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设计初探

[日期:2006-08-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居 住 环 境 设 计 初 探

常州市建筑职工大学  郑伟文

概要:本文以人的居住行为为线索,通过对居住外环境交往场所和居住内使用功能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设计。

关键词:  居住行为   交往场所   二次装修   使用功能

    居住环境是与人类居住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空间环境。首先它是一种生活环境,在形式上表达为物态的空间环境,它是人类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行为心理环境有机统一的综合网络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物化了的生活目的愿望,是空间化的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的丰富内涵和无穷外延是我们所在的世界如此多姿多彩的源泉,而人是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环境的本源,以人为核心是居住环境设计的根本,空间环境只是由于人的活动才有存在的必然。如何创造出舒适、安全、健康、美观的居住环境,理所当然地由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等共同来努力。
    随着城市小康住宅的多元化多层次标准的出现,房地产商想方设法打造超前的居住文化,多少改变了老建成住宅区的缺乏邻里意识、彼此老死不相住来、行若陌人的局面。住宅千人一面的单调形式(表现在立面设计的简单重复),不能形成个性丰满的社区地域文化的标示系统。住宅的立面设计,格调的统一仅仅是一个方面,还应强调彼此间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立面造型符号、色彩等秩序编排,使居住环境丰富多彩。如条状住宅立面采用分段分层的递变设计,在结构体系保持不变和经济节约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变化的细节差异来表达丰富的居住内涵,性格鲜明独特的社区文化的标示。对单体居住建筑而言,没能为住户提供亲善的交往场所是住宅公共部位呆板单一的设计原因之一,单体住宅的公共空间主要是宅前入口、楼梯间走道及屋顶三个部分,通过对住户活动的频繁结点和闲置空间的充分利用等,创造不同的交往场所,增加了住户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首先是户前走道,由于入口部分的后退扩大了一些面积,使住户们乐于在此停驻交流,楼梯中间平台的室外出挑延展也是引导住户交流的又一场所(可配合绿化和坐椅),进一步提高了同层及不同层之间的交往频率,使住户间亲密无疏,和善交往。对于高层住宅的公共空间,通过对交通走廊的有效利用及户前空间的局部扩大,也可创造一个有利于住户交往的亲善场所,另外,小高层住宅的屋顶空间作为闲置空间同样可以作为公共交往空间,根据不同年龄组的户外活动特征,在屋顶层上设置不同的行为空间。如老年叙谈区、幼儿游戏玩耍区和能满足各年龄段的健身要求的健身区并设置相应的设施和器械,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可设计成电梯出屋面,便于住户使用。屋面进行保温、隔声和防水处理,投资不多,却创造了一个趣味盎然的户外交流场所,使住户能充分享受到户外的阳光和空气,增强邻里感和归属意识。
    作为社区中心,是容纳巨大的能量、信息,更是住户居住活动中心。它面向所有的住户,在空间形态上则是对各种功能空间的秩序编排,以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要求,可集购物、服务、管理和交往等功能于一体。其配置原则是功能的有效实现和交往休闲、集会的频繁展开,而不是一味追求各种使用功能的大而不当、全而无用,对宜于集中设置的网点如管理、修理(配)和高级消费等集中设于社区中心内,而对一些住户频繁使用的功能,如日用品零售、幼儿玩耍、邻里交往,可就近布置在宅间绿化区或小高层的屋顶上,这样使人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地深化,社区和社区中心始终洋溢着对人的关怀。
    社区中心好比一个展览大厅,各展厅展示不同的内容,展厅之间空间是流动的,通过人流路线安排展厅间的秩序,且在不同时期,主题是可以更换的。各展厅的大小尺度,也随之变化,但展览大厅本身是恒定的。展厅之间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也是不变的,正因为社区中心具有各种既相互差异又彼此融合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扩展了人际间的交往规模和交往频率,提高了居住环境的效率和质量。
    开发商为迎合消费市场,在住宅的户型设计上一味求大、求全,而一些消费者出于攀比心理,不顾自身使用上的需要,跟随着这股购房热潮……我的体会是:住宅中的厨房、厕所、居室、阳台等是居住行为的最基础的表现。居住行为是一个具有发展性和选择性的行为过程,不同时期住户对空间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住宅的平面布置表达了居住行为在空间上的展开,规定了生活方式的秩序和质量是住宅设计的精髓所在,其反映在使用空间的划分上,应具有灵活性、选择性和生长性三方面的特征,以满足不同住户在不同时期实现不同生活方式的使用要求。因此,在选购住宅户型时,应结合小区地理位置,规模大小,生活配套设施及周边自然环境等因素,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起居生活方式、家庭人数、经济能力等选购合理的适于一定时期使用的住宅户型。现阶段各大城市正以菜单式服务对住户由于居住行为的差异性,毛坯房二次装修造成各方面的巨大浪费,甚至影响到建筑的结构与使用而进行的二次装修的模式。所谓菜单式服务是指有关部门(开发商、装修公司或设计公司)提供多种设计构思方案和咨询,多种价格档次,多种材料产品,多种服务内容及多种施工方法和周期等供住户选择,由专业人员统一设计和施工,专业部门(如家装行业协会)统一管理。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表达了一个建筑师对住宅的功能、技术和建筑艺术的观点立场,而并非阐述住宅的全部内涵。从他设计的马赛公寓和萨伏伊别墅等可以看出建筑大师对居住生活方式的细微关怀和深刻洞察。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室内环境设计必须以现代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要求来进行,改变观念,提高生活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生活节奏,围绕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创造出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的室内环境。
    起居室往往是二次装修中的重要部位,是家庭团聚、交往的场所,同时,也可看作是住宅中非特定用途,有着多种功能的模糊空间,说其模糊,是因为作为团聚的场所,本应为紧凑的空间,增加了会客的功能以后,即产生了矛盾,在现代多样化的生活行为的大部分也在此空间中进行,如看书、读报、休闲、娱乐和休息等。依据不同户型的起居室面积,户主不同的职业、生活习惯和个人品位,通过家具、陈设、饰面材料、质感、色彩等设计要素形成多样化的既温馨、和谐又富于变化的独特风格的起居空间环境。
    居室(主卧、次卧室)是安身之所,具有私密性的特点,它的功能就是满足自然睡眠、减少疲劳度、安静舒适温暖兼具其它辅助功能(贮存衣物、安置书桌、电脑桌等)有一定隔音效果的良好睡眠环境。
    卫生间和厨房的二次装修现在越来越被住户所重视,科技的发展和功能的细化掀起了一场厨卫革命。以前的厨卫面积及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工作快节奏、生活高品质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用生态的、环保的、新型的复合材料设计出成套现代厨房用品和设计精良的卫生设施。此外,景观阳台和窗的设计丰富了住宅的立面,合理放置空调室外机等细部设计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居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居住环境则是这种行为方式的外在表达,是生活方式的载体。居住环境设计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住宅的室内环境设计,而应把它上升到社区文化乃至城市发展的高度上,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规划师、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对居住行为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创造出人性化的室内外环境。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郑伟文,男,本科学历,注册高级室内设计师(10500488JS),96-97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职业资格研修。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多次在各级专业大赛中获奖,视典空间设计工作室主持人。现任教于常州市建筑职工大学(常州工学院木梳路校区),长期从事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
    电子邮箱:zww5813@163.com
    联系电话:1381357581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