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工艺美术品,是以美术工艺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具有欣赏价值的物品。核雕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雕刻技艺,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笔者结合多年从业核雕行业的经历经验,从核雕作品的原料、雕刻工艺和题材设计这个三方面,浅谈对核雕价值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核雕题材设计工艺
工艺美术品,是以美术工艺制成的各种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并具有欣赏价值的物品。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年代,苏州核雕历史悠久,消费者和收藏家对核雕的审美要求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对工艺品的工艺要求也随之提高,在选购工艺美术品时会考虑工艺品的价值和价格因素,大多都钟爱性价比高、综合优势大的作品。判断核雕的价值不仅仅是看雕刻工艺,也是与原料、工艺和题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的。一、核料材质本身影响价格核雕材质的范围很大,有橄榄核、核桃、松子等,在此以核雕材质中最为广泛的橄榄核为例。橄榄核因为品种和大小不同,其价格也不同,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对作品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按照橄榄核的形状和大小,核料的种类分为大核、小核、圆核,怪核等,采用不同大小形状的核料雕刻出的作品形式一般也有细微的差异:一般来说,直径超过5厘米的核料被称为大核,因为橄榄核的体型较大,所以适合雕刻挂件、摆件等形式的作品,单颗精雕成一件作品,颇具观赏性。小核则只有0.5厘米之微,在橄榄核作品中,小核作品在市面上较为少见,一般作为女式、孩童的手串,雕刻工艺十分精细。但优质的小核质量高且价格也贵,稍作雕琢就能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甚至一些外形自然美观的小核可以不加雕琢,以欣赏核料的天然之美。圆核一般长2.5-2.8厘米左右,直径为2厘米左右,因此外形看起来较圆,圆核比较适合雕刻人物头像,刻绘人物五官,例如罗汉头、弥勒头等。值得一提的是,大自然造物各有不同,橄榄核在很小的机率中会出现一些形状奇怪的核料,这就是“怪核”。普通的橄榄核表面会有三条筋,是因为内部有三瓣室,而怪核甚至会有五瓣室、六瓣室甚至更多,从而导致橄榄核的外部形状凹凸不平,令人感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不过怪核因为比较罕见,所以价格不菲,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常不作加工就能作为摆件进行观赏,富有观赏性。不论是什么品种和大小,优质的橄榄核料都具有肉厚且质地坚硬、不易裂且颜色红润的特征。一般而言,核雕工匠在雕刻前会将购回的核料放置一两年,以此让橄榄核料具有自然包浆,拥有自然包浆的橄榄核不易裂,更利于雕刻,也更利于保存。存放时间较短的橄榄核料在雕刻时容易出现开裂问题的机率会更大。此外,橄榄核的软皮在水中浸泡的过程叫做阴皮,在这一过程中,若是因为浸水时间过长,则造成核料的表面形成斑点和斑块,这些斑点和斑块影响美观,有瑕疵的橄榄核即使后期雕工精致,它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橄榄核的形状、表面有无瑕疵以及存放方式和存放时间长短,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橄榄核料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件核雕作品的价格。二、题材内容影响价值核雕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历代核雕工匠的精心设计下,核雕行业积累了许多前辈留存下的题材。许多核雕工匠在设计图案题材时会参考古书古画上的核雕作品造型图样,或者参考以前一些著名核雕大师的代表作。但这些核雕作品的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系列的传统题材,例如财神、十八罗汉、观音、弥勒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核雕题材,这些题材已经形成了一种经典的款型模式。随着核雕从业人员的增加,市场上传统题材的造型千篇一律,立意上并没有新的变化,很容易“撞款”。核雕题材缺乏创新,核雕爱好者们就容易在选购核雕时造成审美疲劳,从而影响对一件核雕作品价值的判定,长远角度而言题材的雷同现象不利于核雕市场的发展。要赢得市场,首先要提高作品的价值,就必须表现出新颖的题材内容。笔者是80后核雕从业者,结合自身的核雕从业经验以及对客户的调查得知,许多80后、90后核雕爱好者都更喜爱结合当代审美元素的核雕作品。当代工艺美术产业的竞争较为激烈,突破传统、意义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作品必然更具有收藏价值,并且更吸引核雕爱好者的注意力。但这样的创新作品十分少有,突破传统、富有意义且受欢迎的作品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创新,还有一种是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全创新的题材非常考验核雕从业者的设计能力,需要先对市场进行了解,熟悉大众审美,并借鉴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的长处,将这些元素作为切入点去尝试,才能创作出富有价值的核雕作品。现在我们所说的创新作品,很多是在传统题材基础上进行新的再设计,通常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蓝本,结合神话传说或是民间故事,根据现代审美再融合传统元素并进行创新的作品。但无论是何种创新作品,只要思路新颖、值得人们深思、回味,就一定能在题材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有人会说,任何一件出自名家之手的核雕作品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其实不然。出自名家的核雕作品并非件件都是精品,但大师为何成为大师,也与其擅长塑造题材有关。众所周知,《核舟记》中王叔远所雕刻的核舟能被后世尊崇为经典,除了雕工精湛之外,题材新颖也是一大原因。核舟内道具皆刻画精细,窗能开合,十分新奇;又如现在非常广泛的题材“苏州园林”,我们的前辈创作出这一题材,谁为开创者已无从考证,但这一题材能让核雕爱好者们感受到苏州地方小桥流水的园林特色,搭配上精细的苏作工艺,就具有很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从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核雕工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三、雕刻工艺影响价值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采用手工雕刻和机器雕刻两种雕刻技艺的核雕作品,毫无疑问,机雕的核雕产品就会丧失其收藏价值。我们很难将采用机械雕刻加工的核雕称为“作品”,即使现在机雕已经能在刀口、线条方面做得很好,但机器重复批量生产就会丧失雕刻的本来意义,无论是雕刻出的线条还是塑造出的图案形象,相对手工雕刻都会显得非常呆板,作品就会缺少气韵和神采。再加上机器雕刻的重复性,批量的产品重复生产也就丧失了作品的独特性。手工雕刻的作品与机雕的价值价格都相差甚远,因为核雕从业者在创作时,手中的每一颗手工雕刻的核雕作品都凝聚自己的一腔心血,无论是在构思布局方面,还是在雕刻工艺方面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核雕从业者多年的雕刻经验以及手工雕刻所花费的时间都倾注于作品中,因此没有一颗手工雕刻是相同的,手工雕刻的核雕作品价值也远远要高于机雕批量生产的产品。四、结语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核料的原材料、题材内容和雕刻工艺都对核雕作品的价值起着影响作用,材料质量更好、凝聚创意思维的创新题材、手工雕刻更为精细的核雕作品往往价值越大,往往更受核雕爱好者的欢迎。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之提高,收藏者们在选购工艺美术品时对工艺品的价值有着考虑,选购到富有价值的核雕作品才能保证其价值并且具有升值的空间。
参考文献:1、何悦、张晨光:《橄榄核雕把玩与鉴赏》,北京出版社,2007年2、王天臣:《橄榄核雕把玩与鉴赏》,天工,2018年04期
作者简介:邰小静,女,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雕塑艺术设计系,专心雕刻十余载,擅于人物题材雕刻,致力于用心传承核雕技艺与文化,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展上屡次获得奖项,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