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壶 赏 析
紫砂壶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作品,从造型上说,有仿生器,筋瓤器、几何形器,几何形器又分为圆方两种。
方壶作为与圆壶相对的砂器,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和鉴赏内涵。
古人常用“天圆地方”来朴素、原初地解释世界,也用“智圆行方”来概括为人处事,一直以来各种器物如几案桌柜,各种建筑如亭台、楼阁多以方和圆为基本造型—方是与圆相对的美学范畴,方壶是以直线构成实空间的砂艺作品,她犹如力能扛鼎之勇士,熊腰虎背之威猛,横刀立马之战将,号令三军之统帅,令人折服,使人振奋,着实让爱壶者视若珍宝。
从线条给人的视觉感受看,曲线感到委婉,流水线让人愉悦,弧线感觉柔和;而直线让人感到挺括,刚毅、端庄、静穆、冷峻……方壶是用具有以上质感特征的线条构成的作品,与圆壶相比,自然是另入艺术佳境,不论是四方、六方、八方壶,成者是在此基础上略作变动的方形作品,她形成了多个(从正面平视)几何形平面,与同角度看圆壶出现的“明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圆壶所不具备工艺观赏效果,即便是“四方石瓢”、“六方掇球”等等作品,看面与面的结合处,有的是一条弧线,有的是一条曲线。但她每一个面的水平线所定线的“海岸线”都是直线。这是她与圆壶分野特征所在。也如我们观赏唐欧阳询的正楷同释怀素的大草的感觉一样,方壶有别,各臻其美。
艺术讲求和谐与完善,一把成功的方壶作品,各个附件(流、把、钮),应该在和谐中求变,在求变中和谐,尽管方与圆两个对立的方格,但他们在紫壶的创作理念上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方壶的面与面的“公共边”大多体现上述理念,抒发着“方中寓圆”艺术哲理,这就丰富了作品的线条变化以至壶形的变化,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若把“方钟壶”成“四方石瓢壶”的四条角线小弧面都看作几个圆上的弧,找出它们的圆心,可以画出几个圆来。反之“抽角四方壶”的抽角处的反弧线可以看作圆柱或圆锥体的一个部分的虚空间,“亚明四方壶”与“砖方壶”的横截面不正是某个圆的内接正方形和长方形吗?方壶的设计、创作者正是运用虚实互存、隐圆现方的艺术手段,让观赏者从实中见虚、虚中见实,值得欣赏、分析、解读。由于方壶的实空间是以直线为界定,因之提高了原创作一件上好作品的难度,一是每一个面必须是笔直的,也即面上须平,二是传统的“三点一线”的标准必须作到百分百,而且其左右要完全对称,方能称是。尽管圆壶也能看出三点是否“一线”,因为方壶面的两条直线鲜明清晰,哪怕有丝毫偏差,总瞒不过观赏者的眼球。同一原理,附件的长短、粗细、高下,包括虚空间的构成,必须把握至最佳程度,否则功亏一篑。
一把成功的方壶,当有豪迈大度的气势,对泥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她让人感到老而不枯、新而不嫩,粗而不皱,娇而不艳,沉而不蠢,以我愚见,一般似“拼紫”、“底槽青”等掺以码数适当的砂粒为宜,烧成后让砂粒似隐似现在一个平面上,正所谓“鱼子金少均又匀,乍看隐现似不平,高温熔炼神奇迹,抚摸方知巧作精”。这种作品旋转案头犹如一位学富五年、饱经风霜之高士,正襟端庄,满腹经纶伴客,一颗热心会友,与您朝夕相伴,共度岁月了。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周勤龙,1981年初中毕业后,自己在家学做紫砂,紫砂厂派老师下乡指教,帮紫砂厂做乡坯加工。
1990年拜李昌鸿、沈蘧华为师,继续学习做紫砂。
1992年进宜兴鸿成陶艺做紫砂壶并聘为技术员。
1997年聘为助理工艺师。
2003年鸿成公司合资期满转入宜兴昌华陶艺被聘为工艺美术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