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面唐三彩陶板绘画的新工艺与新技法

[日期:2006-08-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论平面唐三彩陶板绘画的新工艺与新技法

 

邢晓刚

 

唐三彩是中国古老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是唐代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它是从汉代铅釉发展起来的一个著名陶瓷艺术品种,它以简单的釉色和巧妙的艺术手法,烧制成绚烂多彩,精美夺目的陶瓷艺术品。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艺不断革新,陶瓷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了唐三彩陶板绘画,釉色发展到一百多种。这种陶版绘画不仅保持了唐三彩的特点,而且釉色更加丰富,形式多样活泼,装饰性强,打破了传统唐三彩只有在立体物件上施有釉的框框。

    

 

   

 

一、       古人的平面意识

 

唐三彩陶板绘画关键的创新点,就是将唐三彩技艺从立体造型中脱离开来,走向平面造型的艺术形式。其实,在很早以前古人也有将三彩釉平面化的意识。那些大量的马、骆驼、人物造型的配饰、衣纹用刻线、浅浮雕等来突出形体手法,都反映出平面意识的萌芽。唐代的陶枕用点彩的手法,虽然没有控制釉色的强烈愿望,但也揭示了控制三彩釉色流动的可能性。宋代陶枕利用刻线来控制釉色的流动,表现出生动的牡丹纹样。还有明清琉璃建筑中的大型九龙壁,无不显示了古人控制釉色,将三彩工艺平面化的尝试和意识。

 

二、       唐三彩陶板绘画的工艺革新

三彩陶板绘画是在继承和发扬唐三彩表面装饰的堆贴、点垛、平涂等传统技艺基础上,在陶板素坯上,经过“立线”、施釉、烧制等工序而成的平面造型艺术品。它在继承了传统唐三彩工艺精华的同时,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改革与创新。首先,三彩陶板绘画打破了传统唐三彩只有在立体物件上施有釉的框框,在平面陶板上用泥堆线等方法,实现了对釉流动的控制。在釉色发展方面,将原来的几种釉色扩展到100多种,这一切都得益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发色原料多样化和纯度的提高。同时得益于现代工艺美术工作者的素质提高,他们有许多人接受了系统的美术教育,将所学的色彩知识,其运用到了三彩釉色的调配中。调出了许多复色系列,大大加强了釉色的绘画表现的广度。烧制手段方面,广泛采用电窑烧制,使陶板受热均匀,温度稳定,窑内灰尘少等优点。提高烧成温度,加强了胚体与釉面的发育结合,增强了机械强度。近年来为了制作室外大型壁画的需要,还借鉴了高温釉的配方,在釉料中加入了融块釉,提高了烧成温度,消除开片现象。从而满足了室外露天环境的需要。

 

三、       唐三彩陶板绘画的表现形式

唐三彩陶板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涉及的题材也相当广泛。总结起来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1、装饰画。2、根据画者的创作特点,形成的独特绘画形式。

前者主要以程式化的美感,表现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美的装饰效果,在章法上摆脱纯绘画的约束,采取我国古代的平视体构图法则,吸收了墩煌壁画、汉画像砖及民间剪纸艺术等传统艺术的美学思想,结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行构思创作,使其具有与章法一致的装饰节拍。

后者主要以表现自我为主,带有浓烈创作意识,试图探索出具有三彩独特的绘画形式与语言。在画面效果上追求表现光感,这是中国传统陶瓷绘画所没有的。传统画通常是将中国画再现于陶瓷器物上,而唐三彩陶板绘画更接近绘画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更具有独特的三彩绘画风格特点。

   

三彩陶板绘画涉及的题材广泛, 作为工艺美术品可以复制古今中外的各种名画、山水、风景、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都能在三彩陶板绘画中得到生动的表现。特别难能的是三彩陶板绘画可以工写兼备,以釉为墨,以陶板作纸,写意,无拘无束,一任挥洒。工笔,细心描绘,精致高雅。三彩陶板绘画不受画幅大小的限制,画面可大可小,自由组合。大则百片至千片以上组成大型壁画,可以镶嵌在大型建筑的门庭、会议厅等处,蔚为壮观,与建筑交相辉映,极其富丽堂皇。小则单片、四片等组成,悬挂在居室,别具一番情趣。这种大小由之的特点,为建筑设计和画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任驰骋的创作天地。

 

 

四、       唐三彩陶板绘画的表现技法

三彩陶板绘画的表现技法主要是通过“立线”、上釉、烧制等程序实现的,在高温的作用下,釉色的重叠、渗透、流串、扩散过程中会发生奥妙无穷,鬼使神差的丰富变化。与传统唐三彩技艺相比,有如下方面的创新:

1、“立线”:是用经过真空炼泥机加工过的泥浆,在素烧过的陶板上堆线。可用衣纹笔沾上泥浆,反复堆砌成线。泥线能起到塑造形体、控制釉色流动的作用。“立线”的泥浆有白色、黑色、红色,作画者也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加上不同的化学原料配制各种颜色的泥浆。

   

 

2、控制釉色的流动:配制流动系数较小的釉色,可以控制画面某些局部釉色的流动系数,用不同的釉彩来区分不同的形体,达到塑造画面形体的目的。还可以在上色时,将两种不同色彩的釉料均匀的排列,在窑炉里釉色之间由于流动系数相等、釉料厚度相等,在高温作用下相互挤推时形成力量均衡,从而达到控制形体的目的。

   

 

3、“甩浆”:在上好釉后,用毛笔沾上泥浆甩在需要的地方,可造成特殊效果。增强了画面色彩表现力,有浮雕的感觉。

   

 

4、釉下施浆:在素烧好的陶板上先用泥浆画出所要的形体,再上釉色,在燃烧过程中一些泥浆相对少的地方会被釉融化,而相对较多的地方保留下来,造成班驳的肌理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5、二次复烧:在烧制好的陶板作品上进行加工、补色后在二次复烧,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之处。

6、后期处理:在烧制好的三彩陶板作品上进行后期处理,如根据画面的需要,在某些局部开片的地方用黑色墨汁刷上,使之渗透到开片里,形成开片瓷的肌理效果,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手段。

   

 

 

  五、             唐三彩陶板绘画的未来发展方向

 唐三彩陶板绘画是在1985年研制成功的,它是对唐三彩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焕发了这门古老艺术的青春。关于三彩陶板绘画的未来,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发展方向:1、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原则下发扬光大,失去这个原则就失去了发展意义。2、在不断丰富表现手段的同时,不能背离唐三彩釉色流动系数大的特点。3、古老传统技艺要和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否则就是简单的复古。我相信在广大陶瓷工作者的努力下,三彩陶板绘画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绘画形式。

 

作者简介:

 邢晓刚,男,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三江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江苏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在台湾东海大学和台湾文教基金会交流讲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