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晶石原材料之特性
孙睿 朱镛
水晶的工艺名称,叫晶石。矿物名称,叫晶体石英。是一种矿物质,主要化子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采自山川,来自海底。受自然力冲击,受冷热变化和压力而形成的。属于晶体的有水晶、紫水晶、黄水晶、烟水晶(茶晶、墨晶)、含包裹体水晶(发晶、鬃晶),但有杂质混入其中,呈现明显的发状、鬃状。
何谓特性?特性是指某人或某事物特有的性质。在水晶雕造型中,首先必须通过眼睛直观来认识水晶石的优势本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对水晶石的特点和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此,我们重点从水晶的质地、色彩、透明度和光泽等四个主要方面,对水晶石原材料之特性来加以阐述。
一、水晶石的质地
何谓质地?质地指水晶石结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变化。
水晶质的晶体特性 世界上任何物质都是由很微小的分子组成。分别呈气体、液体和固体状态。有一定形状的称晶体。晶体中的点叫质点,质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的不同变化,决定了晶体的性质。一般说,晶体的同一性,表现硬度大,而且坚密细腻;晶体的异向性,表现的硬度低,而且粗糙。作为固体晶体的水晶石,同样表现出晶体的这两种性质。在硬度上,有的面好切、好磨,有的面难切、难磨。不好切磨的面称为“硬面”、“硬性”或“顶性”;好切磨的面称为“软面”、“软性”或“卧性”。研究水晶石的这些特性,关系到水晶石的使用。
水晶质的纹理特性 水晶质的纹理大致可划分为解理文和自然裂纹两种。解理文,指有规律的纹理。沿着纹理裂开的面,叫解理面。自然裂纹,指没有一定形状、方向、规律的纹理。其裂纹程度各不相同,有的严重、有的轻微,一般来说,韧性水晶石的自然裂纹少,脆性水晶石的自然裂纹多。裂纹是影响水晶石质地的一个重要原因。行业中裂纹为“绺”。裂纹的处理方法称为“躲绺或遮绺”。在选用水晶石时,我们应特别注意掌握解理和裂纹的水晶性特点,研究它们的规律,以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水晶质的硬度特性 水晶石的晶体质点之间有引力和斥力,这种力处于平衡状态之中,要想把质点分开,就必须给一个外力以破坏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外力大小的表现,就是硬度的表现。所以在选水晶石时,一定要试验它的硬度,因为只有一定硬度的石头才能作为水晶雕,质细而硬才能有较强的光泽,硬度小就不能磨得很光亮,反映不出水晶雕的晶莹质地。水晶的硬度为7。利用水晶石硬度这一特点,可鉴别水晶石的真假。如水晶、玻璃均为无色透明,但它们的硬度各不相同,在看不出真假时,可使用硬度试验来鉴别它们。又如紫水晶和软水紫晶,色质相似,但紫水晶硬,而软水紫晶软,故紫水晶称“硬水”,软水紫晶称“软水”。这就是以硬度来区别两种水晶石。因为水晶石的硬度,决定了它的加工方法不能用金属工具直接雕刻它,只有借助于它本身的粉未来研磨,这种粉末,俗称“金刚砂”。
水晶石杂质的处理及检验 大自然产出的水晶石,质地特别纯的是少数,不纯的是多数。一般要求,首饰用料质地均匀度较高,水晶雕件略差一些。影响水晶雕造型的杂质应去掉,这叫“挖脏”。对于坚硬而又细腻的杂质,虽然与水晶石有颜色、透明度、硬度的区别,但如能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质色,变废为宝,就能做出绝俏的产品来,这叫“俏色”。查看水晶石的质地,除去用眼睛观察其表面的特性外,一般还要把水晶石打出断口,或切磨出剖面,进行抛光后仔细观察检定,确定是否能够使用。通过断口检查,可以了解水晶石细腻的程度,并对水晶石中的解纹、硬度、透明度、光泽。颜色等也能取得直观的效果。
二、水晶石的色
水晶石的色,是大地产出的娇子,这些漂亮的颜色,有的单纯鲜艳,有的多色绚丽,有的滋润雅洁,有的彩斑耀眼。这些漂亮的颜色,把水晶石推上了世界珍品的地位,以其自身的自然之美,引人喜爱,受人珍视。
水晶石料色的价值要求 水晶石颜色变化的微小差别,可以成倍地影响到水晶石的价值,因此,它是水晶石极其重要的特征。最艳的颜色价值最高,有的可以高到使人膛目。水晶石颜色总的要求是色正、纯、浓。色正就能艳,色纯就无暇,色浓就漂亮。这几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水晶石料色的利用 首先,要分清水晶石上哪些是好颜色,应当保留;哪些是次颜色,应当去掉。对于藏在内部的好颜色一定要使它表露于表面;对于不好的颜色,宁使产品小一些,也要去掉它。旺色,应用于显眼的部位,用错了不行,用对了可以提高产品的艺术价值。其次,水晶石颜色要和产品内容表现一致,什么样颜色的水晶石表现什么样风格的产品,适于哪些方面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规律。第三,首饰特别需要艳色。贵重的水晶石常以颜色起名。一般色彩的水晶石多制作成水晶雕摆件。
水晶石料色的观察与识别 观察检查水晶石的颜色一般在日光下进行,因为日光是一种多色的全光。全光包括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谱。灯下不宜观色,因为灯光不是全光,灯光的七色光表现不均匀,会造成有的色光很弱甚至没有,有的色光极为强烈。用这种光观察到的不是真正的水晶石的颜色,因此不能正确反映出水晶石的色质。水晶石的成色理论包括: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情况。自色,是指水晶石本身固有的颜色,在它的化学成分中,颜色物质参与了水晶石的组成;他色,是指水晶石表面色与其粉末色不一致,这是水晶石的他色性质;假色,即由光波在水晶石中的分散形成的颜色,称为假色。其成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光的折射发生光的分裂而呈现的彩虹般的光色;二是由于光的绕射而呈现的彩虹般的光色。
三、水晶石的透明度
所谓透明度,即物质透过光强弱的表现量。水晶石有了透明度,使我们在背部能见到光亮。水晶石透明度产生的条件主要是光源。透明度好的叫“水头足”、“地子灵”、“灵坑”材料好;反之,透明度差的叫“没水头”、“地子死”、“闷坑”材料差。
水晶石透明度和颜色 透明度对水晶石的质地和颜色有烘托作用,有透明度的水晶石能反映内里的颜色,这个特点对水晶石的选用、鉴定、价值有很大影响。一般质细、色美、透明度好的,就是好质量的水晶石,反之,就不好。颜色的深浅对透明度影响很大,颜色深,透明度减弱;颜色浅,则透明度增强。比如,水晶和墨晶都是透明体,都能做眼镜,而水晶的透明度比墨晶就好得多。
水晶石透明度的鉴定 观察水晶石的透明度要把水晶石抛光后才能准确鉴定。如水晶、茶晶等,在一般厚度下(指产品而言),能完全清晰地透视其他物体。水晶石有了透明度可以利用内里的颜色增加产品的透色美。透明的程度对内里颜色的色相、色度、色形有不同的反映,利用这一点可以较好地发挥色相、色度、色形的优点,使好颜色范围扩大。在鉴定和估计价值时,也应用透明度来检查颜色、质地的变化,以分辨真假和估计价值。
四、水晶石的光泽
所谓水晶石的光泽,就是水晶石对光的反射能力。
水晶石光泽的强弱分类 由于水晶石的质地、硬度不同以及对光能吸收、反射的程度不同,所以表现的光泽也不相同。一般讲,质细而硬必然光泽强,质糙而软必然光泽弱;对光的吸收多、反射少则光泽弱,反之,吸收少、反射多则光泽强。光泽的强弱一般用折射率来表示。
水晶石的光泽效应 水晶石因质地、硬度和透明度等因素影响和光的作用表现出许多光泽效应,并产生不同的特点,成为水晶石的重要特征。
水晶石的光洁度 观察水晶石的光泽,必须使水晶石有一个光滑的面,这个光滑面的平整度,称为光洁度。光洁度受面的平整程度和材料质地、硬度、颜色、透明度的影响。检验水晶石是否能用,要看水晶石抛光后的亮度如何。亮度高而均匀就好,亮度低或有光不亮的道道、点点、块块,就应考虑是否有利用的价值。亮度,是指抛光后的明亮程度。如以对人的视觉刺激为衡量标准,应将亮度分为灿光、灼光、闪亮和弱光四种。水晶雕产品有了亮度才显得晶莹可爱,才能反映出水晶石质地、颜色和透明度,它可以烘托水晶石的内在美。亮度受抛光质量的影响,这一点要注意掌握。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孙睿,男,东海县天工坊水晶商行总经理
朱镛,男,高级经济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