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纸质书画揭裱与修补

[日期:2020-02-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丁酉初冬日,书画家、收藏鉴定家郭荐先生,携用报纸包成的一卷东西来我处。寒喧过后,问起原由。听郭荐先生讲,原来是一对张伯英先生六尺书法、大红雪金粉彩纸对联。原于张家后人所藏,后经常展观。说着便打开所带之作品。去其包纸,初现端倪。观其像破损非常严重,还有一字面目全非。只因展转往反作品不慎,使其酥脆。宛如一堆糜烂的秋后之枫叶,碎如被踩碾之貌。


关键词:旧画、修复、揭裱

张伯英(1871 ---1949),原名、张启让,字、勺圃,一字、少溥,号、云龙山人,晚号、东涯老人。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科、举人,进士。幼年就读萧县李辅中、家塾,及长入徐州云龙书院。早年习书法,以颜体为茎,进而研习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等名家书艺,逐渐形成笔力凝练雄健,结构宽博自然,且意态高远,韵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得徐树铮引荐,任北洋政府帮办、秘书和代理秘书长等职。

收到此付对联,开裂、破损严重,想必初装用糊较厚,很多处酥碎而驳落又破损一无是处。郭荐先生是书画家也是收藏家,得此六尺书法对联也属不易。故多次与我商讨,揭裱修復此作品的细节、装裱款式、用料等等问题。制定揭裱修復详细施工方案和计划。

首先,洒水使其平整,再观其色彩,有无晕色、走墨现象。用毛笔蘸水湿其墨迹,偌无它迹出现便可卷起,放入水槽之中,浸泡数天,用小竹启子从旁边伸到夹层中间挑动,捡验浆糊已脱粘后再行揭开。要根据作品尺寸大小先制做水挡,加復水油纸。把浸泡好的作品放入水挡之中、注水。使水的浮力把开裂破损处对接成功,后放出水挡中的水,再慢慢荫干。去除水挡、刷平,正面復刷转移纸,翻过,画面正面朝下、刷平,开始揭去背纸及画芯。

揭芯工作是修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揭芯贵在谨慎、耐心。揭,就是揭去原裱的褙纸或托芯纸,其中揭托芯纸是关键中的关键。托芯纸,是指和画芯直接粘连的一层纸,术语也称"命纸"。命纸揭得不好,会将画芯揭损,从而减少画芯的寿命,揭命纸最忌揭得厚薄不均或东揭一块,西拉一片,致使造成无洞成有洞,小洞变大洞的"满天飞"现象。

揭画芯时,先需揭去上面的两层褙纸,揭去褙纸后再揭命纸,揭到命纸时先用中指在画芯不重要的边角上轻轻搓磨,先进行小块试验,然后向不同的方白撕揭,以求找到一个易揭的最佳方向。知某一个方向易揭时,就应耐心地,一块一块往下揭,直到揭完整个画芯上的命纸。

揭旧画芯的手法,总结起来有搓、揉、捻、揭等等几种,具体采用那种方法,可视情况灵活掌握。不管使用何种方法,上下左右几个方向均可,但必须有顺序地将其揭净、揭匀。那种东搓一块,西揉一片的方法是揭芯工作中最不可取的。因为那样不但会把芯子揭花、揭漏,而且还会把原可以揭好的画芯也揭得厚薄不匀,支离破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轻搓不行的可以轻揉,总之能搓就搓,易揭就揭,以达到最终揭完为止。

在揭去褙纸的过程中,还仿佛能闻到花椒乳香和淡淡的熏陆香的味道。在揭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揭好的地方应用微湿的毛巾盖好,以防其干而绷裂;其次,揭芯时受手掌、手腕、手臂压到的地方都要垫衬纸,以防把揭好的芯子碰伤或粘起;另外揭好的画芯上的纸屑,一定要等到画芯干后方能用毛掸掸去,掸不掉的可用镊夹取。不可在画芯湿时掸纸屑,否则,极易损伤画芯。更要注意的是,工具和手指接触纸面要轻,防止擦伤墨迹使字形模糊不清。


在揭去褙纸和命纸之间,还发现有一枚"京都榮寶齋製"字样的小纸条,这有力的说明此书法对联在荣宝斋装裱过。难揭的作品一天揭不完,有时需数日才揭完的。可在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用湿毛巾或纱布将整个画芯盖好,以便次日继续揭芯。所盖的湿毛巾水分要充足,否则桌案上待揭的画芯会因水份挥发干燥翘起,从而绷裂,严重的往往无法挽救。此外,画芯上所盖的毛巾或纱布,第二天如欲再用,必须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后方可继续使用,不然时间过长,就会因毛巾或纱布的湿度大而导致画芯上霉。

要将已经装裱好的旧字画,揭剥开重新装裱,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在用手捻搓的揭裱过程中,也可用镊子慢慢揭。镊子在指尖轻拈着,游走于残损的字画宣纸之上,纸屑被层层的揭起。为最大程度地还原旧字画的原貌,修復要做到"修旧如旧"的目地。最难的恰恰又是配纸,修补用的宣纸需要纸张材质,厚度和颜色相近。如此一来,修復者常常要自行调配、染色等工作。托旧字画芯用的纸都得经过矾染。揭完一张画芯后,凉干,根据原画纸素、色样配托纸。

画芯揭掉"命纸"成单层后,画芯上的大小破洞、破裂缺损之处都显露出来了。修补这些缺陷要从纸的质、光、纹、色几个方面挑选配补的材料。有的原件本身色彩上下深浅不一,配补时要以浅为准,最好和画芯一样。当然要找到完全一样的很不容易,但至少也要找到相似的纸配补,色泽要宁浅勿深,质地宁可稍细薄一点不要粗厚。配补材料的来源,除了收购一些无有价值的废旧字画,做储存备用之外,也可以自己制作。

补法有"碎补"和"整补"以及"镶补"三种。"碎补"的范围只限于有洞及破裂处,补齐后托芯。"整补"是把原件破洞断裂处刮好斜口后,上浆,用大幅的补料托画芯,不单补洞。托好晾干,再在托纸的后面用白纸垫在破洞处衬平。"镶补"是因为有原件不能乱口,只能把洞的边口切割整齐,镶嵌上一块补抖。镶嵌的补料要求丝纹对准四口碰缝不重叠,不留缝隙。这也叫"铡啄"。

旧字画补好破洞后,既应选适当的方法托制画芯,排实,晾干,潮水上墙贴平。然后取下,再从画芯背面贴折条,加固破损处。为了便于补全画芯破洞处的颜色,使所补的颜色不渗透到托纸上,要在已经托好了的画芯背面刷胶矾水,待贴平后,即可进行补全颜色工作。全色时,笔不要竖得太直,宜向外倾斜一点,这样既能看清笔的部位,也便于掌握笔尖方向,又能使颜色水不致下沉太快,易于掌握。

有的画意缺损要求补接,可按原作的笔路特点和风格添补,较大的画意缺损,有据可查的,可按查找到的根据接补,无据可查的,应请有关专家研究,提出方案后再行接补。做完这些工序后,再进行填粉,用拷贝台透光补漏空隙。用笔尖以点剔的方法慢慢点染,点染成与周边同样的透光度,这样填粉就完成了,再进行装裱,这样就不容易发现修补痕迹。根据上述技法,怎么样把此对联中所缺少的一个字补修上去哪,先查找有关资料和张伯英书法集,后确认,所缺少的是一个"百"字。对照字形,先描摹写出这个字,然后根据字形查找酥碎的字渣,慢慢对形。从支离破碎的纸素、酥朽、残损过甚的字迹轮廊中寻找蛛丝马迹,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以至完成。

旧残字画的修復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高的技艺。它要根据字画的不同历史时期,损坏程度,字画所用材料的质地不同的修復。初学者很难掌握。这里我仅以个人经验及操作流程方法,在修復过程中的体会概述一下。把经验介绍给大家,为爱好者引引路,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但由于个人水平和工作经验,及技艺和知识方面所限,敬请业界同门指正。





[参考文献]    

1)谢友生,《书画装裱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2

2)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裱画组编著,《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文物出版社,198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