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居装饰中的“混搭”
——漆器器具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
一位做服装设计的朋友说,现在服装界流行“混搭”,其实家居装修也是可以尝试的 “混搭”的。
如今,大到装修的风格,中式、古典、现代、地中海、乡村、欧式等,小到装饰的部件,都各有各的好,服装界的“混搭”之风的确渐渐地吹到家居中来了,但只是把这些都搭配在一起,真的能更有个性吗?
答案当然是不。“混搭”不意味着混乱。把风格迥异、材料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能有成千上万次的排列组合,的确非常考量每个主人的审美和耐心。搭配得好,可以屋随心动;搭得不好,看着就闹心。千万不要忘记,“混搭”不是为展示不同,它的最高境界恰恰是融合。这里面无数的可能性代表的是“混搭”那种折衷而又个性的气质。
一、“混搭”时要避免的问题:
一是主调不明。一个家里要呈现的风格一定要统一,不能客厅是欧式古典,卧室却变成中国清代的繁复风格,洗手间又采用地中海风格的装修,超过三种以上的风格调和在一起,对整体和谐是一大挑战,更何况一些风格本身就是不相容的。
二是色彩太多。“混搭”的居室一般都比较繁复,家具配饰样式也较多。这时在色彩的选择上就更要小心,免得整体显乱。在考虑整体风格的时候就需要定下一两个基本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添加同色系的家具,配饰则可以选择柔和的对比色以提升亮度,也可以选择中间色以显示内敛。
三是配饰太杂。配饰在“混搭”时的使用更要遵循精当的原则。多,未必累赘;少,未必得当。虽然整体面积不是很大,材质也需要拟定1-2种色彩、质地和花纹,比如使用壁纸,那么窗帘、沙发、床品都需要考虑搭配。除非用来专门展示,否则摆件还是和主色调配合比较保险。
家庭居室装修,品位各有不同。在各种装修潮流中,古朴风格虽然成不了主流,但一直不乏忠实的拥护者。这些拥护者不一定就是古董家具收藏者,他们只是喜欢仿古或做旧的家具和装饰,让家庭空间有淡淡的历史价值感和略带有墨香的文化气质。
笔者的一位朋友苏先生就很崇尚古朴风格。装修时,他专门赶到苏州木渎镇淘了几扇江南旧式民居的窗棂。其实这些窗棂也多半是现代的工匠们加工好后做旧的,但这不影响苏先生想要的那种效果。这些旧窗棂有的被挂在墙上,用灯光点缀增强效果;有的做成了假窗,可以影影绰绰透出窗外风景。他还将从西南地区旅游时买的服饰绣品做成挂件,石墩安置在阳台上摆放茶具,青花瓷的大缸养着睡莲和几尾金鱼,整个居室透出一种雅致。
像苏先生这类人群,他们不是绝对全盘照搬中式风格,而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追求简约风格带来的舒适生活。中式古典装饰起点缀作用,像窗棂、雕刻等传统物件,用来做局部装饰,往往可以收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二、漆器由于自身的优质耐久,防腐防潮适于装饰,受到了全社会的欢迎
从周代至南北朝,漆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体系的主流,如果从皇家御用和上流社会的使用来看,漆家具的主流地位一直保持到清 。
(1)飞扬的纹饰,悬殊的色彩,别致的造型构成了漆器千变万化、与众不同的风格。她是实用器,是装饰物,更是艺术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据古文献记载,我国最早使用漆器的时限可以推溯到虞舜、夏禹时期,而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是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木碗。 商周时期,各种制漆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镶嵌、螺钿、彩绘漆器层出不穷;既丰富了漆器的种类,又为后世漆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出土的漆器最有代表性的是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共有500件之多,其制作精美,品种齐全,是我国古代漆器工艺中一批极为珍贵的资料。唐代的雕漆工艺已登上了历史发展的顶峰,各种主要的髹饰品种也基本齐备:金银平脱器、嵌螺钿漆器、戗金漆器都自成一格,为后世漆制品的典范。宋元时期的漆器工艺基本承袭前朝,出现了一些剔红、剔犀和戗金器的名品,大都古朴素雅、简约怡人。明代漆器工艺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漆制品数量众多,品种新颖,制作精良,特别是在工艺上采用多种髹法相结合的手法使其从实用器上升为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传世的明代漆器,以雕漆器占绝大多数清代的漆制品以繁缛、精巧为主,通常在一件器物上综合了多种髹漆手法,及尽能工之事;加上当时各地的漆器制作中心又兼有所长,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建的脱胎等,使漆制品极受欢迎,风靡一时。
(2)漆器作为一种中式元素,符合目前流行的设计理念:“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元素的风格以及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在唐朝已经蓬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期内其他文化领域里的设计都有影响,很多西式的家具、家居在细节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多年来,室内设计师们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的设计中来,有时是纯粹的中式风格,有些时候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运用中式风格,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法,中式风格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佛道文化也颇有渊源。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材料和制造工艺上质的飞跃,这对传统的取材和手工技法是巨大的冲击,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式风格的设计是我不变的立场。作为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把中国元素融入室内设计中,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它又重新发掘出我的中国文化的精脉,并延续到我的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的作用,随着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它会越来越明显地受益有灵性的人群。
(3)每一件漆器作品都是有生命的。虽然或许只是整个空间的一个细节,但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决定这个地方的气质。时下最时尚的一种家居风格,便是以西方的装饰风格和家具为主,混合一到两件中式漆器家具,往往产生极美的效果。经过数千年的传承,目前还可见到的漆器式样,已经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所以也就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死板画上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涵丰富。在现代式结构的住宅中,漆器家具往往可以达到移步换景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手法,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漆器家具的造型和色泽十分抢眼,对不想改变原有现代气息的家庭来说,数量不能太多,一般的家庭,只需要购买一两件即可,贵在点睛。例如在会客厅内放置一款做工精致、图案精美的花台与茶几,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式屏风美观而雅致,如果作为划分空间之用也别有风味。漆器家具的美在于沉稳,它沉稳的结构线条和材质本身的纹理色泽,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一如传统的中国文化所推崇的气质:内敛而高贵的风范流露于细节中。
三、如何使漆器的中国元素与室内设计完美结合
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进室内设计当中去,是一门学问。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传统的中式设计,由于主要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稳,中规中距,色彩上多采用朴素稳重的颜色,材质上主要运用木材和石材,总体上显得过于陈旧沉闷。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凭添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可以运用现代材质,采用对比手法,如使用玻璃和不锈钢灯与岩石、实木等材质的对比,则能增强现代感又不失整体中式感。
此外,还应当力求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创作心态,精心全面地处理中式体论中的理性与感性,艺术论中的空间与环境,消除“虚伪、造作、精陋”的劣迹。要赐予空间与环境中以独特的表情——丰富的中式文化内涵及其令人难忘的外显特征而独具风采。在整体景象的创造方面力求作到:“熟悉中有陌生,协调中有刺激,平淡中有味道。”
例如不少欧式沙发搭配中式方形矮几和古董箱做客厅设计,向客人展示中西合璧的协调和美感,在餐厅配置,形成一个极具中国味的用餐区,方形或者圆形的椅凳又因为移动方便,也可以兼作茶几,将中式的书桌和椅子放在书房或工作间,古老的元素可以帮助获得静心的状态,中式屏风美观而雅致,如果作为划分空间区域之用也别有风味。
就像西式器具,不必然代表时尚与现代一样,中式器具也不必然代表传统与陈旧,潮流总是在两个极端中摇摆不定,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家居时尚,已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避免尖锐的冲突,将现代元素与古老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既有e时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有传统的沉静与思考。因为人们最终还是要抛弃狂热的幻想,向往舒适的生活。尤其当人们希望摆脱那旋转着的世界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焦虑和恐惧时,古老的元素总有着神秘的力量,给我们带来宁静与平和,有时不得有承认,那种外在的文化力量可以如此那么强大、深入人心。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徐瑞生,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中专文化,江苏省扬州人,1981年9月参加工作,从事漆器装饰技艺和装璜业务工作25年,现任扬州漆器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