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雕漆《龙椅》艺术风格论述
紫檀木雕漆《龙椅》,为故宫博物院收藏之珍品。二000年故宫博物院委托南通市红木雕漆厂为其按原样予以复制一件,因南通市红木雕漆厂系专门生产红木雕刻的专业生产厂家,只有用紫檀木复制《龙椅》的造型的木雕部分,而没有雕漆工艺部分的复制手段,故来扬州漆器厂请求支援。厂部接受委托后,就把复制《龙椅》雕漆的部分交给了我,故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实物。对其进行了反复认真的研究,并在复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其艺术风格和雕漆技法的理解和撷取,从中获益匪浅。现就其紫檀木雕漆《龙椅》雕漆部分的艺术风格发表个人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我国雕漆工艺始于隋唐,成熟于宋元,而兴盛于明清。尤以清代乾隆年间最为鼎盛。
清代雕漆,不仅数量最多,而且造型多样,题材广泛,雕刻技法在前朝的基础上猛然翻新,雕漆工艺与其他工艺手段相互交叉结合,形成了清代的独特风格。
清代雕漆,除一部分作品无款和极个别刻“嘉庆”款外,绝大多数都是“大清乾隆年制”刀刻款,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清代雕漆就是乾隆雕漆,乾隆雕漆就是清代雕漆。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乾隆年间,国力鼎盛,是清代中期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社会安定,政治平稳,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雕漆工艺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乾隆本人酷爱雕漆艺术,每逢喜庆吉辰必备雕漆礼品;宫中许多陈设用品、文房用具、盒、盘、箱、柜、屏风、捧盒等几乎均是雕漆制品。民间还流传许多乾隆偏爱漆器、雕漆的传说。乾隆的爱好就是王公大臣的爱好,为迎合乾隆的爱好,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吏更是以此投其所好,从而促进了各地雕漆产品的生产,因而乾隆年间的雕漆数量就相应的多了。再就是乾隆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之久,活了八十六岁,六次巡幸江南,从而促进了本就是工艺美术之乡的江南(江、浙一带),特别是雕漆产品的迅猛发展。据记载,紫檀木雕漆《龙椅》,就是一位亲王为祝乾隆八十寿辰而特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紫檀木雕漆《龙椅》,由座椅和踏脚桌二件为一组合。椅座下部为一书卷几炕几状,上部为一后靠背和二侧扶手组成。踏脚桌为长方形、四条腿均用紫檀木为原料制作而成。《龙椅》造型古朴端庄,稳重简洁,《龙椅》背后和两侧扶手均用红雕漆工艺雕刻而成。以龙、云、水、为装饰图案。靠背是饰三条龙,正中一条为正面龙,为主龙;两侧两条龙对称面向中间主龙,龙后面满饰以云纹,下部为装饰性三角状海水纹。两边扶手各饰一条龙,与靠背上三条龙互相呼应,云水纹亦同靠背纹彼此贯通一气。中间正面龙髭须竖发,两目炯炯有神,盘膝而坐,威武庄严;而另外四条龙则是利齿钢牙,张牙舞爪,腾空欲飞,以象征封建王朝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神威。下口阳文海水纹则采用装饰性图案,均衡式翻叠,刀工圆润光滑,不露刀痕。云纹则满地起叠,云龙下面留有锦地,三角海水,且均衡中富于变化。整幅作品古朴庄重,主题突出,以龙为主,以云托龙,从平淡中求神奇,龙舞云中,海水流畅,以静制动。采用高贵沉稳的紫檀木雕造型,衬托雕刻精细的红雕漆装饰纹样,从简洁中求精工。可以说这件作品代表了清代雕漆的最高艺术水平,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件作品是典型的清乾隆年间的代表作。但它的产地也就是说出自哪个省市无从考查,就做工及工艺处理手法来看却不是北京当地制作的,乾隆年间御用作坊果园厂已不复存在,北京也早已没有生产雕漆的漆作。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乾隆十八年五月初五日……太监胡士俊交雕漆器海兽园盒一件,棉木底座。传旨:着南边照一模一样做雕漆园盒二件,钦此。于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员外郎白世秀将苏州织造安宁运到雕漆园盒两件……持进交监胡士俊呈讫。”由此可见,当时连两件小雕漆盒都要皇帝下旨让江南去做,足以说明北京当时已不生产雕漆漆器了。而当时江南的苏州、扬州则是雕漆产品的主要产地,据此,可以肯定紫檀木雕漆《龙椅》的产地非苏、扬二州莫属,而不是产自北京。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张来喜,男,1961年生。1987年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分配到漆器厂工作。2004年被江苏省人事厅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同年获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