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中的艺术设计

[日期:2007-10-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图画书中的艺术设计

   “图画书”这一名词在我国的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以往笼统地称为幼儿读物,其实“图画书”只是幼儿读物中的一大类别,并不包括所有插图的幼儿读物。从形态上看,图画书是以“图画”为表现主体的书。现代“图画书”的共同特色是创意新颖,版面大而生动,印刷精美,总而言之图画书中的艺术设计含量很高。
    图画书的艺术设计除了体现在:大小、形状、厚薄、材质、折页方法、印刷装订的选择设计;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版权页、字体、字号、版面设计、艺术字书写等等,通常的书籍装帧设计方面,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电影镜头的艺术设计。
    就图画书而言,文和图都要“说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用不同的方式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不同于以往概念中的插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图画书中的艺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先从封面开始讲,拿起一本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封面了。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几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得开门见山:“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设计好的图画书哪怕是一个孩子,也可以从它的封面上猜出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护封(补封面)
   
    有些精装书与平装书不同,在厚厚的硬壳外面还套着一张外封面,一般通称护封,护封前后都有一个向里折的折口,又叫勒口。虽然图画书的护封与封面一般是同一个画面,但前后的勒口上往往印着许多与这本书相关的重要信息,千万不能漏看。比如,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出没的地方》的护封的前勒口上就写着这本书获得过1964年美国凯迪克奖金奖,后勒口上则是关于这本书的评价。
    专门创作的封面画:多数图画书的封面都是取自正文里的一幅图画,但有的封面画则是专门创作的。比如约翰伯宁军的《外公》这样的封面需要你读完整本书后回过头来再回味一遍。
    从封面可以猜故事:《花格子大象艾玛》的封面上是一只花格子的大象。“大象不都是灰色的吗?世界上怎么会有彩色的大象?”一下就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1982年凯迪克奖金奖作品,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的《天灵灵》就是那个著名的每掷一个棋子便会凭空冒出来一个狮子或是一群犀牛的时空交狗错的故事。封面上两只大猩猩蹲在厨房的餐桌上,一个小女孩推开门,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家里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两个不速之客?一看就和知道这是一个诡异的幻想故事了。
   
    和封底连在一起看
    
    还有些图画书的封面,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图画,这就要求你把封面与封底同时翻开来看了,《讨厌黑夜的席奶奶》是一本获得了1972年凯迪克奖银奖的作品,它封面的尺寸是18.6cm×23cm。漆黑的月夜下,怕黑的席奶奶正扯着一块披肩在逃避黑夜,席奶奶真是讨压黑夜。她用锅煮黑夜,还像剪羊毛一样剪黑夜……画家一笔一笔画出的那象征黑夜的大面积色块,还透着白色的底色给人一种星空闪烁的感觉,而当你把封底也一起翻开时,画面的尺寸顿时就发生了变化,顿时成了18.6cm×46cm,高度不变,宽度延长了二倍,一下子变成了窄窄长长的一幅画面,这时我们知道席奶奶到底怕什么?

    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动的,因其以两页相连环的形式被使用,所以叫“环衬”也叫“蝴蝶页”。书前的一第叫前环衬,书后的一张叫后环衬。
    环衬是最容易被人漏看的一页了,它可也是图画书设计中重要一个部分。好的图画书环衬的用色很讲究,它的颜色往往与故事非常吻合,可以说它是故事的象征色。图画书的环衬绝对不是多余的,它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并且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一个结尾。
    环衬上有图案的图画书也有很多,它们可不是仅仅起着装饰作用,也许往往待你再回头看时才会恍然大悟呢!安东尼•布朗在《我爸爸》这本幽默的图画书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有格子图案的睡衣,书的环衬便 是睡衣图案的一个局部。

    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图书的书名、作者和译者以及出版者的名称,除了上述文字信息,图画书往往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这些图画的作用不容小视。
    有的图画书中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只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作者会故意在这里埋下一个悬念,吊起你的胃口,像这样的图画书举不胜举。
    扉页还能给我们第二次阅读的乐趣,这样的扉页头一次还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当你读完了整个故事回过头来再看时,就会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扉页就给了我们第二次阅读的乐趣。

    正文

    正文即图画书的主体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画。
    图画书中的画就象一座桥来连接文字内容和读者内心。这座桥,不但要盖得坚固,还要美丽动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这就需要画家来“设计”这座桥。
   《灰姑娘》是大家都读过的童话,画过这个故事的绘本也是不计其数。故事最大的高潮就是玻璃鞋套上灰姑娘脚的一刹那。让我们看看意大利插画大师英诺桑提是如何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的?他用灰姑娘的美腿,在画面的中央做突破,美腿浑圆修长,膝盖微弯,裙摆轻拉,优雅又美丽。从下往上的镜头角度配合众人惊讶的脸孔,脚顺势下踩,把套上玻璃鞋的刹那,描绘得美妙神秘,令人目光凝注,仿佛音乐响起,时间暂停。这多么像电影中的镜头!
    可见图画书对绘画的造型技法等要求都很高,画面的设计、创意如何能打动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以为插图的构图,连环性以及结构的问题,在所有的图画书,设计要求中是最本质的最重要的一条。读者对象和内容决定画的风格,图画书“以画讲故事”的要求也就是为了实现“只要求要页儿翻就能明白故事”的要求。
    图画书中绝大部分是为孩子做的,就算有成人的读者,也是给心中还有孩子的大人看的。所以在童心、童趣的大气氛下“可爱”就是角色造型的最高要求。即使是故事中的坏蛋,也要把“幽默”的调味加进去,要坏得很“有趣”坏得很“可爱”尽量不要有可怕恐怖的感觉。但是又不能太甜……不同的口味,有不同的深度。
    造型的可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以用厚重的方块制造出呆呆的拙趣,也能有另一种可爱,所以造型的创造,要看故事的需要,不是用固定的方式,就一定会有效果。
    画面设计中运用不同的视点,也会给人带来异样的感受,朱成梁老师画的一本叫《火焰》的图画书中,选用了多种视点,看完书后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并且画面的连贯性非常好,读者可以循线进入故事,如果线索不明或漏了安排,就会发生“断线”,接不下去。创作图画书要从书的第一句,第一画面开始构思,将故事扩张为一连串图画,在画面中创造“流动”的点。到达一个点,要提示下一波流动的画面再航向下一点,这样直到余味无究的终点。

    开本

    图画书的开本设计变化之多,是远超其它类图书的,2开、4开、8开、16开、20、24、28、32、40、48开、甚至还有64开等等。它是由图画书的内容决定的,不同开本设计给人不同感觉:方形可爱、扁形绵长、大开本视觉冲击力大、小开本温馨好携带……都要在故事设计出来就要先设计好。

    排版

    文字是有声音、重量和外形的,文字本来是为记录语言而生的,离开了声音、重量和外形说不定也离开了灵魂。
    图画书的文字,也可以根据故事和图画的风格去灵活地选择。在欧洲,有些画家非常讲究文字,有的甚至主张使用手写的美术字,排得也不一定规律,比如沿着画中的曲线排文字,有的渐变文字大小等。这种作法,也可以研究。
   
    还有精装还是平装

   
    小孩子看书,因为他们调整力量的能力还在发展,有时用力过大,因此图画书的装订被认为最好采用尽量结实的精装。这是一种因为实际使用需要而产生的设计。
    总之一本好的图画书同时也是一件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它可以适合所有的人(从0-100岁)怎么样能让图画书这座桥连接所有人的心灵,这就需要创作者用纯真的心去设计故事,用有创意的思维去设计故事的结构,用愉快的有深入性的手法去描绘。最后还得用讲究每个细节设计的心态去制作装帧一本本优秀的图画书。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戴迎春,女,出生于1973年8月。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工笔花鸟专业;于1996年7月毕业后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担任美编 ,主要从事图书装帧设计和幼教图书的编辑和平面制作工作 。大约设计了几十本图书的封面,编辑制作了十几套幼教图书;1998年,进入江苏《东方娃娃》期刊有限公司,从事美术编辑工作至今。在<东方娃娃>工作的这几年来,因为涉及到图书和杂志从设计到制作;从编辑到出版 印刷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工作,所以自我觉得是收获最大的一段工作经历。
 
    联系方式 :1351253800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