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与问题思考

[日期:2005-08-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当代设计与问题思考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社会,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作为商业美术设计师的基本工作方式,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由于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运用,解放了工业革命后和计算机时代到来前对设计形式的束缚,使得产品的设计周期更加缩短,替代了烦琐的重复的绘制过程。设计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在形式和内涵上对设计发挥更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市场消费者对多样化产品的要求又鼓励了这种变化,形色各异的设计成了厂家、商家占有市场的策略,也成了年轻的商业设计师们标新立异的观念体现。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发生在设计产品过程中的一些认识上的变化,人们对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一些问题的认真反思和认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商业美术设计师的高度关注。如:绿色设计问题、人性化设计问题、个性化设计问题、高新技术与设计问题等。

工业化产品生产和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使设计师们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的责任;也意识到了保护自然就是对人本身的关怀,使设计更多地体现出人性化的另一面;在提倡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设计在体现高新技术、提供良好功能性能的同时还需要充当着表现民族传统、人文特点、个性特色等等的多重角色。下面就这几个问题的思考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绿色设计问题

绿色设计的概念,是出于人们对工业化生产中对能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的一个认识上的异化。工业化生产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天空、土地受到了污染,这与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消耗的能源以及产品寿命结束后的垃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设计被称为产业绿色化行动,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很多年,成为这个时代优秀设计的重要的衡量标准。

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每年评选的卓越产品设计奖,把对环境的保护作为获奖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的整个设计界,把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产品设计的最好美德,并上升到产品美学的高度。德国提倡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重复使用,消除一次性使用产品。因此,他们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废物的处理和回收等问题。

设计从开始就应该是很绿色的。

  减量(Reduce)、再使用(Reuse)和原料回收(Recycle),正是绿色设计的“三R守则”。经过统计,有40%--50%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但资源回收工作并不容易,我们目前国内资源回收再利用率约仅3%。与其说在生产最后花大量精力和资金减少废料污染和处理回收,就不如在源头──规划设计阶段就作好准备。

  例如:美国的百威啤酒在不减容量之下,把铝罐边缘直径减少一英,一年就减少了9500吨原料消耗,而处理其回收、再制造所节省下来的资金和能源,当然很可观。原来巨大的RC大楼,可能得花上十万吨钢材才能建造得起来,如今配合新材料和新技术,可设计成轻钢架结构,减少了近三分之二材料的浪费,又符合新的建筑潮流。

  德国 wilkhahn 公司早在90年代就曾经设计一系列Picto办公椅,强调完全不用黏胶和焊接,95%以上的零件都可以支解并再重复使用,材料多用铝合金及无毒害的工程塑料,兼具美感、科技和功能性,可以说开了“支解设计”的先河。

  另外,利用新材料来设计商品,也能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日本和德国都已开发设计出一款手表,利用人体体温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差异,而产生电能来驱动。其中奥妙,就是利用了一种“热电材料”,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材料,只要通入电流,便会产生冷热两端,如果同时在两端接触不同温度时,便会在内部回路形成电流,只要温差愈大,所产生的电流就愈强。运用这个原理,所设计出的冰箱,不需压缩机、没有噪音,也不会排放污染,极适合外出旅行。以相同原理,日本久保田公司利用工厂所发出的废热和冷却水之间的温差来发电,也正处于成熟阶段,值得期待。

据估计,将传统生产方式全部改以绿色设计的“三R守则”,针对产品生命周期每一阶段做适切的分析和改善,至少可降低90%以上的环境污染的冲击!

绿色设计因为符合了时代的潮流,也为商家带来了巨额利润。

我国的产品设计,大多注重市场因素、利润因素,忽略环保因素,有不少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着不少污染环境的因素。

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消耗十分惊人,比起其他国家,我们更有理由推行绿色设计。譬如,在产品及工艺流程设计方面,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制造和使用时消耗物质和能源比较少的原材料和清洁的能源。如:工业园区在规划设计时,就可以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对园区内工业企业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形成工业生态链和共生网络,实现物质流、封闭循环和能量流的梯级利用,使材料能源得到高效利用,排污大大减少。

又如:我国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注重环境设计,对新建铁路---新(沂)长(兴)线全线采用喷播植草。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路堤的防护能力并降低了工程造价。仅此一项就节省投资1200多万元。

二、人性化设计问题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高雅的居住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和尺度的使用趣味和快感,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和物的和谐。换句话说,人性化设计就是关注人的本身。

“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师开始把更多的目光从产品转移到产品的使用者---人的本身,设计出更符合人性化的产品是商业美术设计师未来的另一个目标。

人性化设计的目的---一言蔽之就是适合!

在信息社会里,网络和虚拟社区并没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反而强化了个人孤独和私人化的生存方式。数字化时代增强了社会的物质技术特点,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更需要有一个处处贴心温馨、可以恢复疲惫身心的家,设计于是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

例如:我们在设计卫浴产品时,在人性化方面的应该考虑以下功能的问题:

1、具有浴缸自动清洗功能

沐浴完毕,却不必费神它的清洁问题。因为按下自动清洗键,浴缸就会自动排水,再吹热风烘干,然后把冷水重新充满水管,清理管道中的积垢物,力求让内外光洁如新。有的浴缸,底部还安装了臭氧装置,沐浴时,臭氧和水流合二为一冲洗身体,能使肌肤免除脱皮发白之忧。另外,在加热装置上,新科技都利用气泵加压空气来升温,消除了旧式电热棒加热的安全顾虑。

2、方便进出的浴缸

在沐浴过程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是最需要特别照顾的,有门的浴缸就尽显设计师对他们的细致关爱。沐浴时,老人和小孩子只需打开浴缸身上的门就能轻松进入,无需像以往那样跨出跨入。有些浴缸旁也装有矮身的梯级,以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附有小吊椅的浴缸,小个的孩子坐在上面,可以尽情体会沐浴的乐趣,决不会有呛水的危险。底部线条采用稍为倾斜和中间凹陷设计的浴缸,使坐靠更为舒适。

3、旋转浴柜

游牧式浴柜为室内流动空间的创造提供了可能,这类柜子底座装有滚轮,便于移动,可根据洗脸或洗澡的不同需要随传随到。而一种全新的旋转浴柜也已面世,转柜占地不大,整个柜身可以围绕中心轴灵活转动,随时听命于你的吩咐。更妙的是,架子采用了玻璃三面环回的方式包围着被储物,需要的时候一转一出,避免了物品被水花溅湿或受潮的麻烦。
  
  4、异形花洒

新时代的花洒不再是以往一头一柄的老样式,它们开始穿上了美丽的外衣。小狗形状的花洒很适合儿童使用,红艳艳的脑袋上两只眼睛滴溜溜地直转,蓝色的长脖子是花洒的手柄,黄黄的大鼻子顶端是出水孔,洗澡时把鼻子扭一扭就可换成发散或集中的出水方式,又方便又好玩。

现代主义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设计口号是:“形式服从功能”,也有人提出了“形式服从情感”的设计理念。他们认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购买的是赏心悦目的形式和包含其中的价值、经验和自我意识。

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现。把表达“真善美”作为设计的目标,认为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进行物化的部分工作,也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并加以实现。现代设计中产品的功能就包含了心理和情感。对人、对使用者的关注,使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尤其是对特殊人的关怀,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就如上文提到的卫浴产品的设计。

三、个性化设计问题

美国通用公司的成功启示人们,要学会向时尚要市场,向时尚要利润。

所谓时尚产品,就是对产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而符合消费者追求时尚的需要。

有调查表明,新鲜、便捷、个性化和廉价是引导现代人消费心理的四大主要因素,其中前三者均与时尚化消费有关,因此,要抓住时尚化背后的巨大市场,必须围绕求新、求便、个性化做文章。

要不断开发新潮产品,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时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面对扑面而来的时尚大潮,有人在尽享时尚生活的乐趣,更有人先行一步,设计研发出有新意的产品,从而抓住了时尚生活带来的商机。当手机从模拟转向数字,从简单的接打电话功能转向能收发短信,继而又具备上网的功能时,人们以为手机已经相当完善了,那时候,手机比拼的是信号强、体积小、重量轻、好的外观设计、好的功能配置、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合理的价格等等。岂料,双屏手机和可拍照手机很快又成为市场主流,现在的手机比拼的是像素、闪存、色彩等与移动电话越来越不相干的玩赏功能。先前在款式和铃声上追求时尚的生产厂商,又纷纷抓住这些最新的流行趋势和潜在的时尚潮流进行产品研发。

传统的制造业在设计产品时也要紧扣时尚。时尚能伸长制造业的短臂,为传统制造业插上腾飞之翅。为了抓住时尚这只无形的手,我国一家生产皮鞋的企业在意大利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收集罗马、米兰、热那亚、都灵和威尼斯等意大利北部地区的流行趋势,他们还将研发中心建在那里。因为抓住了时尚脉搏,他们的产品总是领导着国际潮流,深受用户青睐,去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个亿人民币。

要设计开发相关产业,推动个性化的时尚消费,大部分产业都有上、下游企业,他们相互协作,同生共荣,有的下游协作产业因为与时尚接轨,不仅形成为新的强势产业,还推动了上游产业的发展。在汽车消费方面,就出现了汽车装潢和汽车美容等专门为汽车时尚化服务的两大产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这两大产业的繁荣,使得一个越来越新的消费观念正被百姓接受: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个性化的时尚消费品。

设计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设计师借助技术和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还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不断对话表达使用者愿望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设计师们为他们设计出引导时尚的个性化产品?人们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个人风格,提出了“生活环境个性化”口号,消费者会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并与他们的想法有关的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因此在功能设计上要为时尚人士创造更多的个性化的便利。户外生活的增多和工作场所流动性增大,带来了新的消费习惯,给产品设计者提出了新要求。VCDDVD市场饱和了,有人推出便携式VCDDVD,很快在市场上畅销;当大多数冰箱生产厂家在宣扬自己的冰箱容积大时,海尔推出的小型冰箱却打开了美国市场;当家庭影院越来越多时,松下推出了移动式家庭影院,很快引领市场潮流。这些都是要尽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当前,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供应也逐渐丰富,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不再是过去的功能满足,而更多地兼顾精神满足,精明的商家都会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摩托车一向追求的是功率、速度和节能,可是,国内某摩托车生产厂家却提出摩托车时装化理论,要求科技人员要像推时装品牌一样搞产品开发,他们生产的一款发动机,仅边盖形状变了变,每台成本增加2元,市场上售价却高了50元。

四、高新技术与设计问题

计算机时代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设计师可以尽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黄金时代。如果说在工业时代设计师的才能受到了技术的束缚和限制,那么现在的技术发展则可以为设计师的想象力如虎添翼,但设计师对计算机技术和高新技术的了解也提出了要求。

高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可大大改变生产过程,减少更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高新技术和新材料足以造成绿色旋风,抢占过去以侵耗地球资源制成的市场,这个“工业生态系统”自然可同时达到内部和外在自然生态圈的平衡。

过去为求安全、美观,食品和礼品的包装愈来愈复杂,特别是一些贵重货物,裹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塑料、泡棉加纸箱,应该说,大部分家庭垃圾都来自这些不当的包装。包装也讲绿化,是一些自然的用高新技术生产的新材料、新材质渐渐被广泛使用,例如:可降解和可用食材料。澳大利亚昆士兰洋芋片容器公司,研制出一种用来盛装炸洋芋片的可食性容器,其中添加了酸、辣、咸味道以及熏烤、酱料等不同风味,使得容器的味道并不亚于洋芋片的味道,可以直接把它吃掉。在日本,利用从甲壳类提取出来的一种多糖物质,制造出可食用的包装,用来包装泡面、调味品等,消费者煮食时,可直接将泡面等连同包装放入锅内烹煮,完全不会产生垃圾。

如果无法达到完全无垃圾,包装材料的再使用像是回收纸,作为第二选择。事实上,目前许多商品一直依赖这项包装技术,并屡获世界包装之星大奖。而像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他们在产品设计之始,往往就已经考虑到其报废之后如何回收利用了。

就算是废弃物品也要符合环保。为了达成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真正的平衡,就要往“零废弃”的终极目标迈进。过去,消费者在花钱买产品的同时,往往也买回了一堆包装废物或有害环境物质,然后消费者还需花费精力甚至金钱来处理这些厂商制造的包装垃圾。 “制造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原则在全球的推行和兴起,强调了生产者必须负起其产品对其生命周期的环境冲击责任。1994年欧盟公布《产品包装废弃物管理指令》,规定了生产者必须对产品销售之后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负责;200210月又提出《WEEEROHS指令》,对废弃机电电子设备的分类收集、回收再利用、废弃处理及产品的禁用物质,也作了许多规定。

用高新技术生产的新材料、新材质渐渐被广泛使用,使会产生化学毒性、不能回收的产品,将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舞台。

10年前,一支绘图笔和一张绘图桌就是进行设计所需的全部工具,而今天,苹果和PC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取代了绘图桌,绘图软件代替了绘图笔。如何协调技术与使用者的关系、使高新技术能够在产品中易于使用成为了设计师面临的新课题?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技术与使用之间的关系,许多企业也越来越依靠设计师们生产那些能够引导潮流的高新技术概念产品,尤其是将消费者的需求与相应的技术合二为一的产品。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促使设计人员除了设计产品的形式之外,还要扮演向公司提供革新产品的角色。

未来合格的设计师将不再是做单纯的设计,他(她)必须考虑诸多的问题,也必须解决诸多的问题,更主要是要超越诸多问题。

 

张亦农

                                 2004年12月1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