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错银铜牛灯》的艺术特征看设计的功能和形式
陈鑫
(苏州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苏州 215332)
内容摘要: 设计的本质在于器具的功能决定了形式,形式影响功能,功能性和形式性的高度统一, 在中国设计史中,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错银铜牛灯,从实用、环保、科学、器形结构和审美角度加以探讨、并作以论述.
关键词 错银铜牛灯 实用 环保 造型 审美性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尹定邦语)意味着人可以自由地在科学和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材料制作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而设计则为这个工具或器具的样式与结构进行谋划。这样器具的设计必然既包括器具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又包括器具的形式美和技术美。也就是说设计的本质在于器具的功能决定了形式,形式影响功能,功能性和形式性的高度统一。黑格尔指出“功能是在具体感性形式中显现出来的功能;形式又是显现功能的感性形式,功能与形式不可分离,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汉时期的的铜灯设计的造型和装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锻造工艺更加精良,构造设计更加合理,实用功能更加突出,造型装饰更加美观,文化含量也更加丰富深厚,汉代的青铜灯具,无论是在功能、造型、结构、装饰上,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较高境界。
本文结合错银铜牛灯的设计特点,从实用、环保、科学、器形结构和审美角度加以探讨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汉人继承了道家美学的“天人合一”和基本思想,又舍弃了它的消极出世思想,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观点,注意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的统一性,强调了实用性。汉时期的青铜灯具多有出土,并有很多以动物或人物形象造型的灯具。动物形灯有羊灯、牛灯、朱雀灯、辟邪灯、鹿灯等。这些动物形象的塑造,不以模拟自然形态为能事,也不以烦琐的雕饰来媚俗,而是以巧妙的构思,朴素简洁的手法,取得出色的装饰效果。
1、 尺度适宜 结构合理
汉初时,宫殿建筑、贵族府邸,由于追求宏伟的气魄,外形庞大,室内空间就显得十分空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时期的人还保留着席地而坐的习俗。所谓坐,实如今日之跪,曲其足向后,以膝抵地抵席,臀部依托在脚后跟上。体位下降了,所以一些常用的器物,如几、案、床、榻、灯具等都比较低矮。青铜座灯是最常用的一种灯具,灯高度在
从汉错银铜牛灯的造型结构来看,牛背中部装圆筒形灯座,上安一带把的灯盘,上置灯罩,灯罩由两片弧形屏板构成,每片屏板的宽度为半个圆周或者超过半个圆周,合拢成圆形,屏板的外壁有小纽环。1、考虑到灯具的使用地点多样和不同使用者对光线要求会有变化,需要便捷地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灯盘的周壁内外两层,两层之间形成宽不到
2、注重环保、解决污染
青铜灯具中绝大多数是燃油灯,当时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而且油脂和灯心同在一个灯盘里面。虽然点灯时灯盘里面的油脂沿着灯心慢慢上升到火焰里,但是仍然会有一些没完全燃烧的炭粒和燃烧后留下来的灰烬,随着油面的上升和热气流挥发,造成室内烟雾到处弥漫,污染室内空气和环境。牛首中央置圆状的烟道,朝上并弯曲呈半圆形同灯盖相连,灯盖覆碗形,覆盖在灯罩屏板之上,既可作持柄把手,又可作导烟设置。导烟管道直通牛腹,腹内空。汉代点灯的燃料一般都用蜡和油,它们燃烧起来都要冒烟,此时关闭灯罩屏板,使烟直冲上部,经覆碗形灯盖通过导烟管道进入到牛腹,腹内储存水,使烟灰融入水中,从而使室内空气不被烟污染,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它的器座、灯座、灯盖和导烟管都是活动的,可以拆卸,便于清洗管道内和腹中的烟尘。设有烟道,这事实上还起着加强空气对流,使燃烧充分,增高温度,增大发光强度的作用。这使汉代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西方的油灯知直到十五世纪才由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工程师、画家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18世纪时法国人肯开和瑞士人阿干德进一步用玻璃灯罩代替铁皮灯罩,并完善了油灯和灯罩的一系列设计,从而初步解决了控制油烟污染的问题。
3、造型生动 错彩镂金
汉代的动物形灯具在造型题材上大多模拟人物、动物形象,不仅造型生动写实,并注重对动物习性特征的传达,具有浓厚的生活审美情趣。整个灯造型是一头站立着的温顺驯服的黄牛形象,两角上翘,双耳竖起,低首,因背脊负重,一嘴微张面部略显憨态,下有四个蹄状矮足。造型雄浑厚重。角翘首低、挺胸提臀,使得整个牛的形象呈优美的S形,静中有动,寓动于静,产生和谐的韵律美。牛的和灯体的体积对比、虹管的曲直、屏板的开合、三维空间的虚实,产生了具有节奏的变化和统一。给人以运动,力量的气势美。
错金银又称金银错,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西汉后逐渐衰弱。它是古代金属细工的装饰技法之一:先在青铜器表面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打牢坚固,再用错石将其打磨光滑,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汉代青铜灯具的装饰纹样多样化。灯具的装饰纹样主要有弦纹、瓦纹、连弧纹、三角纹、卷云纹、鳞纹、缠枝纹、卷草纹、兽面纹、龙纹、云兽纹、驾凤纹、鸟纹、鹿纹、蝉纹、猴纹、虎纹、兔纹、蛙纹、羚羊纹、羽人纹等。装饰手法则采用了当时铜器上比较普遍运用的漆彩绘、错银、鎏金、透雕等。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领域里,我们可以领悟到汉代工匠在器物造型、装饰加工和设计上的诸多技巧和才思。汉错银铜牛灯上则采用错金银手法,将牛身上的云气纹先铸刻出来,再嵌入银丝,磨错平整之后,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细致流畅,且铜、银质地交相映衬,使牛灯上的装饰更为饱满富丽,既展现出青铜灯本身的材质美,又充分显示了汉代灯匠在装饰加工上精湛纯熟的技巧,并折射出汉代青铜艺术注重实用与装饰统一结合的时代审美精神。
汉错银铜牛灯既是照明工具,同时有时案几的陈设,它既是科学美和技术美的结合,又是形式美和功能美的统一,其合理、科学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现代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是对现在 “功能追随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功能”无聊争论的绝妙讽刺。当然,传统的美学价值和视觉元素的传承和运用不是光有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能够简单复制和套用。我们只有深入挖掘并领会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寻找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化和国际潮流的切合点,将传统文化精神和视觉元素转化为具有现代设计理念新元素,把握形式和功能、技术和艺术、实用和审美的辨证统一关系,才能创出经典的设计,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艺术提出的“以人文本”这一概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⑴ 诸葛铠 . 设计艺术学十讲.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⑵ 张朋川 . 黄土上下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⑶ 高 丰 . 中国器物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⑷ 秦 汉 . 论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特征.北京. 装饰, 2004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陈鑫,男, 199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999—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进修班学习,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现任苏州市硅湖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江苏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会员,主要研究艺术设计理论,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职业教育》和《美术大观》上发表。
联系方式 :13812889516
通信地址:苏州市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1号硅湖学院艺术设计系
邮编:21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