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代笔,画绣交融——浅谈苏绣绘画之美

[日期:2020-01-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苏绣发展至今,已具有多种形式,刺绣能让绘画原本平面的图案纹样更为立体,利用针线表现刺绣的线条语言,将绘画原稿的艺术语言进行升华,放大其优点特性,体现画稿的神韵,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关键词】苏绣刺绣设计绣稿

  刺绣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利用针线在织品上进行如同绘画般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苏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作为我国刺绣文化的一部分,苏绣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苏绣在使用绘画底稿的基础上,随着历史审美的变迁也在发生不同的具体变化。笔者结合数十年刺绣从业经验,从欣赏品和实用品刺绣两种类型分析,浅谈苏绣绘画之美。一、以传统书画为底稿的欣赏品《姑苏志》中提到:“精细雅洁,称苏绣。”苏绣在针法、色彩、图案上具有独到之处,手工绣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精典之作,是无法复制、更是不能用机绣批量生产来替代的,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宋代应庵昙华撰《应庵和尚语录》中有记载“平江吉彬老二侄女绣普贤像”,可见当时已有观赏性的绣品出现。明代江南地区成为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吴门画派的出现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以书画作品作为绣稿,在名人书画的基础上将刺绣与绘画相结合,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笔墨韵味。清代苏绣技艺达到封建时期的巅峰,苏州被称为“绣市”而名扬四海,针法多样,应用方面广。苏绣发展至今,已具有多种形式,刺绣挂画、刺绣台屏、刺绣屏风,这类艺术欣赏品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刺绣产品,一般以传统书画、西方油画、现代绘画等作品作为底稿,以针代笔进行二次创作。二次创作并非是说苏绣技艺对绘画的依赖性,或者是非原创性,而是让书画笔墨在苏绣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效果体现。一方面,苏绣针线细密,技法特色能扩大画稿的优处。仿古山水和水墨写意画稿是欣赏品刺绣的热门题材,绣稿大多取自古代名家字画,针法缜密、工整、光洁,将绣理同画理巧妙地相结合。丝线材质能提高画作的立体感,体现写意画的笔墨韵味,以乱针绣为例,乍一眼看上去,乱针绣的丝缕似乎很“乱”。但“乱”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乱,乱针绣的每一针每一丝其实都遵循严格的法则,这是一种“活”,能让作品整体达到统一,从而更好地体现画作物象。在绣制画稿时,往往要对丝线进行劈丝,如同绘画的画笔有粗有细,掌握好度,分层次进行绣制,用线趋势依照图案顺而绣之,有条有理。另一方面,苏绣的配色变化很多,能符合各种书画的配色要求,又有独特性。整体而言,苏绣配色秀丽素净,华而不艳,浓而不俗,特别是对传统书画题材具有很强的塑造性。且细线具有光洁的特色,有利于图案层次的塑造,根据欣赏角度的不同产生光彩鲜明、富有生气的效果。总体而言,刺绣能让绘画原本平面的图案纹样更为立体,绣娘通过选稿、理解画稿含义、分析配色等前期准备工作体会画意,将所绣物象理解透彻,再利用刺绣技法特色进行二次创作,利用针线表现刺绣的线条语言,将绘画原稿的艺术语言进行升华,放大其优点特性,体现画稿的神韵。二、民俗图案的广泛运用手工艺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过去,刺绣是大家闺秀的闺阁情趣、消遣时光、寄托情思的一种方式,刺绣品一般是自绣自用,实用品刺绣被运用于服装、鞋面、被套、门帘等生活用品,有独特的构成模式。刺绣实用品往往与欣赏品有不同之处,在图案造型结构、色彩和主题寓意上独具特色。实用品刺绣在主题寓意方面倾向于设计花卉瑞兽,或是绣制物象利用谐音“讨口彩”,表达美好寓意,例如古时的嫁衣、结婚喜被、枕套等,少不了龙凤呈祥的主题。图案一般由绣娘设计,寄托祈福、辟邪的心理,表达美好的祝愿。这些图案往往结构中心突出,主体图案放在中心,其余花纹外绕安排,整体构图饱满华丽,遵循对称均衡的原则。这种突出主体图案表现主题的方式让图案的大小也不同,绣娘会将主体绣大些,比如蝴蝶大于花朵等,根据图样的自然形态进行一定的夸张处理。同时,民俗图案带来的配色也比欣赏品更为艳丽,对比度也更强,比起欣赏品刺绣利用丝线的绣理走势,实用品更倾向于用色彩对比表现图案的造型特征。现在的实用品刺绣图案在这些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新变化,枕套、被面、靠垫套等许多日用品上的刺绣图案结构采用了中心聚集团花的格式,再于边角处绣制较小的花纹图案,形成一种“一团四角”或者是“一团四角八小花”的构图方式,并在色彩上相比以前更为素净雅致,符合现代人的家居装修风格,迎合现代审美潮流。三、现代艺术刺绣苏绣发展至今,在绣品形式和类型上也更为多元化,工艺基本上沿着欣赏品和实用品两大类品发展。在欣赏品中,随着审美潮流的变化,现代艺术刺绣题材更为广泛,更将现代油画、现代插画、摄影照片等现代风格的作品作为画稿。现代艺术刺绣重视针法技巧和丝线配色的巧妙组合运用,甚至还会将绣品放入现代装潢进行考量,符合现代人家居生活环境,更强调艺术规律性。在我们绣制现代艺术画稿时,要采用既原则又灵活的方法。许多作品收藏家在订制绣品时,对刺绣品的原稿有所考量,更关注成品的效果,会将绣品代入整个家居空间进行欣赏,苏绣对现代艺术画稿的绣制,在光影、立体感上有所增强,在针法上遵循原则,灵动而不乱,有序而不死板,同时结合现代平面设计“点、线、面”的基本要素,对色彩进行搭配。例如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作品以油画为底稿,油画绘制的物象是层次鲜明、具备明暗深度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人象、物品、动物、山水等,在色彩搭配方面要更加用心,让色块之间更为自然地转承过渡体现原稿的立体感,凸显出苏绣绣理的长处。四、结语苏州刺绣的发展贯穿着绘画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欣赏品提升了苏绣的文化品位,增加了作品的文化韵味和思想内容,实用品刺绣则让苏绣民间工艺的艺术含量,无论是实用品还是欣赏品,无论是传统刺绣还是现代艺术刺绣,苏绣对绣稿的还原重在实际的运用,表达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苏绣针法融合画理和绣理,其层次性的塑造对传统书画、现代艺术绘画、摄影等各个题材都能很好地渲染表现,绣制出心中理想的画卷,增强原作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1]段炳果,苏绣,《苏州工艺美术》,2012年[2]林海萍,刺绣与绘画之融创,《上海工艺美》,2004年01期[3]李楠,针线的延伸——浅谈现代刺绣艺术,《美与时代:创意(上)》,2016年10期

作者简介:李泽芝,工艺美术师,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协会会员,1978年出生于苏绣之乡镇湖,自幼受苏绣世家熏陶,有扎实的基本功,后成立木子姐妹绣庄,在传承传播苏绣艺术精华的同时,兼收并蓄其他绣种的理念和技巧,在刺绣题 材、表现手法、制作工艺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