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艺术创造之浅见
刺绣以画稿(或照片)为蓝本,虽然其刺绣的制品形同原作,但因属于不同的造型艺术,刺绣当是一种艺术创造。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刺绣艺术的创造活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刺绣从艺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刺绣艺术创造的独特表现力。
绘画以笔、纸、颜料为工具,用笔和色彩采用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等绘画技巧手段来描绘形象;而刺绣则是以针代笔、以缣素代纸、以丝线代朱墨,用绣针引导彩线在绣底上来回穿刺,运用不同的针法、配线、用色等刺绣技巧手段来塑造形象。由于刺绣所采用的色线具有独特的光泽,并能根据图案随意进行拼线、劈线和运用多变的针法,所以绣品较之绘画更具质感和光泽的艺术效果。比如,刺绣有细平绣、打子绣、乱针绣、彩锦绣、绒绣、发绣等等。各种针法都可按图案艺术要求搭配使用,使之画面虚实有致,活泼灵动,体现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而且,70年代还开发出了双面单色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这是绘画和其他艺术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可见,刺绣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以彩线填空的简单劳动,而是绣工在对画稿深入理解基础上,依据个人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通过主观心灵创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曾在国际引起轰动成为中国刺绣史上前无古人之艺术瑰宝的沈寿所绣《耶稣像》、《倍克像》,之后由扬州杨守玉绣制的《罗斯福像》、《毛泽东和斯大林像》,苏州刺绣研究所绣工绣制的《西哈努克亲王像》、双面异人肖像绣《英王子、王妃像》等等一批肖像佳作,以及除人物肖像绣之外的大量优秀刺绣作品,无不体现了刺绣艺术创造的独特魅力。
二、刺绣艺术创造的基本要素。
一幅绣品的制作成功,须由绣工对画稿作出深入研究,领会图案内涵、意境之后,运用色线组合、线条排列、工针技法等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其基本要素可概括为:
(一)配色。刺绣是以色线来造型的,所以配色是刺绣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首道环节。如果用单一的色线,就无法表达出色光的变化和阴暗浓淡的层次。因此,自沈寿开创多色拼线法的绣品《耶稣像》开始,绣工们便巧妙地配合运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线色,以绣制人物、风景、花鸟等画案。“影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画之分阴阳……绣则不可不兼明此理”,只有按照画面的阴阳,根据色彩渐变的原理,巧妙地运用不同色级的色线,拼线施色,使之“面光者浅、背光者深、侧者酌深浅之中以取和”,才能达到色彩丰富、韵色和谐、画面逼真的艺术效果。
(二)针法。针法是刺绣独特的艺术语言,因此巧妙运用针法是刺绣成功的关键。“针法要随所宜而用之”,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物体,应运用不同的针法。如本人最近绣制的一幅国画大师吴昌硕的《荔枝》,就采用了全打子绣,以体现荔枝枝杆的毛绒和荔壳的毛刺,绣品的效果就非常好,荔枝的真实感甚至比样稿还强,这就是刺绣的独特表现力。绣制人物则一般采用细平绣和乱针绣,但在具体运针时,也相当讲究,不能随意用针,而应因像施针,如可用平针按肌肤纹理绣出面部,这样就能表现出细腻平服、转折自然的真实感;可用旋针绣制眼球,用虚实针绣制眼白,近眼角处排针应密、用色应深,瞳孔周边排针应稀、用色应淡。当然,这种深浅密稀的用针应运用得当、掌握有度。如果刺绣人物的衣服、帽子等服饰,还可根据不同的质地,采用小乱针、平套针、散套针、滚针、缠针等针法,其技巧难以一言以敝之。
(三)丝理。即线条的粗细和排列方向。刺绣劈线并非劈得越细越好,而要当细则细,当粗则粗,具体应视物体而定。如刺绣飞鸟,其用线,翅膀可适当粗一些,羽毛、尾翼,应当细一点,最粗的可用一根丝线的二分之一、五分之一、八分之一不等,最细的可达到一根丝线的四十八分之一、七十二分之一等等。这样,飞鸟就能表现出其飞行时的羽翼拍动感。在线条排列方面,也应因画而异,如人物的面部可采用垂直形排列、抱合形排列,手臂、手掌可采用横弧形、旋转形排列,头发可按发型梳理方向排列,同时配之不同的用色、针法,绣制的人像便会生动、逼真。
三、刺绣艺术创造的绣工必备素质。
刺绣是一种艺术创造,而非普通劳作。所以,除了上述“三要素”之外,绣工的个人素质十分重要。同一幅刺绣交由不同的人绣制,会绣出差别很大的效果。这就同绣工个人的理想追求、艺术境界、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技艺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进行刺绣艺术的创造,成为一名优秀的绣工,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首先要热爱刺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绣工,掌握娴熟的刺绣技艺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应是千日之功的苦钻苦练,要把刺绣艺术作为一种人生享受和终生追求,确立热爱刺绣艺术的理想和孜孜不倦追求技艺的精神。
2、要懂得画理。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刺绣艺术家和当代刺绣艺术大师,如沈寿、杨守玉、顾文霞等,无一不具有擅绣懂画或善画能绣的能力。所以,要成为精通刺绣技艺的专门人才,必须学习绘画,懂得绘画的基本原理。
3、要有悟性。刺绣艺术如同琴棋书画一样,是一门“悟性技术”,其技巧的掌握、创新、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一个“悟”字,有的人虽然也勤学苦练,但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绣下来还是长进不大,只能绣粗活,不能出精品,其原因是缺乏悟性。
4、要有良好的绣德。要做一名好绣工,就要有“求精求优”、“宁缺勿滥”的绣德,不应当为了挣钱而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而应把刺绣作为一门艺术,为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而工作。有了这样的境界,制作绣品时就能做到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忘我劳动。
5、要做有心人。不仅在学习刺绣技艺上要做有心人,而且平时要加强对人物、山水、花卉、树木、飞禽、走兽形态特征、生长规律的观察,且烂熟于胸。这样,刺绣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使绣品穷尽其神。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翁雪宝,女。江苏苏州人,11岁从师学艺,17岁走上苏州刺绣职业生涯。曾任苏州市吴县刺绣总厂技术质量总监,苏州市蒋雪英刺绣责任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长期从事苏绣技艺的研究和指导工作,至今还在不断制作和创新研究苏绣作品。精通苏绣技法,尤打子绣、细平绣、抽拉雕绣为擅,具有独特的技艺手法。其代表作品有《古人诗意图》、《兰石图》、《家》、《葡萄》、打子绣《飞鸟啄石榴》、盘金·打子绣《龙之魂》等。先后12次代表我国赴日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中国刺绣展”“中国苏绣展”,部分作品被一些日本知名友人作为珍品收藏。对弘扬苏绣传统技艺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