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端砚的鉴别

[日期:2005-11-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略谈端砚的鉴别

葛志文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说:“端砚之辩最难,非生长斯土悉心穷究者不能知也。” 端溪砚石产自广东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的端溪一带,始出于唐武德年间。上好的端溪砚石石质幼嫩、细腻、滋润,具有发墨不损毫、呵气可研墨的特点,而且砚石上天然生成的花纹很多,构成了端砚中各式各样的“石品”,如:鱼脑冻、青花、蕉叶白、天青、火捺、冰纹、金银线、石眼等。鉴别端砚应该说是一门科学。它要求有各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缺一不可。我是端砚的制作者,所以对鉴别端砚也有一些自己感受,但这也离不开前人的启迪和指引。那么如何来鉴别端砚?可从以下两点加以鉴别:

一、观石色

鉴别是否端砚,首先是观石色;鉴别端砚出自于哪个坑,还是要先观石色。端砚的石色乍看起来比较单纯,如仔细观察审视则相当复杂;再加上端溪砚石名坑众多,色质亦不尽相同;大同中又有小异。石色与石质的优劣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石质的优劣,发墨的好坏,往往可以通过石色反映出来。因此从石色不仅可以鉴别是否端溪石,还可以鉴别是端溪的哪个名坑的砚石。

端溪石的色质究竟如何?以什么色素为基调?通过前人长时间的实践、观察、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端石紫色。故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而且认为端石紫色最好,也最为名贵。叶樾的《端溪砚谱》有这样的记载:“石性贵润,石色贵青紫;干则灰苍色,润则青紫色。”明周天球(字工瑕,号幻海)在他的端溪砚铭上镌刻“.……色以紫为贵,而汝色则苍。”因此,古人把名贵的端砚给取了个别名,称之为“紫石砚”。

前人不管对端砚石的石色怎样赞美,总离不开“紫色”。其实,前人对端砚石色的记述并不那么确切,而端砚的石色也并不那么单纯,何况端溪各个名坑砚石石色又各有差异。清《说砚》一书中谈到:“焉上岩者质纯而艳微紫,中岩质润而凝紫渐青,下岩者则质淡而细色近白。”清吴兰修《端溪砚史》:“宋坑作猪肝色,……色紫红。”“鼎湖山有锦云坑,色黄赤多眼。”的确,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构成砚石的岩石成份有所差异,端溪各名坑砚石色泽便也有所不同。观察、分析、比较、辨别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湿石(最好将砚石沉水观之)才能看的清楚、准确。比如将一块优质老坑砚石用水湿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主要色调是紫蓝色,在此基调上又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彩斑斓,富于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且色彩又好象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麻子坑砚石的色泽基本上具有老坑砚石色泽的特点,但从色调上来说麻子坑要比老坑偏轻些。仔细观察,它有块状条纹(一般为斜纹),这是老坑与麻子坑最为明显的区别之处。坑仔岩的色泽则偏紫红而微带赤色,色泽就没有老坑石那样丰富、多彩多姿,古塔岩砚石则紫中带微红(如果紫中带灰黑则是次等的砚石)。总之,除了绿端石是翠绿色,有些是翠绿微带土黄之外,端溪各名坑砚石的基调均为紫色:有的紫偏蓝,有的紫偏青,有的紫偏红,有的紫黑带赤;有的稍带天蓝,或黑带天青;有的带青黄,有的带苍灰;也有微带黄褐(如有眼宋坑、蕉园坑及梅花坑);有浅绿,有深绿……。在从砚石的色泽上来辨别端砚的同时,也可通过砚石上天然生成的“石品”来加以鉴别砚石石质的好坏及砚石所出自的砚坑。如:鱼脑冻,一般只有老坑砚石才会出现。鱼脑冻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它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最佳的鱼脑冻应该白如高空的晴云白中略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所谓“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又如冰纹,冰纹是老坑所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在端石中冰纹有如悬崖上的瀑布,一泻千尺。它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另外还有金银线,蕉叶白、青花、火捺、石眼等。

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 (它跟甘肃洮河的洮砚、吉林的松花石砚色泽甚相似,当然也有不同),以及以白色为主雕的白端。不过绿端在在端砚中少数,在古端砚中亦不多见。但它在端溪砚中却有一定位置,宋欧阳永叔《庐陵集》有端溪绿端枕诗;清纪晓岚称绿端为“绿琼”,可与“紫玉”媲美。 

二、听石声

鉴别端溪砚石,不仅要细观其色,还要细听其声,也就是说要细心辨别“石声”。物体被敲击,便会发出声音,砚石也不例外。但古人却不以为然,对端砚石则往往以“叩之无声”为佳。张海鹏的砚史有云:“磨墨无声,贮水不耗。”又“石细,叩之清越……石嫩,甚者如泥无声。”高兆《端溪砚石考》记载:“其石叩之声冷冷”(此指坑仔岩砚石)。《端溪砚史》则说端砚石叩之如木声。也有说端石叩之如泥声。说叩或击端溪石无声恐怕不合情理。问题是这种响声是清越的还是沉闷的,是金属声还是非金属声。本来,端石是石质,叩击时应当发出清越的石声,然而它所发出的声响却非石声,所以使人感到奇异。其实,端溪石各个名坑砚石叩击的声音也是不同的,老坑、麻子坑及坑仔岩砚石叩击时发出的声音是木声或泥声,宋坑、梅花坑、绿端、朝天岩、白线岩等砚石叩击的声音则带铿锵,即有石声。水岩(老坑)砚石之所以“叩之无声”,或“木声”,或“泥声,”这是因为它的石质极其细腻、娇嫩、幼滑、滋润,岩石成份主要由水云母类和粘土矿物组成,泥质占有很大的比重。

砚石由于厚薄不一,大小有异,声音也会有所差异。如果用指弹叩,或用小木棒敲击,声响则更会有差别。

古人赞美端砚“叩之无声”或为“木声”、“泥声”,确是优质砚材之声。至于“磨墨亦无声”则不仅取决于优质的端砚石,还取决于墨的优劣,是优质油烟或是超漆烟墨。此外,研磨时还要“重按慢磨”才能出现这样的效果。

除此之外,鉴别端砚还可以用手轻轻抚摩砚石,从砚堂抚摩至砚池,从手的触觉感受可以判断出砚石的细腻、娇嫩程度。老坑、麻子坑、坑仔以及宋坑、梅花坑砚可以用手抚摩感觉比较、分辨出来。

 

[相关链接]葛志文个人简介

葛志文,笔名北公,号闲园主人、石田、一夫,室名醉石斋、砚语堂。一九七八年生于江苏泗阳,现居南京。专业从事砚台、石壶的设计与创作,兼书画、篆刻。作品被中央首长孙家正及国内外多位藏家所收藏。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扬州电视台、扬子晚报、南京日报、江苏工人报、江苏经济报、江苏商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采风报、精品等多家新闻媒体为之作了多次专题报导。作品编入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华茶韵》、《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书画作品集》、《南京工艺美术》、《中国旅游艺术大典》等作品集中,姓名载入《华夏英才》人物传记中。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书画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东水艺苑特聘高级工艺美术师。出版有《葛志文石雕作品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