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铅釉、唐三彩、琉璃瓦、唐三彩陶板画

[日期:2006-08-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低温铅釉、唐三彩、琉璃瓦、唐三彩陶板画

 
——一条独特的陶瓷发展线
邢晓刚

    从汉代低温铅釉到唐三彩再到明清的琉璃建筑制品至到现代的唐三彩陶板画人们会发现,这是一条独特的陶瓷发展线。说它独特是相对其它陶瓷品种而言的,无论是青瓷、青花瓷、钧瓷、还是紫砂,它们的发展过程,都是以做食用性器物为目的发展起来的,而低温铅釉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以非食用性为目的道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低温铅釉的特点,一个是低温,也就是700—900°C的温度烧制而成。以这样的温度烧制成的器物,胎体没有燃烧充分,还没有达到玻化,因此胎体的渗水率很高,加上铅釉釉面与胎体结合也不充分,釉面收缩与胎体收缩不一致,会造成釉面开片等原因,如果将这样的器物用于装水,就会造成渗漏。第二就是含铅,为了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就要加入铅作为助熔剂,这样可以降低釉的熔点,在800°C左右釉面就可以烧制成功,但釉面中还有大量的铅存在,如果用于饮食用具,就会造成铅中毒,长期使用会危害生命。正是由于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釉面含毒等原因,所以从汉代起人们就回避低温铅釉陶器的用来做食用器物。
    汉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演变中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陶瓷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低温铅釉陶在这个时期得到广泛传播,从有关考古报告和文献来看,低温铅釉陶大都是“明器”, 这种铅釉有毒性已被当时人们所知晓,所以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并不广泛使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证明“汉代低温釉是受罗马及欧洲人制造琉璃技术的影响”的说法,因为它从开始出现就排除了食用的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低温铅釉是汉代人为满足重视墓葬的习俗,而引进的技术。低温铅釉到了唐代开始大放异彩,唐代是被公认的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随着厚葬之风的更加盛行,唐三彩得到空前的发展,所制出的品种类别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器物等。唐三彩在艺术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飞跃,器皿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这时的三彩釉色润莹,赋彩自然,采用混釉技法,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装饰手法除了刻花、印花外,还广泛使用堆贴和捏塑;装饰内容丰富多彩,花鸟走兽无所不包。特别要指出的是,唐代人物俑的造型,女俑丰满富态,男俑英武得体,形象生动,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景。已具备一定的“写实风格”。唐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在伊朗、伊拉克、埃及、俄罗斯以及印尼、日本等国家都发现了大量唐三彩陶器,而这些唐三彩器物都是作为艺术品出口的。这些在当时有别于其他陶瓷品种的成就都是其非食用目的的结果。换一句话说就是追求艺术性的结果。低温铅釉到了明清盛行于建筑琉璃制品,从大型宫殿建筑群到小巧的琉璃饰件,再到金碧辉煌的九龙壁,无不体现出她外在的美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宏伟宫殿之上的琉璃瓦、琉璃雕塑变成中国建筑上最醒目的标志,也成为中国建筑的象征。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艺术、宗教、考古等众多方面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琉璃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低温铅釉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高峰,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近现代低温铅釉逐渐走下坡路,许多名窑、作坊逐个倒闭,这一民族陶瓷艺术的奇葩几乎濒于绝境。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为了使唐三彩这一古老艺术得到新生,积极建立了研究机构,开办了复制工厂,挖掘传统,继承技艺。设计、仿制了各种人物、动物、器具等,使这一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湛艺术焕发了青春。改革开放后,洛阳工艺美术厂经过多年的研究,将"唐三彩"传统工艺用于平面陶板画,改立体造型为平面绘画,为低温铅釉开创了新的型式。唐三彩平面陶板画将现代审美理念融入到传统工艺中,不仅绘画题材广泛,而且不受画面限制.可大可小,甚至百片、千片以上组成宏伟的壁画,镶嵌在大型建筑的门庭、会议厅等处,蔚为壮观,与建筑交相辉映,极其富丽堂皇。单片、多片组成的小型陶板绘画配以边框装饰,可悬挂在居室,别具一番情趣。唐三彩绘画不仅保留了原来各种工艺特点和艺术特色,同时在实践中又使其表现手段得到了丰富和提高,特别在釉色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使原"三彩"仅有的几种釉色发展至今百余多种,加上釉色的相互流渗,色彩极其丰富,是釉上彩、釉下彩及高温花釉不能达到的色彩效果,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汉代铅釉到唐代唐三彩再到明清的建筑琉璃制品,至到现代唐三彩陶板画,这一条独特的陶瓷发展历程的分析了解,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早在汉代,人们就意识到低温铅釉的特性。2、在汉、唐主要因为厚葬之风而辉煌。3、在明清主要为皇家服务,因建筑艺术而达到又一个高峰。4、在现代因党的关怀、科学进步、经济腾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而发扬光大。低温铅釉独特的发展路线,向我们揭示了它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还将是一条独特之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将古老的低温铅釉技艺发扬光大,是每一位陶瓷工作者的责任,有一条发展路线已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发挥唐三彩釉色相互交融,色彩丰富的特点,认真研究总结现代唐三彩陶板绘画技艺,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甚至成为一个画种。这个想法、这个路线不独特吗?

    

   

 

  

作者简介:

    邢晓刚,男,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三江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江苏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在台湾东海大学和台湾文教基金会交流讲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