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画刺绣——《小桥流水人家》绣制有感

[日期:2020-03-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江南风景是苏绣常见题材之一,历代苏绣艺术家与时俱进,将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作为绣稿进行再创作,以针代笔,用丝线让画中景物更具有立体感,更显生机勃勃之态。如何将刺绣与画理更好地融合,以创作出还原画作又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此,笔者通过《小桥流水人家》这幅作品的绣制过程,从画稿、配色、绣制过程方面的心得,简要谈谈对风景画刺绣的看法。
关键字:刺绣虚实乱针绣苏绣技法,粉墙黛瓦

小桥流水人家是苏州这座城市的建筑特色,古往今来,吴地画家对江南风景的描绘表达出对江南之景的热爱,也承载了吴地游子的乡愁。看画如睹景,纯净柔美的水彩墨画令人赞叹不已,仿佛像置身于这江南风景中。与绘画相似,苏绣的独到之处也在于讲究神形兼备,同样给人带来返璞归真的意趣。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也是苏绣常见的题材之一,历代苏绣艺术家与时俱进,将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作为绣稿进行再创作,以针代笔,用丝线让画中景物更具有立体感,更显生机勃勃之态。如何运用苏绣技法体现风景画?如何将刺绣与画理更好地融合,以创作出还原画作又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笔者的苏绣作品《小桥流水人家》根据杨明义大师的书画作品为底稿绣制而成。在此,笔者通过这幅作品的绣制过程,通过画稿、配色、绣制过程方面的心得,简要谈谈对风景画刺绣的一些创作看法。一、画稿的解读与刺绣相结合用针线将一幅优秀的画作演绎成一副出彩的刺绣精品,并非简单的复制,一方面,要利用针线充分表达画作的审美意趣和风格特征。绣娘在动手绣制一副风景画前,必须对画作的审美风格和整体构图进行解读,对画作进行充分的理解,要了解画师透过画作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画作的特点用针、配线、用色,才能体现出画稿中蕴含的物象神韵。在绣制《小桥流水人家》前,笔者仔细研读了画作作者杨明义的相关资料,并查阅了他的其他作品,以更快地找到画作的风格和带给观赏者的感受。江南水乡风景古朴秀丽,杨明义大师的画作在写实中充满灵动的美,风格相较传统山水画的线条与色彩有略微不同,不能用绣制一般的山水画的惯用方式进行刺绣,笔者决定采用虚实乱针绣来体现不同的笔触线条,以便还原画作的审美风格。另一方面要注重刺绣艺术的特征,色彩与线条要以丝线排列的方式塑造得更加充分、完美,将画作以刺绣方式进行再创作的同时,要有提高和突破。画作的整体构图饱满简约,画面中高高的屋檐、黑色的窗棂,棱角分明的石板桥,瘦瘦的乌篷船等,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与淡淡的乡愁。在运针时要注意对整体构图的把握,一则因为画作物象较多,各具特点,用色深浅也不相同,这些景物均是在刺绣中值得注意的细节物象,因此在前期准备时,配色方面要注重明暗的搭配和丝线的排列,利用丝线自身的线条特征对物象进行塑造。二则杨明义大师对这些景物的描绘层次分明,在绣制时同样可以借鉴这种层次绘制的方式,利用丝线层次叠加带来的立体效果让画面更具有立体感。二、色彩选择风景题材的画作着重于描绘自然界的光线和色彩,凸显自然风光,体现画家的审美意趣。杨明义大师的作品用墨单纯却也丰富,随类赋彩,在绣制作品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前期工作,对画作的色彩进行考量,挑选颜色合适的丝线。《小桥流水人家》中,画面中央的石桥与两旁的树木相映成趣,要将画面整体塑造出诗情画意的效果,在大面积配色时就要注意丝线色彩的多样性。为了表现江南烟雨朦胧的光影感受,需要选择多种同色系、明暗程度不同、饱和度不同的色线进行穿插,构造出婉约柔媚、诗情画意的江南情韵。树枝树叶在光线下的颜色变化不一,色彩的施用对塑造树叶非常重要,一棵树会因为叶子的老嫩呈现出不同的绿色,笔者在选择绿叶时选用了多种绿色进行不断地搭配、试色,力求将原作的色彩效果用丝线更好地表现出来,不仅能分出叶子的层次,也能对树枝的粗细远近加以区分。画作中树丛的绿色后方还有粉色穿插点缀,似有春花初绽之美,在配色时因考虑到位置较绿叶距离远,颜色选择上选用浅浅的粉色以达到朦胧梦幻的效果。同时,作品物象的光影配色也十分重要。画面中间的石板桥若配色仅用单纯的青灰色,未免在视觉上显得死板、缺少灵气,如果颜色过多,则又显得过于绚丽,不符合水墨风景画恬淡婉约的基调。如果结合光影,穿插上一点深咖啡色,将石砖对光线的折射塑造出来,则会显得更为灵动。在绣制时笔者大胆地对石桥进行层层加色,以体现桥面石块坚硬斑驳的沧桑之感,最大程度地将石头纹理自然地显现。此外,作品中还对白色丝线加以运用,要体现出粉墙黛瓦的清丽恬淡,对墙面也需要进行塑造。白色丝线是不能省去的,虽然画作中体现的白墙与画作、绣布天然呈现的白色相同,但利用丝线的反光能让墙面变得更为明丽,与四周景色形成对比,给欣赏者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色彩与运针的有机结合,在使色彩更为自然的同时,也将风景物象表现得出神入化。三、运针绣法运针如运笔,丝线好比是墨彩,绘画可以创造点、线、面,丝线也可以。当塑造大面积色块时,通过使丝线多次叠加来达到塑造大块颜色的效果。但与笔墨不同的是,墨色可以保持墨块色彩稳定,丝线则需要绣娘将其严格控制,倘若丝线走势排列异样,则会在视觉上效果大打折扣。一副画作的线条有粗有细,在绣制作品时也要注重对画作线条的再造。在绣制《小桥流水人家》时,笔者采用了虚实乱针绣来表现画作的灵动与水墨神韵。虚实乱针绣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及虚与实的交替互动来表现画面,运针走势必须做到乱针而形不乱,一方面乍一眼看似针法絮乱,实则可以做到没有拘束、随心所欲地进行绣制;另一方面又遵循规律,在视觉上呈现出繁茂绚丽之感,而非令人眼花的杂乱无章。例如树木、水面、山石等,这些物象在风景画中较为常见,但在绣制时必须注意它们的姿态与特点,在运针过程中加以注意丝线的走向:树木是大自然的灵气之作,依据品种有不同的外貌,但在生长走势方面有统一的规律。如何用丝线体现出树木枝丫茂盛的形态,塑造出最贴合自然的形象,则需要我们绣娘在熟练运针的同时,对树木的形态有足够的观察和视觉掌握。要了解树枝的生长走向和外貌姿态,以及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变化,才能依照画作的笔触绣出树干的纹理走势。同时,在绣制时还要注意理清树枝和树叶的层次。《小桥流水人家》中,树干依据远近有粗细之分,树叶则有大小之分,不仅需要根据远近层次进行配色、控制大小,在绣制远处的树丛时还要注意针线的疏密排列得当,才能让远景宛如有水汽氤氲之感,体现江南水乡独特的烟起雾落。江南风景总与水联系在一起,水是江南水乡的灵韵,小桥流水之景必不能缺少水。在传统绘画中,很多时候水面会用留白的方式呈现出来。留白是中国画的独特语言,经常用于对水和天空的塑造,以体现出水天一色与澄明清澈。画作中除了对水面的塑造进行了留白处理,还用墨体现出澄澈水面的倒影。与绣远景相同,在绣制倒影时不仅可以利用明暗不同的丝线色彩来体现倒影的深浅,还可以通过丝线的疏密来掌控色块的深浅,丝线越稀疏颜色就越浅,越密集则越深,甚至可以通过疏密不同的线条走势表现出水波的急缓。四、结语风景画的绣制不仅是对原作景物的再造,更是将刺绣与画理更好地融合,在尽力体现原作风貌的同时,用丝线的立体特征将原作的神韵凸显出来。精心绣制一副作品,可以说是一次崭新的艺术创作,创作出还原画作又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是我们新时代绣娘对自身审美能力与刺绣功底的考验,是对审美能力与刺绣技艺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1].松石《“乡愁”的魅力——读杨明义水墨新作》,《美术观察》,1999年[2].杨明义,陈丹青《永远的江南》,《艺术市场》,2012年[3].吴冠中《苏州画家恋水乡——杨明义的画境》,《书画世界》,2005年
作者简介:姚勤芳,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擅长乱针绣、虚实乱针绣,先后受到任嘒閒大师、中国刺绣艺术大师管佩英、梅桂英等老师传授技艺,创作了多幅形神具备的艺术精品,多年来积极参加由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组织举办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展中获得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