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漆器装饰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几点思考

[日期:2006-09-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关于漆器装饰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几点思考

    当你走进一间布置着中国古典家具的房间时,心情也会随之放松,从那些精美的桌椅、床榻中,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韵味”扑面而来,一洗现代社会的浮躁心情。“味”就是家具的味道,也就是感觉,而好的感觉,则可上升为一种“韵律”,合起来,就成了“韵味”。这种“韵味”,就是几千年来积累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遗传,让人自然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与韵律。
    中国古代文化中,儒释道三家一直没有脱离对人的教化,即便是现代社会,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受着这一因素的影响,在它们教化下形成了中国人的观念、性格等,在建筑、诗词、绘画等艺术门类中,处处都能表现出来。
    漆器工艺就是其中的一项。她是立体的历史,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它就象是中国人的文化DNA,在中国人眼中,不但能直观地看到优质的造材、精良的做工、精美的雕刻、高雅的设计等,也必然能感受到中国千年文化的精华—儒、道、释思想的交融,这就叫做“载道于器”。(1)体现了稳定和秩序。儒家讲究的是稳定和秩序,因此,好的漆器都是超稳定结构,“百年不倒”,你花纹再活泼,雕刻再复杂,都是在一个稳定的结构内发挥,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张扬个性,显示出对“礼”的尊崇。(2)自然、平和、空灵的韵味。道家崇尚自然,中国古典器具的制作工艺特别讲究,所采用的材质具有美丽的花纹和色泽,显示出自然色调,呈现一种令人舒适的感觉,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家居风格是A“宜设而设,精在体宜”。也就是:“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置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B“删繁去奢,绘事后素”。也就是要体现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C中庸曾经是中国人最信仰的生活哲理,其实现在也是如此,不过现在使用更多的一个词是适度。适度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在居室环境的设计中达到一种现代与古典的平衡也是一种艺术。一件旗袍,有人穿上就显雍容华贵,有人穿着也显端庄清雅,同样有人穿了会俗相毕露,这其实就是中式风格最迷人,也是最难把握的魅力,其考量的是一种内在的、隐含的气质。
    从漆器的工艺发展过程来看,漆器工艺在古代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所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说矣!”但现代的中国漆器已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漆器业日渐凋零,以中国漆器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扬州来说,元代时曾是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清代后期,扬州漆器远销欧美,年销量二万多件,白银“岁入三万两”。可解放初,像样的漆器厂仅剩一家,其经营也是不太景气,普通百姓购买漆器的更是风毛麟角。而漆器在日本却是另一番景象。许多人都知道Japan是日本,但是Japan指的是漆器可就没有太多人知道。漆器已成为日本民族的一种象征。
    为什么漆器起源于我们中国,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甚至成为民族象征呢?我认为现代中国漆器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装饰图案与装饰形式陈旧

    现代中国漆器的装饰大多仍是沿袭传统,尤其是以明清风格为主,其工艺充满着堆、砌、繁缛又复杂,与人们的现代审美趣味产生了日渐明显的矛盾。这些漆器中,我们首先赞叹的是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让人难以想象的劳动强度,而并非其作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的艺术成就。以扬州漆器厂近些年来生产的漆器种类来看,几乎完全是明清漆器的翻版复制,器物上的图案花纹要么是司空见怪的龙、凤,要么是民间的吉祥图案、神话传说。这样的漆器很难和现代居室的装饰相融合。所以,如今的人们总是觉得漆器是一个很陈旧的东西,既土又俗,无人问津。
    而日本的现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他们的漆器中即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合拍的元素。虽然也是运用了日本传统的莳绘工艺,但其中融入了不少写意、抽象等非常现代的艺术技法。即使是表现富士山这样的传统内容,也加入了一些几何纹饰,使其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

二、漆器产品的实用性差

    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何以为器?彝族漆器之所以延续至今,就是因为结合实用。楚汉漆器之所以发达,就在于结合生活。[1]中国漆器衰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漆器脱离实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关注现代中国漆器,不难发现其器型非常有限,无非屏、瓶、砚之类。而且连形状都没有任何改变。在这几种器型中,除了砚台还有些使用价值以外,另外两种都是装饰物,更何况现代人除了练书法的还有几个人会需要砚台呢?产品脱离的实用就会曲高和寡,淡出社会,所以也难怪如今的漆器产品会受到冷落了。
    这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漆器的运用领域,据报道,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有所突破,已开发出具有杀菌、保温功能的漆器制品;在家庭装饰上也尝试着将漆器技艺用于陶瓷、现代家具,甚至门把手、电源开关上。夏普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液晶电视的面板就是漆器的,可以说这又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三、缺乏漆器设计的专业人才

    漆器专业设计人才的缺乏、没有形成完善的漆器工艺师的培养系统,是我国现代漆器业发展受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中国漆器厂里培养出的漆艺师大多只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创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手工艺人只能是所谓的工匠,他们只能漆器制作,基本上没有设计创新能力。仅仅是前人的机械重复,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培养出下一代。这使得我国的漆器发展只能停留在工艺阶段。虽然现代的美术院校也有开设漆艺专业的,但是他们的培养方向大多偏向纯艺术、纯装饰,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走到民间的漆器厂里,对传统漆器进行现代化改造。当然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2006年中断18年之久的扬州工艺美术大师评选重新开评,此次有47位业内新人通过公示,成功当选。

四、缺少肥沃的漆器文化土壤

    在我国的漆器发展史上,汉唐时代漆器的应用及工艺发展到最高峰,但北宋以后瓷器大行其道,漆器的运用大不如以前,几乎所有的食器都改为瓷器,即使文玩摆设也以瓷器为先。现代中国社会中,人们对漆器更是知之甚少,平时能接触到漆器的机会就很少。有关漆器的宣传介绍又不足。中小学的教科书也从未将漆器知识编入课本。
    而日本情况则不同。他们的生活文化自唐以来,即奈良时代开始,一直没有大的改变。虽然日本是经济强国,现代化的生活水准也很高,但使用漆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并无多大变化,而且还特别珍惜和保护传统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在日本的礼品展销会及各大商场中成套的日用漆器名目繁多、品种齐全、档次各异。每种器皿的用途分工细致明确,不仅有专门用来喝汤、盛蔬菜、装饭、放生鱼片的用具,在各种节日中还要使用不同的器具以配合不同的习俗和食物。比如端午节,就要用一套专门吃粽子的餐具。据介绍,日本平均每个家庭使用的仅仅是漆器托盘就不少于10个,再加上各种漆碗、漆杯、漆盘等,每个家庭使用的漆器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特别是漆碗,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面很广,不但家庭使用,而且餐馆、饭店也很普及。高速的经济发展也促成了漆器使用的大众化。从70年代起,日本就步入高收入、高消费国家的行列,一般国民也有钱购买较贵重的工艺品。加之现代人对化学代用制品厌恶了,喜欢手工、天然、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品,漆器正好切合了人们的这一要求。

五、缺乏全面的市场定位

    据调查,中国现代漆器产品多为传统手工制作,一刀一刻,一笔一画,生产效率低。因而这些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销售的价格也十分可观,在人们印象中、一提到漆器,就会联想到高昂的价格,这就难怪漆器产品不能进入寻常中国家庭了,所以它们的销售长期以来以外销为主。

六、技艺上缺乏创新

    中国现代漆器的生产大多遵循传统。在漆艺技法上因循守旧,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满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艺的方法。
    在日本如东京艺术大学,轮岛,镰仓等传统产区研究机构借用X光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鉴别,使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艺技巧和艺术造型等都获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就。他们还将机械化生产加入了漆器的制作过程,使得漆器规格化、标准化、精密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中国漆器能否振兴,在于能否将先进的现代文化、科技和传统艺术相融合、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化物质需求、能否人才辈出和不断推陈出新。简而言之就是能否实现传统的现代化。
概念——创新在于对传统的演变
  现代人对陈旧的东西毫无兴趣,但也疲惫于永远追随潮流。他们对于传承下来的精华有着深深的依恋,这种依恋之情转变为对传统进行演变,赋予它具有时代色彩的新感觉、新形象。一旦如此,古老的元素便脱胎换骨,转而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成为时尚。更重要的是,当传统遭遇了时尚,时尚也因而变得深刻。
  如今漆器工艺从传统概念延伸出来若干新的形式、新的使用方式、新的搭配方式。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追求的是神似和形似,但在原来的造型和功能上有了革新,从而更能满足现代居家的需求。  尽管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模仿,但现代漆器同样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基于它存在于一个多元的现代社会,而它的发展动力是来自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基础是古典造型艺术和现代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展条件是现代的工业,其中包括材料、结构、设备、工艺、标准和测试技术。
  于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概念是对原有基础的一种升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沉淀,体现在明清家具的风格各异,独领风骚,就连欧洲的一些古典家具也隐隐约约地留有明清家具的风韵。“民族化”的器具,尤其是经过科学,合理改良的传统产品,配合室内装饰设计的思潮,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只要我们能正视在继承某些传统工艺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高度重视、潜心研究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课题,并采取扎实有效的积极措施。完全有理由相信,理性、科学的现代化一定会使传统工艺——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能焕发出令世界炫目的光彩。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徐瑞生,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中专文化,江苏省扬州人,1981年9月参加工作,从事漆器装饰技艺和装璜业务工作25年,现任扬州漆器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