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花釉工艺初探

[日期:2007-10-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宜兴花釉工艺初探

宜兴万宝陶业有限公司        陈富强

 

前言:宜兴陶器大多采用本地劣质而便宜原料(甲坭、红坭、嫩坭、白坭等)作坯体。为了掩盖其坯色,必须给它披上一层别具风格的外衣——陶瓷釉。宜兴的陶匠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制成并广泛应用了多种花釉,如均釉、虎皮釉、铜绿花釉、窑变釉,这些釉色泽古朴、浑厚、变化多端,给宜兴陶瓷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本人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对宜兴传统的几种花釉工艺进行了探究和摸索,较为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了这些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工艺要点。为传承和保护宜兴的传统陶瓷尽了一点力。

花釉的特点:

花釉都有两个共同特点:流动性和乳浊性。花釉复杂多变的颜色和生动的流纹正是通过不均匀的乳浊性和流动作用而呈现出来。宜兴的陶器均采用氧化焰烧成,这层富有遮盖力的花釉好比给粗陶制品以一层美丽外衣,使宜兴的劣质原料有可能制成高档的陈设器皿。

釉料的组成:

花釉一般分底釉和面釉。一般底釉采用深色的、具有较低始熔温度的宜兴土釉。产品烧成温度高于1200的产品,可以直接用宜兴出产的成品釉(嫩红釉、老红釉等);烧成温度低于1200的产品,可以在上述釉中加入20%左右铅硼熔块。餐具类可以加入无铅熔块。

宜兴常用的两种底釉的配方为:

 

白土%

二氧化锰%

土骨%

熔块%

中温

82

9

9

 

低温

60

10

10

20

化学组成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KNaO

B2O3%

灼碱%

中温

43.89

9.8

9.69

14.61

0.56

5.37

 

15.83

低温

51.2

7.9

8.54

13.51

0.5

6.98

2.23

9.0

面釉可以将一般透明釉加入乳浊剂作为基釉,根据需要加入各种着色剂组成,面釉的配方大致如下:

长石

石英

石灰石

氧化锌

硅酸锆

苏州土

40

18

16

6

10

10

化学组成

SiO2%

Al2O3%

Fe2O3%

CaO%

ZrO2

KNaO

 

71.8

16.57

0.3

5.7

3.01

2.62

花釉的上釉:

花釉的底釉一般采用浸釉法。釉层厚度0.6mm0.8mm。上釉浓度控制在5060波美度。面釉根据不同效果要求可以用浸、喷、点、刷、刮等多种方法。面釉上釉方法直接影响花釉的艺术效果。艺术爱好者通过面釉的装饰处理,能收获到各种不同效果的艺术花釉。就好比画家画画一样,面釉上釉工艺更能体现操作者的艺术造诣。一般面釉的浓度在3040波美度,厚度为0.3mm0.5mm

花釉的烧成:

宜兴花釉要求用氧化气氛烧成:在1150前可以快速升温。1150时釉层开始起泡。底釉和面釉开始相互交融,升温要缓慢。到1200时釉泡平伏,这时可以保温1020分钟,让两层釉相互间充分渗透,然后就可以快速降温冷却了。

烧成操作影响着花釉的效果,温度高低,升温速度,产品在窑中的位置,烧成气氛都能改变花釉的效果。要取得完美的花釉效果,需要操作者长期直接的操作实践。

 

后语:花釉陶瓷的制作是宜兴的传统民间工艺,是宜兴陶瓷的典型代表之一。花釉的工艺既神秘又原始。作为一个陶艺工作者,本人将继续对这一工艺进行摸索和完善。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陈富强,男,1965年生,陶瓷工艺师,宜兴万宝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曾选派到日本爱知县陶瓷产区进修。长年来致力于陶瓷制品的坯釉配方研究、试制工作。成功试制出了几十种典雅、古朴、艳丽、变化多端的陶釉产品,受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内外陶瓷客户的青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