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造型设计的基本法则
吴蕙如
江苏南艺艺术设计工程中心
关键词:
一件艺术作品必须在丰富中求得统一,它的价值,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不同要素的数量,而且还有赖于艺术家把它们安排的和谐统一。
伟大的造型艺术,是把繁杂的多样变成高度的统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大部分即立足于这一观念,感受任何艺术评论原则。
三棱体、正方体、半球体、棱锥体、圆柱体、竖立的长方体、平方的长方体、圆锥体、矮棱锥体等等,都是可以觉察到的也是容易识别的几何形状,具有必然的统一关系。从在的建筑造型看古罗马万神庙是由封闭的形象和以屋顶高度为直径的内接球体所形成的统一。
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材料和风格,不论确定什么内容和形式,都必须使色、型、光等在变化中高度的统一起来。淮确而又鲜明的比例、对称,没有明显的或突然转弯的线条,这此都是赋予对象以美的外貌的一些特征性。一幢希腊的神殿,一幢安娜王后时代的宅第是美的;而一幢哥特式的教学以其雄伟的气势蔑视了比例的规律,则也是十分庄严的。
造型的比例
比例在造型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陶艺造型与建筑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造型的许多精辟、有代表性的造型形式规律都是其它造型艺术学习借鉴的典范。陶艺造型更不例外。十七世纪法国皇家建筑学院教授法兰梭亚·布龙台说过:“建筑上整体美观来自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字上的比例。”十九世纪末朱星安·伽代说:“优美的比例是纯理性的,而不是直觉的产物,每一个对象都有潜在于它本身之中的比例…...”
陶艺造型的形式中,明显的比例尺寸是各部位和各体量的高度、宽度和厚度。根据严格的数学概念,在造型体和它的各局部里,当发现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间都有相同的比时,好的比例因此就产生了。数学的精确性与大胆的幻想巧纱结合起来,就导致了美的形成。
造型的尺度(人与椅的尺度)
造型要有尺度,第一个原则就是把某个单位引到设计中去,使这产生尺度。这个引入单位的作用,就好像一个可见的尺杆,它的尺寸,可以简易、自然和本能地判断出来形成本身并不存在的尺度,只是在它与其他因素发生关系的情况下,才能唤起尺寸的感觉。
假如一件日用瓷器、壶或者茶杯,大大超过了人体功能,手握拿或端拿的宽度,小于人们所习惯的尺寸,那么就很不方便,很别扭。板凳、座椅有其与人体相适应的尺寸关系,这样我们自身就变成度量物体的真正尺度。一尊室外的真人尺寸的雕像一般就是做得大于真人。室内室外空间的不同,要求也完全不同。
尺度可分为三种类型:(1)自然的尺度;(2)超人的尺度(3)亲切的尺度。自然的尺度是试图让造型表现他本身的自然尺度,使观者就个人对造型的关系而言,能度量出他本身的正常存在。优秀的自然尺度,常常是随着功能问题毫不牵强地解决,而糅合于设计之中,超人的尺度在教学、纪念堂、公共场所、展览馆的造型摆设较为适宜,亲切的尺度的产生,决不可能简单地把构件的尺寸约定俗成小到比通常的尺寸还小,这样做常常做产生相反的效果。偶尔尺寸的亲切感可以利用尺寸的造型与十分简洁的安排相结合而获得。
尺度实质上是造型与人的关系方面的一种有序的关系,在设计中显得很重要,如陶艺造型的存在,为了让人们去使用,去喜爱,当器物或作品和人类的身体以及内在的感情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简洁的关系时,造型就会更加实用,更加美观。
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埃提出过一个由人的三个基本尺寸,借助于黄金分割而引申出来的一些要素所形成的体第,一是自地面到脐部的高度,二是到头顶的高度,三是到举臂指端的人体总高平分开来,而地面和脐部之间的距离与脐部和头顶之间的距离又成黄金比,人头顶到举臂指端的距离和从脐部到头顶的距离之间的比例与前者极为相似,并成中项比例。
这此尺寸,用边疆的黄金分割级数得出长度相互有关的两个系列,然后把这两个系列并在一起,在这些长度的基础上定出网格,发展成不同长宽的一系列矩形,所有这些矩形统统是黄金分割的。以独特的体系所产生的这些矩形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然后把所得到的这些尺寸放在比例的尺子上,用来快速得出图样上的张条,这个比例尺,勒·柯布西埃称之为横度尺。
造型的韵律
韵律在造型设计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审美追求。
心跳、呼吸以及许多其它生理上的功能,包括感情的能力,都是自然界中的韵律现象,这些韵律现象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的感官听觉,是建立在有韵律的波的基础上的,宇宙中遍及种种韵律,原子里的电子旋转,行星在巨大轨道上的运行,宇宙中的宏观和微观现象,在艺术领域里,具有强烈韵律的图案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因为每个可知元素的重复,会加深对形式和丰富性方面的,韵律是使用不相连贯的感受获得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散乱的点不易记信,如果将散乱的点分成组,整体的效果就是可以认同的一种重复,连贯性、图案化就随之产生了。星星很乱,如果理成有规律的图案就建立起秩序,成了星座图案,一种美学上的满足感就会衍生出来。
希腊陶瓶的装饰与彩陶罐的装饰,采用的重复韵律。所有这些都是间距规则的韵律,但各重复的单元细部渐变显然是十分优美的原因之一。作品造型大小之重复,形成重复韵律,使观者加深印象,由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运动感,递增和递减的渐变,或重要元素增大和向次要元素缩小相结合,使视觉上得到满足。
建筑的造型,门、窗、柱、墙面的重复开头,尺寸的重复,许多韵律形式是特别重要的,形状的重复,其间距可以改变而不破坏韵律的特点,间距尺寸相等,单元可以变化大小或形状,而韵律依然存在,字体设计之所以美,原因就在于这种间距重复的性质。这性质,在石刻的铭文中特别明显。
线条的韵律在建筑造型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变化。抽象派画家孟德兰(荷兰“斯梯尔”画派)对线条作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他的画显示出对线条韵律的关注。“斯梯尔”画派对许多重要的现代建筑创作施加了强而有力的影响,特别是奥德和米斯·凡·德·罗,后者的许多建筑平面与孟德兰的画具有类似之处,他们把孤立伸出的墙,自由布置在孤立的平板之下,在造成一种引人入胜的韵律上,而同时平面图案又有一种纯线条的抽象性质,我国建筑在北京的国子监辟雍之立面运用了渐变的韵律,即是典型的例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生动的渐变韵律,每一个重要的建筑线条都承担着与之平行的线条的明确韵律关系,其渐变的水平韵律是被额枋中的方嵌板强调出来的,北京紫禁城的太和门像所有的建筑一样,其韵律的内容丰富,巧妙而渐变。
建筑中内部空间中的韵律更为重要。人们通过一个小的门厅进入一个相当大的过厅,又从这儿迈入一个特点不同的空间,此空间也许比过厅小但比入口门厅大,从此地可以依次进入建筑物主要的和最生要的部位。在复杂的建筑物中,大和小、宽和窄、横与纵等空间变化和渐变的韵律相互交替,创造有秩序的变化效果,一种循环的重要韵律,强调它过渡的特性。当然所有的开放式韵律,在结束的尽头必然有一个重要的尽端。这个尽端使人激动不已,也是一个重要的高潮,前面的一切都是为它而淮备的。
二十世纪,韵律的概念是多变的,既有鲜明的规则韵律,又有追求自由的自然的韵律,甚至韵律的基础几乎全部丢掉,使人难以琢磨。正如音乐的情况一样,有特色的有韵律的爵士音乐,也有在作品中不标出任何节拍的芦地音乐,在建筑大师勒·柯西埃的某些作品里,反映的是琢磨不透的韵律。
造型的体量(服装、时装、色彩、造型)
体量是我们的感觉用来领悟、衡量和影响事物的一种因素,体量和外观是表现它自己的因素。勒·柯布西埃说过:“体量和外观是建筑表现自己的要素……”
造型体量的对比是指造型有比较明确分界线的各部分之间体积份量之间的对比关第。大的指建筑,小的以陶瓷为例。它们的造型体量是指形体各部分的体积在视觉上感觉到的分量。体积大的部分,感觉分量重,体积小的则轻,陶瓷是有一定体积的立体造型,只从造型轮廓线的线形着眼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还要从立体造型体积的相互关系来研究它的联系,安排造型各部分之间的体量,运用体量对比关系,增加形体的变化,突出主要部分的量感。
造型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体积大小关系的差别,这是和功能效能以及艺术处理的需要分不开的。运用造型的不同部分体量关系的不同手法,可以使小的部分衬托出大的部分,使大的部分感觉更突出。原始传统的彩陶、青铜、金字塔、玛雅文化、希腊陶瓶等造型是优美的形体。那种原始艺术的传统里蕴涵着古典的气质,这种气质和宇宙的规律相共鸣。
现代派艺术,其中一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在借鉴原始纯朴艺术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形成一种有利于前人的流派和风格,使世人耳目一新。
造型的外观
外面是体量的外壳,它可以缩小或放大体量所给予我们的感觉。体量总是包含在它的外观之中。这个外观又是按照形成体量的淮线与母线而划分的。这就赋予了体量一定的个性。
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加以塑造,使它达到谐调,这就好像在音量内使之产生音调变化,不要去触景体量,让它在光线下呈现它自身的形象的光辉。但另一方面为了造型的需要,也要适当处理一下表面,这就使我们去发现外形上必然的分隔和产生形体的线条。
外观也包括材料的质地、色彩、肌理、形状等诸种造型的因素。
当然最精湛的造型作品(建筑或是陶艺等),精神内涵肯定是第一位的,因为它离不开艺术或建筑大师的精心设计。
[相关链接]吴蕙如个人简介
吴蕙如,女,1958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益阳,1978年考进南京工艺美术学校,1980年毕业后进入南京工艺雕刻厂从事牙雕刻制作。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函授专科,1988年毕业取得大专文凭,1989年任南京圣昊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进入江苏南艺艺术设计工程造型部负责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