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积累与创作实践
创作二字颇有学问,“创”字它有打破陈规戒律发人所未发的见解,建立新的方法、体系的意思,而后面的“作”字则是具体的实践,把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施,实实在在地作出来。
所以创作二字关键在“创”字,灵魂在“创”,有“作”无“创”是徒劳的,但如果有“创”无“作”,所谓的“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所以“创作”二字在结合上是科学的,第一个字提出有创见的思想,第二个字是用具体的实践去保证它实现。
我们看到有些设计人员,东抄西袭,把别人的东西搬来搬去,养成不动脑筋的坏习惯,稿子画的很细,可就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意,我想问题就在于作者丢掉了“创”字,这一类稿件,实在称不上“创作”。设计人员每画一件稿件时,都得想想自己是否在创作,至于是否能创好和是否善于作,则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我觉得设计人员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一个创作设计人员如果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和一定的设计方法,要创作出好的稿件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有再好的构思和愿望,最终无法用笔墨表现出来,形式没有力量表达构思,“画虎不成反类犬”,又算什么创作呢?
但是基础知识本身只是手段,是为创作服务的,创作才是目的。所以不要以为只要把专业基本功练好,就可以搞好创作了。很多人基本功很扎实,但是终生没有跨进创作的门槛,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基础知识。所谓专业基础知识只是表达知识,光有这点知识是搞不好创作的。一个善于创作的人,必须努力使自己具有广博的实质知识修养,如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文学的、音乐的;还有个人素质、情操、生活经验等等。除此之外,好象还需要创作者有一点点“多愁善感”,多愁如果不必,善感一定是需要的。并要善于综合这些知识,巧妙地、敏捷地、独到地表现主题思想。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知识与智慧,才能打开创作的大门。所以创作设计者,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吸收多方面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宋朝爱国诗人陆游在他逝世前一年写给他儿子的一首诗里,总结了他写诗的经验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本来学诗应该在诗上做工夫,怎么跑到诗外去呢?这诗外的意思就是诗以外的知识修养了。对工艺创作者来说就是工艺以外的知识修养。所以在创作问题上,基础知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设计者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修养,就难以把基础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 《三国演义》里写了两个人,美貌的吕布和马超,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俩先后用超群的武艺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但可惜谋略都很差,是典型的有勇无谋之辈,最后的失败,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美术工作者,如不会把学到的武艺-专业基础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也同样是艺术上的有勇无谋。
创作构思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和启示,所以需要深入生活,敏感地注意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注意提高洞察能力,在深入生活中,要清醒地知道生活现象只是原料,作者的头脑才是艺术加工厂。
在生活中,使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太多了,可用于艺术创作的题材和构思也不胜枚举,但要找到独到的形式,能充分体现这个题材和构思的形式是非常不容易的。 困难在于“别出心裁”和“充分体现”这八个字上,很多时候奇迹就出现在触类旁通,一触即发的创作灵感上。艺术理论家王朝闻先生说:“在构思阶段,可能唤起个人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智慧、才能和所要表现的题材相适应的灵感,形成出众的创造性的意境”。所谓灵感,其实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作者长时间的思维劳动,处于一触即发而尚未发时,因它事物的启示,一刹那得到解决的感受。对漆器稿件创作设计人员来讲,就是在它事物的启示下,抓住了所要表现的事物最关键、最美、最有代表性的一幕,采用最美的构图形式,从而解决了自己长时期未解决的思维劳动,也就是未来作品的明确构思已有把握地闪现在作者的脑子里了,这就是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了。
科学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件有深度的艺术品问世,都要求设计者付出过人的劳动,才能有过人的收获,光凭一点点小聪明是靠不住的。
构思的过程,思潮起伏,它有时如闪电一触即发;有时如和风习习而来;有时如波涛汹涌澎湃;有时候它又如野鹤闲云,一会儿就飘忽即逝,杳不可寻。创作的过程,失败总是经常的,但每经过一次挫折和失败,都为成功的道路填铺上一块坚实的基石,所以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上面说的一些,只是自己学习和实践过程的一些体会。在任何艺术领域中,离开了创造性是没有艺术性可谈的。在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上,任何艺术都有着共同的语言。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王宁,男,1980年6月出生,籍贯仪征,大专学历,2001年8月参加工作,先在扬州漆器厂信息部门从事电脑效果图制作,2002年下半年调入设计室从事漆器稿件创作设计工作,2004年进入研发中心继续从事电脑效果图设计制作和新稿件的创作工作,一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