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月峰薄胎器皿赏析

[日期:2019-12-3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 苏州是玉雕器皿件的创作重镇,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器皿创作者。他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传统精髓,探索时代语言。在继承和发扬优秀器皿制作传统的同时,修养身心、提升审美,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器皿作品。本文以分析茹月峰的薄胎器皿作品为出发点,尝试阐述新一代玉雕艺人的创作精神。

【关键词】薄胎 器皿 玉雕 赏析 时代 艺术

 薄胎器皿件是玉雕器皿的重要分支,其材料选择严格、制作难度极高,在我国琢玉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乾隆皇帝曾作御题诗,盛赞薄胎器皿的轻巧,“薄遏片刻铢,轻于举鸿毛,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新中国成立后,薄胎器皿工艺渐渐复苏。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伴随港澳台客商的追崇及大陆玉器市场日趋成熟,苏州玉雕薄胎器皿件发展迅速。至二十一世纪初,苏作薄胎技艺独领风骚,成为全国业界薄胎工艺高地。在苏作薄胎器皿成长的过程中,无数的薄胎匠人深耕其中、前赴后继,他们夜以继日地钻研创作,形成推动薄胎器皿技艺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出生于苏州光福的茹月峰,便是无数薄胎匠人中的一员。      初识茹月峰薄胎器皿,是在2012年“子冈杯”上,他送评的玉雕器皿青玉《薄胎大碗》器形硕大,直径达到36公分、高度有16公分,令人叹为观止。如此硕大的器皿,常规雕刻机器已经无法完成制作。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大碗通体无伤裂,表面有西番缠枝纹饰,线条灵动柔美。2013年,青玉《将军罐》亮相当年“子冈杯”,该件作品配有盖子,敞口短颈,鼓腹束腰圈足。玉质均匀,指纹透壁可见,缠枝纹饰华丽,分布在罐子周身。整体高度23公分、最大直径13公分,如此体量,在薄胎器皿中算是稀有。茹月峰初露“子冈杯”的这两件作品器型标准、工艺精湛,其深厚的塑形、掏膛和了面功力,在这两件大体量器皿上更显强大。      对传统器型和纹饰的出色把控固有天分使然,也源于茹月峰的刻苦专研。成长在“雕刻之乡”的茹月峰,耳濡目染中对薄胎器皿有着深刻认识,尤其是从事薄胎器皿件创作之后,其对以器型和纹饰为根基的薄胎器皿认知逐步成熟升级。秉持传统式样创作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质化作品堆积,反而让苏作薄胎器皿渐渐失去顾客人群,更难谈吸引新一代玉友瞩目。他开始不再拘泥于传统器皿束缚,寻求薄胎器皿创作的新突破。      2014年,青玉《和谐瓶》应运而生,一经推出便收获了满堂彩。该组作品以大小两只瓶子组合而成,每只瓶体造型各异,一高一低,一左一右。二者需拼接呈现,以边缘的优雅弧线相衔接,恰似一对恋人,相依相偎。衔接弧线线条缓缓升起,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柔美气息。该组作品是一次革新创作的尝试,所选器形新颖,雕琢纹饰虽是缠枝纹饰却打破了严格对称的陈式。青玉《和谐瓶》的面世成功,更加坚定了茹月峰创新创作的信念,而后的2015年,茹月峰推出了青玉《影•随•形》,延续对器形的创新创作。三只瓶子的外形近似悬胆瓶式样,却每一只均有不同程度的演绎变化,展现出器形的饱满丰盈之态。该组作品最大的亮点便是对瓶口的雕刻设计,打破了器皿口部端正的传统,分别雕琢出翩飞的蝴蝶,蝶翼或素或花、或浮雕或镂雕,构成不规则的瓶体口沿。瓶体纹饰则统一选用了单组缠枝花团,摇曳生姿。通过对器形口部设计的大胆尝试,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确有“尔若芬芳,蝴蝶自来”之感。      同器形一样,纹饰也是评价玉器器皿件优劣程度的一个标准,要想在薄胎器皿上创新创作,纹饰必然是不得不逾越的门槛。茹月峰不断尝试传统纹饰的灵活应用,并避免传统设计方案的中线对称,尽量能够做到繁简得当,并且逐步加入了崇尚简约的当代审美理念,尽量释放器皿胎面的玉质表现,在薄胎基础上,借助光线更好地呈现出玉质之美。材质之美是大自然生成,具有无法抗拒的原始美感,尤其是细腻均匀的青玉,光线之下犹如一湖秋水,静谧纯洁,一尘不染,以“无饰之饰”来表现薄胎器皿的魅力,可以进一步实现玉雕作品材质美与工艺美的和谐统一。获得对纹饰的重新认知后,茹月峰博采众长,对纹饰的选择越发广泛,国画、几何图案等等诸多崭新元素都被他充分借鉴,结合玉雕创作需要重新设计应用。      2016年,青玉《梦•太湖》面世,该组作品纹饰融入了花鸟、山水构图,并创造性地在中上部添加了具有江南特色的高浮雕花窗设计,胎体上下装饰有山、水、云月等图案,与中心纹饰交相辉映。整体画面布局花素各半,素面部分既体现出器皿的玉质美感,又能在画面中起到升华空远意境的作用。茹月峰不断地在器皿纹饰方面创新创作,青玉《六月里》又将雷电、暴雨、乌云压城等典型的盛夏气象引入到薄胎器皿中作为刻画纹饰,分别以阴刻、浮雕和镂雕的雕刻手法演绎,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气象元素纹饰的呈现,让观者有了全面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丰富了传统玉雕的主旨诉求,更多地关注自然,展现自然力量。      数年时间里,茹月峰不断地尝试从器形和纹饰上重新塑造薄胎器皿,他从传统器皿中一路走来,一步步实现创作设计的新颖别致,并赢得了观者认可。2018年,茹月峰再度从苏州元素出发,创作出青玉《门》系列作品。他将苏州古城分布的拱桥、古城门和苏州工业园区的东方之门以薄胎器皿件展现,器形借鉴建筑构造,纹饰则加入了几何图形。三者组合成套,高低排列、古今同存,将苏州这座古城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展现出来,让观者不禁感叹,古风今韵交织的苏州城如此多姿多彩。薄胎器皿创作亦如城市发展一样,唯有传承创新并举,才可以创作出具有传统魅力、符合当下审美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1]单存德.雕镂凝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2作者简介:      郭凯,男,工艺美术师。现任职于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学会。长期任职以来,广泛接触苏州工艺美术艺人,认真学习工艺美术理论,并在举办展览、专技培训等社会活动中不断学习成长。近年来,由于工作需求,更多关注苏州玉雕的产业发展和行业状态,参与子冈杯、苏艺杯等本地展会的实施工作,提升了其综合能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