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惠山泥人艺术
张小权
在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有处数百年来代代相传,至今仍兴盛不衰的泥人产地---惠山。惠山地处锦绣江南的无锡市西郊。惠山素以“名山胜泉”著称,这里不仅环境优美,太湖还孕育了古代灿烂的吴越文化,派生出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自古以来这里出产的民间彩塑艺术品以淳朴的乡土气息而名闻遐迩。
惠山泥人始于明而盛于清,传说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末散文家张岱(公元1597-1679年)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述了当时惠山泥人在精雅店铺中出售的史实。据《清类抄》记载乾隆皇帝南巡时当地著名惠山泥人名师王春林曾进献“泥孩儿”数盘,大受称赏,并被皇帝携回宫中赏玩。由此可见在明清之际惠山泥人已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并且名噪一时。
惠山泥人最初是当地农民的一种副业,农闲季节几乎每家每户都做泥人,“家家善塑,户户能彩”形成一条“泥人街”。逢庙会、米市这些泥人艺术品十分畅销。每年入秋以后,有六、七百条船,几千余人次自苏北陆续来惠山采购泥人,他们大都带来了米、豆、花生、棉花等类的农产品,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换取泥人,再沿着运河销往各地。此外,部分高档泥人则随着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各地商贾作为礼品带往远方。惠山泥人赖此远销江苏南北广大城镇、乡村,并流入浙江杭州、嘉兴、湖洲一带,以及山东地区。
无锡的惠山泥人是很有江南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它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粗货、细货及手捏泥人三种。粗货泥人起源较早,造型浑朴洗练,构图丰满,讲究夸张变形,彩绘用色单纯鲜艳,大都采用红、绿、青、黄等色,运笔奔放,泼辣大胆,形成艳丽粗犷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江南乡土特色。其内容多为儿童、仙佛和瑞兽,具有吉祥辟邪的寓意,反映了农民生活及其美好的向往。《大阿福》、《小花囡》、《蚕猫》、《春牛》等是其中典型代表,可用模具(单片模或双片模)大批量复制生产。
《大阿福》是惠山粗货泥人的代表作品。它造型丰满圆浑,舍去了许多形体上的枝节,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造型手法。这种造型奠定了惠山泥人的基本风格。创作来源是根据无锡地区的民间故事。相传古代惠山的森林中有一种猛兽常常伤害农家孩童,后来从天上降下两个勤劳勇敢、力大无比的神童名叫“沙孩儿”,山中的猛兽只要见他俩微微一笑便俯首帖耳的投入其怀中。从此惠山周围祥和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怀念沙孩儿的恩泽,就依照他们的形象塑造了两个笑盈盈、胖墩墩的泥孩,取名“大阿福”,寄寓着迎祥纳福的愿望。从现存最早的一件无锡大阿福的艺术品来看(传说是乾隆年间制作,现珍藏在无锡泥人博物馆)确实是相当鲜明的体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儿童形象。它造型洗练稳重,盘膝而坐,面型饱满,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头梳菱形发髻,双臂下垂,怀抱青狮,显得文静中有威武,端庄中又带憨厚,身穿五福之衣,显示出征服者的神态。从内容到形式都紧扣“福”字主题,是惠山泥人大阿福的传世作品。
惠山泥人还有不少以动物为题材,其中以花猫和春牛为多。蚕怕鼠害,在养蚕季节农民们称泥猫为“蚕花猫”,买回去以保障一年一度的养蚕。从艺术上看,蚕花猫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泥耍货”。它通体金黄并点缀散笔绒毛,长长的胡子和大大的眼睛,生相给人一种机警敏锐之感。“泥春牛”是新年里最畅销的产品之一。泥春牛身上绘有青、红、黄、白、黑五色,寓意五谷丰登之意。这里农村流传这样的话:摸摸春牛头,种田不用愁;摸摸春牛脚,种田种的好。虽然是些泥玩具,但它寄托了农民们多少美好的愿望。
手捏泥人则是随着戏曲在江南流行而兴盛起来的,这种泥人与戏曲艺术的流传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史料,明代中叶以后,昆腔戏就在江南一带盛行,有一种叫“草台班”的小戏班子更是经常活跃在苏州无锡常州的广大农村和市郊。惠山的艺人们就是根据这种昆腔戏创作出一套套的戏曲泥人-------手捏泥人。后来徽戏及京剧慢慢的流行,这类泥人又转而以京剧等戏曲为题材,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繁衍至今。
无锡的手捏泥人在表现方法上不仅运用了戏曲艺术的“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情”等等艺术技巧,更注重人物面部神态的刻画,强调了“以神传情”。在形体上由于不受模具制约,动态变化显得玲珑洒脱,衣纹线条流畅自如,富有韵味,更重要是根据泥塑特点,将剧情进行浓缩提炼,以最富于代表性的情节、人物和动作来反映整个戏曲的主要情节,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感受,真正达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地步。
手捏戏文的塑造方法是从脚到头,由里到外,层层包裹,搓搓捏捏,敲敲拍拍。在神态上惠山的手捏戏文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为了照顾传统的欣赏习惯并较好的显示面部表情,一般均将面部捏的稍大,通常为五个头的比例。它的妙处在于较好的利用了造型上的错觉,给人以修短合度之感,使作品达到了短里看长,小中寓大的艺术效果。
在衣纹处理上,手捏戏文突出处是线条流畅挺拔而又简练,同时又极富装饰性。由于艺人随意搓捏,又往往有似与不似之间的生动而自然的艺术效果。
“手捏戏文”还有相当突出的彩绘特点。一般来说,取材于京剧的色彩比较富丽;取材于昆曲的则颜色较柔和文静,十分古朴。可以用色调明净,娴雅大方,开相讲究,华美轻快、自成一体来概括。在纹样装饰上也同样是既有特色也很有味道,它们来自现实中的花卉,经过长期认真观察,然后用减笔法加以提炼、概括。常用的花色很多如“云头花”、“白兰花”、“点点花”、“团球花”“蟹爪菊花”等等。这些花纹虽然着墨不多,有时给人感觉是在写草书,挥洒自如,但它又是那样协调,那样紧凑明快,感到整个色彩既富丽而又有节奏感,使无锡戏曲泥人倍添浓厚的民间色彩和江南情调。
惠山泥人由于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不仅受到国内人民的广泛喜爱,艺人们还经常受邀去国外进行现场艺术表演,他们那高超并富有浓郁的民族民间格调的技艺,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惠山泥人被誉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