追求这种表现艺术语言的特点具有抽象性、表现性、象征性。比较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主要类型有"未来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等。相比之下,中国现代古典艺术的突出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其艺术的形式上不再以一种写实的古典主义风格艺术形式为主,而是成为一种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语言。
现代非理性艺术的发展是为了实现理性和非理性的完美统一。从人类审美艺术创造的非理性角度出发来看,现代非理性艺术往往是人类审美创造心理结构中理性的功能与非理性的功能共同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理性的功能往往给予艺术作品以非理性艺术的内涵、艺术表现力度,非理性的因素往往决定了给予意志主义艺术作品以丰富多彩的意志主义艺术哲学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的手段,它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意志主义艺术家的其创作艺术个性和其风格。意志主义现代非理性艺术的产生与其发展与非理性的哲学密不可分,以近代叔本华、尼采为主要代表的"唯意志主义",从根本上和总体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主义非理性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意志主义现代西方非理性艺术挖掘意志主义人的真实内心世界、表现非理性、反逻辑的生命意志与冲动,反抗社会现实中苦难人生与自我寻求拯救的非理性哲学基础。
二、现代设计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的角度来看,人类早期的传统艺术设计与现代艺术的活动都是融为一体的、是与文化同源的,都同时隶属于一定的自然造物系统和文化,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亲密而不可置疑的;从现代设计的历史发展和演化历程看,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波普艺术等艺术的出现和变革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从某一角度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改变了绘画表现世界的方式,把形式的实验摆到了首位,在平面上组成立体形式,把复杂的形体分解为简单的形体。"在立体主义中,一切东西甚至活的东西,都成为物体的、组合的、僵死的、可分解的。使画失去了色彩和传统的美,而只保留着几何的、机械的性质。立体主义对绘画内容漠不关心,并逐渐把色彩艺术变成几何艺术。而正是这种立体主义绘画,孕育出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的早期开始和发展是以1907年穆特修斯倡导的工业设计联盟的正式成立为基础和起点的,经过包豪斯的倡导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趋于成熟,50年代后逐渐趋于衰落。包豪斯的早期成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它致力于倡导建筑的理性、功能、追求建筑造型简洁、奉行"少即是多"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和思想,最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国际设计风格。
三、现代艺术影响着现代设计的形式和观念
一般观点认为,现代印象主义艺术装饰运动是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主要代表的后三位印象主义艺术家的发起。这三位印象主义艺术家的理论与实践和印象主义理论分别导引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艺术发展的三个主要的方向:高更——原始主义、象征主义;凡高——表现主义;塞尚的印象主义理论与其实践则对后来的中国立体主义、未来主义、风格印象派、构成主义等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形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建筑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装饰艺术化的趋势。这股装饰化趋势的形成,就是中国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装饰设计因素相互整合的必然结果。装饰既是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历史时间上角度来看,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和东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运动之间所发生的大多数历史时间段都相互重合。西方现代的艺术家很多本身也就是优秀的设计家、或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家。其中例如俄国构成主义艺术大师康定斯基,荷兰巴洛克风格设计流派蒙德里安,表现主义艺术大师伊顿等都曾经是包豪斯学校的现代艺术基础课程教授和导师,在对材料的综合运用、色彩的理论、构成理论等各个方面,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推动和指导作用。
在现代设计产生前,现代派绘画中几何图形和纯色彩、纯形式已被大量应用,从而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成熟的形式资源和色彩资源。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设计的推动作用也表现在对于机器时代新的美学观点的宣传方面,这种宣传加速了人们对于现代设计这种新事物的认识。
以毕加索为首的各种立体主义的艺术流派一直致力于在艺术上追求一种结合几何和形体的美,追求各种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自然美感,否定了从一个视点的角度观察一个事物和表现另一个事物的传统艺术方法,用一度平面的、两度空间的几何画面组合来直接代替三度的几何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等所表现的各种趣味让人感受到位于多视点的直线、曲线所组合构成的艺术轮廓以及块几何画面之间堆积交错的趣味和艺术情调。多视点的立体主义画面组合构成显然是需要功能和理性的内涵相统筹和结合才能完成,这与毕加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追求形式服从于功能的理性主义的内涵有着相似的一致。
构成主义的主要艺术特点在于非具象的简单立体造型,在建筑和雕塑艺术方面,采用新材料,用传统工业机械焊接的手法,处理与空间的关系,创造抽象的建筑和雕塑艺术作品,现代的设计艺术受其的影响较大。20年代后期,构成主义因经济和政治的原因逐渐走向了没落,这一派的许多主要艺术家将重心转向了工业机械和传统的家具装饰设计等等行业,并在其中做出了优秀的艺术成绩。这一派在建筑和雕塑中大量运用熔焊类的传统工业机械艺术技巧和新材料的艺术尝试,都可能是源于这一派的艺术家最早时期进行的艺术尝试。
此外中国还有形式主义几何数学抽象派,他们致力于用纯粹的数学几何和形式的数学抽象来诠释和表现纯粹的形式主义精神。在数学抽象化与单纯数学抽象化的形式主义口号下,提倡形式主义数学的精神,与中国现代形式主义设计中的数学理性、功能、结构相一致。这种形式主义理念影响到包豪斯,包豪斯的现代形式主义教学由传统表现主义的教学转变为"新客观主义",现代形式主义设计也由不成熟逐渐走向了成熟。包豪斯为以形式主义几何和数学形式抽象论为主要的形式和教学特征的中国现代形式主义设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形式教学资源。
四、现代设计接纳现代艺术的精髓,丰富现代艺术的内涵
任何一种现代艺术意识形态都不会是没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偶然产生,也不会是没有任何理由的突然消失,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不是对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对观念和技术要求的变化史。现代艺术家和创作者是现代人类中最敏感的新艺术群体,他们都有责任用各种的方法和精神去努力探索和解决人类物质高度的发展与社会精神压力日渐严重加剧人间矛盾的新艺术途径。现代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的发展可以使创作者更好的去充分表达现代艺术家们自己的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所以现代艺术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已经产生了一种不可能被低估的积极推动作用。
从传统价值观的角度看待后现代的艺术,我们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它们可能始终坚守高雅现代艺术的价值观和节操,不屑于与凡俗的艺术为伍。现代艺术追求纯粹、提倡艺术原创等传统价值观,对当代的建筑设计艺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许多后现代的艺术也是基于高雅现代价值观对艺术进行的改革继续前行。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我国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在其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意识等各个方面与西方国家相同步,迅速地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社会动因已经开始由过去曾经狂热的崇高与理想主义,转向了务实而庸俗的社会实利与技术驱动,这也就是现时代的根本社会特征,带来了所谓的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平庸、选择多元、人际冷漠、通俗文化的流行等等社会现象的重要社会驱动因素和重要的技术驱动基础。
现代艺术没有那么严肃,或许也没有那么有体系,它是很零散的许多东西,你今天看到这个,或者看到了那个,它或许给了我们启发,也许当你觉得你懂得的比别人多一些,你已经有想说一些话的欲望的时候,你就可以以可行的方式来表达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著.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2]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3]杨先艺著.设计艺术历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
余煦,泰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师。
葛建余,泰州市艺术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艺术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