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候图》的创作体会
东台发绣商会副会长 陈春生
在2005年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工艺品精品博览会本人创作的精品《封候图》获得优秀作品奖,现将创作过程的体会总结如下:创作《封候图》过程中,为了画好这幅艺术作品,求得真实性与完美性,我专程去南方许多动物园,进行实际写生,对猴子类动物细心研究。要画好猴子,必须要了解它们形体结构、生活习惯和它们灵活多变,轻快跳跃、机警灵巧。再根据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猴子的毛色和形体,掌握它们身上色泽、四肢结构要抓住眉骨高,眼窝深凹、颜面和耳裸的特性,来表现它们的神态,作品里树叶和枝干简洁明快,完全将两只猴子神态姿式描绘淋漓尽致。怎样才能将一幅绘画作绣成为艺术精品,对刺绣技法要掌握,将绘画技法要融会贯通。
发绣的特点,是保存时间长,不腐烂,不褪色,是收藏的最佳礼品。为了将《封候图》绘画作品制作成发绣精品,首先我们注意几个方面:
在面料方面,我们选用最高档的绢料,主要防止生霉,选用不当的绢料会影响艺术品藏期。
在绣的技法方面:我们运用滚针、施针、缠针、套针、施针、乱针等各种方法。绣“双面”“猴子”的头发要绝对粗细均匀,并且根据猴子的眼睛、鼻子、嘴、耳朵、不同分别选料,应选择那种光滑度好,易平整、同时韧性好的头发,这样才能够表现猴子的形态,使绣品保持平刮。
在刺绣方面,“双面”发绣是一气呵成,而“双面”猴子的像需要层层加色,脸上过渡色,必须特出明暗,对眼球、嘴等特别部位,加以绣制,以满密的针法来表现,立体感强,使人感觉恰似一幅嬉闹好玩的一对,《一家亲》猕猴。配上精美的手工雕刻紫檀架。作品看上去美观大方,形神兼备。是装帧精美的艺术精品。
《封候图》的研制成功,充分发挥了绘画作者和刺绣艺员的聪明才智,以及追求艺术的崇高思想境界,采用多种针法的结合,以人发独有特色来独表现双面《封候图》。为享有“天下一绝”美名的地方产品,在众多刺绣工艺中树立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为我们刺绣工艺登上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发展了工艺美术的精品,其意义不仅是把精湛绘画技法和绣的技法永远流传下去,《封候图》作品集绘画与刺绣为一体,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又能经久保存,千年不变,可谓收藏极品。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陈春生,1963年生,江苏东台人,现鸿儒发绣厂厂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师职称,东台发绣商会副会长。
自幼爱好美术,喜欢绘画,一九七九年参加东台工艺厂美术学习班,研习传统技法,在工笔花鸟画方面更得力于陈国苏工艺美术大师的全面传授与指教,使其在理论与技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次到各地写生,对奇花异卉、珍禽走兽、风土人情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体验。对花鸟画及发绣样稿的创作,进行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使发绣作品,新颖高雅,享誉海内外的奇品,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